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5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现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越来越注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我国土地利用粗放和侵占耕地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现实迫切要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在我国具特有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2.
农村土地制度视野下的人地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性考察,揭示出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地权不稳定以及中国式的分家析产、均分继承制导致人口增长。进入集体经济时代,特有的平均分配机制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后,频繁调整土地与人口增长之间又相互强化。面对此现象,运用学术界中的"农业内卷化"、"高水平均衡陷阱"以及"过密化理论"三种理论加以释读。  相似文献   
93.
中国全新世暖期农业考古文化分区及人地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首先讨论中国全新世时期农业考古文化区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总体可以分出四个文化区:1)北方粟黍旱作农业文化区;2)旱作北界以北以西的渔猎采集或游牧文化区;3)南方稻作文化区;4)东南沿海的渔猎文化区。最后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根据河南省历年耕地及其相关统计数据,对河南省耕地时间(数量和质量)、空间变化和驱动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57a期间,耕地总量自1954年最高峰9.06万km2以来,整体上呈逐年减少趋势;1984~2005年耕地标准面积和标准系数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整体上向东南方向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影响河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归纳为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5.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方法对叶尔羌河流域的莎车县为例建立三级指标,利用2005-2014年的各指标统计数据对叶尔羌河流域莎车县人地系统的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莎车县2005-2014年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关联度分别是最高0.8765、最低0.6376,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与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均关联度为0.7631、0.6948,由此可判别研究区人地关系为较高关联。人地关系中人口要素是影响资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杨忠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92-4293,4316
论述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人地关系的特点,分析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演变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发展阶段中的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没有脱离以工业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特性,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新型人地关系思想的指导。基于此,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8.
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鲁静芳  左停  徐筑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12-18214
在介绍我国农业问题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层面分析了我国农业问题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
自然灾害的发生,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自然事件。人口增长及其引发的人地关系失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自秦汉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人地关系。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湖北省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人地关系演变的结果是“人、土、水”等关系严重恶化,进而引发并加重一系列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在:(1)“人土”关系恶化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洪旱灾害加重;(2)“人水”关系恶化引起洪旱灾害频发;(3)70%的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人类的采矿或其它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4)大中型水库诱发性地震明显增加。人地关系恶化总的结果是导致湖北省“灾种增多、频率加快、灾情趋重”。因此,湖北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生态工程等减灾措施的作用,更要重视人地关系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调整人地关系人手,进行生态减压,从而达到从根本上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定西市2001~2008年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定西市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但是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由2001年的1.101 hm2增加到2008年的1.146 hm2,增长了4.09%.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再升4个阶段,但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由2001年的0.177 hm2减少到2008年的0.167 hm2,下降幅度达到5.65%,定西地区生态承载力在逐渐削弱.耕地人均生态赤字呈增加趋势,由2001年的0.924 hm2增加到2008年的0.979hm2,增长5.95%,说明定西市耕地生态系统存在不稳定性.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呈现出增长趋势,由2001年的5.211增加到5.860,增幅达12.45%,耕地可持续指数呈减小趋势,由2001年的0.139减小到2008年的0.127,说明定西耕地的超负荷状态不断加剧,土地可持续性不断下降,环境压力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