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231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63篇
  28篇
综合类   705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555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2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亚洲ASIA     
《国际木业》2004,34(5):28-29
  相似文献   
22.
牛蒡原产于亚洲、欧洲,我国种植历史久远,分布也广。在中医上,以牛蒡种子(又称“牛蒡子”或“大力子”)人药。近几年来,又发展牛蒡块根作为蔬菜利用,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其下脚料营养价值较高,还可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23.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6):589-589,601
2005年5月27日下午3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介绍了中国内地亚洲1型口蹄疫和青海候鸟禽流感疫情等方面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24.
丝瓜又名天丝瓜、天罗,是一年生草质攀缘藤本。丝瓜起源于亚洲,分布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00年前印度已有栽培,6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嫩瓜供食。丝瓜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及加工沐浴用品等加工原料,丝瓜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均可入药,因此。发展丝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5.
《中国乳业》2005,(5):60-60
2005年5月27日,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内地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情况。2005年4月上旬,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和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两个奶牛场相继发生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农业部已于5月13日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进行了通报,我国国内媒体14日已有相关报道。5月上旬,  相似文献   
26.
尽管亚洲国家每年生产大约60万吨的鸡蛋加工产品,但这仍仪占该地区鸡蛋产量的不足2%,而许多发达国家的蛋产品产量占鸡蛋总量的比例为20%-30%。亚洲的鸡蛋产量总计约3400万吨,而蛋加工产品的产量仅为60万吨。日本自然是蛋加工产品生产的主要国家,其年产。量在41万吨左右,其次是中国的台湾省(5万吨)、中国大陆(45万吨)、印度(3.5万吨)、韩国(3万吨)、马来西亚(1.2万吨)、泰国(5000吨)。  相似文献   
27.
第二届亚洲猪兽医大会于2005年9月20~21日于菲律宾马尼拉顺利召开。该届亚洲猪兽医大会的主题是“无边界的亚洲,高效的养猪”。在这次会议上,一些在世界兽医科学领域顿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分成病毒学、药物、细菌学和免疫学4个部分,来自于世界各国的专家,以亚洲猪兽医专家为主报告了这些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参会论文以海报形式张贴于展厅供参会人员学习交流。并且,勃林格殷格翰、英特威、梅里亚、  相似文献   
28.
亚洲玉米螟1、2代幼虫在河北张家口春玉米上的危害蛀孔 ,分布在雌穗着生节 (含穗柄 )及其上、下1~3节上的百分比分别为89.9%和85.7%。 1代幼虫蛀孔42.0%分布在雌穗下 1~3节 ,26.8%分布在雌穗上1~3节 ,每株平均有1.8个和2.1个蛀孔。玉米品种逐单 1号和自 330分别减产 19.3%和 23.5%。蛀孔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每株增加 1个蛀孔 ,两个品种产量损失率分别为 11.04%和 13.17%。雌穗上部 1个蛀孔的产量损失系数为3.9和 2.9,雌穗下部 1个蛀孔为 16.4和 12.4。 2代幼虫蛀孔 45.7%分布在雌穗以上茎节 ,28.5%分布在雌穗以下茎节 ,每株有 1~6个蛀孔时 ,蛀孔数与产量损失相关系数均未达到 5%的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29.
以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为试虫 ,建立 Na+- K+-ATPase最佳反应系统 ,研究典型光活化毒素 α-三噻吩 (简称 α- T)对 Na+- K+- ATPase的影响。棉铃虫 Na+- K+- ATPase活力最佳测试条件为酶源蛋白浓度 6μg/ m L ,反应温度 35~ 4 0℃ ,反应时间6min;亚洲玉米螟则为酶源蛋白浓度 8μg/ m L,反应温度 35℃ ,反应时间 6min。近紫外光照 (30 0~4 0 0 nm )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离体 Na+- K+- ATPase活力基本没有影响 ,但对活体活力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 ,α- T对两种昆虫离体和活体 Na+- K+- ATPase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光照组 α- T对亚洲玉米螟 Na+- K+- ATPase的抑制率高于无光照组 ,且处理浓度或剂量越高 ,其抑制率越大 ;对棉铃虫 Na+- K+- ATPase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并接种释放少量赤眼蜂等综合措施对穗期玉米螟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