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80篇 |
免费 | 274篇 |
国内免费 | 4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66篇 |
农学 | 936篇 |
基础科学 | 290篇 |
293篇 | |
综合类 | 8356篇 |
农作物 | 747篇 |
水产渔业 | 604篇 |
畜牧兽医 | 1319篇 |
园艺 | 5058篇 |
植物保护 | 1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310篇 |
2022年 | 450篇 |
2021年 | 479篇 |
2020年 | 408篇 |
2019年 | 522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395篇 |
2016年 | 456篇 |
2015年 | 680篇 |
2014年 | 965篇 |
2013年 | 830篇 |
2012年 | 1149篇 |
2011年 | 1198篇 |
2010年 | 1109篇 |
2009年 | 1167篇 |
2008年 | 1223篇 |
2007年 | 1176篇 |
2006年 | 1181篇 |
2005年 | 1246篇 |
2004年 | 790篇 |
2003年 | 742篇 |
2002年 | 591篇 |
2001年 | 586篇 |
2000年 | 377篇 |
1999年 | 247篇 |
1998年 | 304篇 |
1997年 | 264篇 |
1996年 | 238篇 |
1995年 | 224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200篇 |
1992年 | 223篇 |
1991年 | 195篇 |
1990年 | 186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37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4篇 |
1953年 | 14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以黑果枸杞下胚轴为试材,采用农杆菌浸泡侵染法,建立简单有效的黑果枸杞遗传转化体系,以期为深入研究黑果枸杞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ORE R1-35S:GUS:NOS质粒载体,并通过冻融法导入农杆菌GV3101。调整菌液浓度至OD600=0.5,侵染黑果枸杞下胚轴,经选择培养基筛选、PCR及GUS检测后,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化阳性率为16%,通过驯化移栽后转基因植株均可成活。表明可通过农杆菌GV3101侵染黑果枸杞下胚轴实现外源基因的转化,且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3.
104.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末春初“划道”控制,病斑,夏委彻底刮除治疗病斑,疗效达80%-90%,DTMz等为此病防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后期较高。说明二者的雄性败育生化机制基本一致,但前者比后者败育的时期较晚。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雄性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新郑红1号”是从主产于河南省新郑市及周边地区的灰枣中选育出的大果枣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7.
一、选择品种 只有在低温条件下花粉多、果实酸味小、畸形果少的品种,才适合促成栽培。从品质角度考虑,一般宜选择“丰香”和“明宝”等品种。 相似文献
108.
果渣生物发酵饲料作为新型饲料来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生产发酵枸杞果渣饲料主要从感官指标、营养指标、加工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等方面进行控制,即可获得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9.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10.
笔者于2009年4月24日下午在金湖县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场实施宰前检疫时,发现一例可疑病猪,该猪体重大概110公斤左右,是本地的土种黑猪,因宰后检疫中病变比较罕见,故将该病猪的检疫和处理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