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关系模型,研究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找出苏北县域经济落后的原因,为苏北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南北差距,实现江苏省经济的协调发展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2.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二者目标一致,内容交叉,资金互补,土地整理的开展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又能为土地整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3.
从农业推广硕士生培养教育的背景出发,几年来我们认真研究了农业推广硕士生自身条件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等特点,采取了农业推广硕士生在培养上的互动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基础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课程互动;论文选题、科研活动、职业背景与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的科学互补;校外生与在校生素质养成的环境互促. 相似文献
44.
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核心是发展,关键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的确立.为此,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种模式;同时,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要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重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地方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推动地方治理、更好实现农民利益等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贵州省A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层政府互动关系现状为着眼点,分析指出了两者互动时存在的困境:互动中地位不平等、基层政府相应职能转变不到位、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相关制度环境的缺失。继而从政府与合作社两个层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层政府良性互动关系的建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文章利用《甘肃发展年鉴2014》等统计资料中相关数据,在介绍甘肃省城镇化与三大产业结构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二者间的互动关系。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予对策建议:(1)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培育新型经济增长极,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2)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逐渐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产能;(3)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旅游文化等新兴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47.
在新“三品一标”背景下,实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合作社品牌的协同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品牌竞争力理论与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沾化冬枣”与沾化区合作社品牌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合作社品牌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发展战略、销售渠道、内生动力方面,区域品牌提升了合作社品牌竞争力,合作社品牌促进了区域品牌强度、价值的提高。但是在品牌保护与品牌意识、品牌核心价值与定位能力、消费者关系方面,区域品牌与合作社品牌的互动尚不充分。应加强区域品牌保护、提升合作社品牌意识,充分挖掘区域品牌核心价值,引导合作社品牌科学定位,加强区域品牌、合作社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 相似文献
48.
利用VAR模型、格兰杰(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国生猪价格、玉米价格与大豆价格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生猪价格波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波动,玉米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程度大于大豆价格的影响程度,玉米、大豆的价格受生猪价格的影响较大。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互为Granger原因;生猪价格是大豆价格的Granger原因,但是大豆价格却不是生猪价格的Granger原因;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互为Granger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从当前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以及商业发展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现状入手,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在提高农民收入过程中商业所扮演的角色,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知识,深入分析了两者的互动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商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50.
为考察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99—2015年省级层面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可分为引致用地需求、土地城镇化扩张和土地财政再扩充3个阶段;2)实证分析显示,土地财政和土地城镇化存在相互促进的统计学关系,土地城镇化进程在短期内会引起土地财政的逐渐增加,而土地财政对于土地城镇化有长期的持续性正向影响,分别与理论分析中的3个阶段相匹配;3)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均显示土地城镇化对土地财政冲击的响应较为灵敏和强烈,说明土地财政显著影响了我国的土地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土地财税制度改革,严格把控城市拓展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