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0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基于乌兰布和沙漠独特的自然条件,对种植梭梭成活率、嫁接肉苁蓉后因出现亏水梭梭生长受到限制需补水及补水方式,开展了梭梭种植方式及节水灌溉方式筛选研究。结果发现:近自然分布状态和株行式种植的梭梭林,成活率存在明显差异,株行式种植成活率显著高于近自然分布,且小管出流灌水方式在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林种植中要比水车、微喷带等灌溉方式要适用,且效果好。  相似文献   
212.
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替代成本法等,估算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单位面积巨菌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巨菌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为144 972元·hm-2·a-1.其中: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为60 450元·hm-2·a-1,占41.70%;改良土壤的价值为7 308元·hm-2·a-1,占5.04%;固碳释氧的价值为73 944元·hm-2·a-1,占51.01%;阻沙固沙的价值为3 199元·hm-2·a-1,占2.2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71元·hm-2·a-1,占0.05%.可见,巨菌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除了生产有机物质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外,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支持功能和改良土壤、阻沙固沙等调节功能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13.
羽翼袋沙障是一种新型沙障,可增大风沙阻力,减弱风速,达到底袋固沙、羽翼消风的作用,提高了防风固沙效果。通过与传统沙袋沙障对气流速度、风沙流结构及相对阻沙能力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羽翼袋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为防沙治沙筛选新材料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3种风速下,羽翼袋沙障有效防护范围较沙袋沙障增大3.99~7.50倍,减弱风速效能提高10.50%~21.23%;沙袋沙障各点位输沙量均大于羽翼袋沙障,各高度阻沙能力系数反之,羽翼袋沙障相对阻沙能力较沙袋沙障增加1.19~1.36倍。  相似文献   
214.
215.
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形态特征、各形态参数间关系及白刺灌丛生长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龄的增加(白刺纯林除外),白刺灌丛沙堆各形态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并向长椭球形方向发展,部分向不对称"蝌蚪状"方向演化。(2)4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刺灌丛沙堆各形态参数相关系数均在0.782以上(P<0.01),表现为显著性相关,这是各生境白刺灌丛沙堆协同发展的结果。(3)对各生境白刺灌丛沙堆长轴与短轴、水平尺度与沙堆高度之间进行回归方程分析,分别呈显著性线性关系(R^2>0.721 7)和幂函数、二次函数关系(R^2>0.835 1)且斜率均为正,表明4种生境灌丛沙堆均处于发育阶段。(4)白刺灌丛株高和盖度对灌丛沙堆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即白刺灌丛株高越高、盖度越大,白刺灌丛沙堆高度、底面积和体积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16.
[目的] 探究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沿黄段机械沙障的固沙效果,为沙区沿黄段的沙障合理配置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参考。 [方法] 以2 m×2 m规格的纱网沙障、聚乳酸(PLA)沙障、麦草沙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格状沙障近地表10,20,50,100和200 cm处的风速,同步收集近地表0—50 cm处的风蚀物颗粒,对3种格状沙障在形成稳定障面后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 ①纱网沙障、PLA沙障和麦草沙障均有效降低了近地表风速,尤以距地表10 cm高度处最为明显。在10.32 m/s风速下,其防风效能分别达到了49.73%,39.92%和38.33%。 ②PLA沙障的风速廓线呈现S形曲线特征,3种沙障的粗糙度均较裸沙丘有较大提升。 ③与裸沙丘相比,3种沙障降低了近地表10 cm处风的扰动度。 ④纱网沙障、PLA沙障和麦草沙障的输沙率随高度均呈指数关系,固沙效应分别为94.37%,44.80%和53.16%。3种沙障相较于裸沙丘有效抬升了沙粒的平均跃移高度,纱网沙障提升为对照的5.35倍。 [结论] 结合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风沙活动程度及材料获取度,沿岸向流动沙丘垂向上依次为麦草沙障固沙、PLA沙障固沙促生、纱网沙障防风固沙优化配置,可以实现3种格状沙障防风固沙效益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217.
[目的] 探讨乌兰布和沙漠白刺灌丛沙堆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为准确评估丘间地在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水分循环和保持土壤水分稳定性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方法] 采用EM50土壤水分自动测量系统对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进行长期原位监测,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丘间地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定量描述降雨量、雨前土壤水分含量与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入渗和保持时间的关系。 [结果] ①从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来看,0-25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均为中度变异,其中表层(0-15 cm)变异性较大,下层(15 cm以下)变异性较小。 ②降雨量的大小决定了降雨后丘间地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和保持时间,降雨量平均每增加1 mm,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下渗深度增加0.57 cm,土壤水分保持时间增加1.05 d。雨前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抑制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的继续下渗,但对降雨后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保持时间有显著的正效应,表现为雨前土壤水分含量每增加1%,单位降雨量的下渗深度下降0.02 cm,而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保持时间增加9.85 d。 ③大雨事件(>20 mm)对丘间地黏土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补给作用,降雨后土壤水分降低较为缓慢。 [结论] 丘间地黏土层能够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具有较好的蓄水保水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