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0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西傍乌兰布和沙漠,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项目的重点建设区,属于重度沙化退化及生态脆弱地区。全旗土地面积265万亩,其中可耕地131万亩,乌兰布和沙漠48万亩,沙漠化总面积达70万亩。  相似文献   
182.
一、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二道桥镇、沙海镇和团结镇,在内蒙古河套平原西北角,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南临黄河,北靠阴山,东与临河市毗邻,西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  相似文献   
183.
近日,乌兰布和沙区生态补水工程正式启动,困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的问题有望得以逐步解决。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以西的阴山与黄河之间,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区约有489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8%,由于这里常年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年均降水量仅为145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地下水主要依靠黄河水补充。  相似文献   
184.
杭锦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地,北依阴山、南邻黄河、西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东接临河区。全旗国土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400多平方公里,下设8个镇、105个村、1200多个组,总人口31万;现有耕地150多万亩,属纯农业区。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和杭锦后旗"四环"绿化、新农村生态示范引领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加之2001年开始实施的禁牧政策,全旗林业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5.
内蒙古磴口县地处我国西北部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全县总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漠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优势树种主要是柠条、梭梭、沙冬青、霸王、蒙古扁桃等典型沙生植被,且覆盖度较低。一、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国家对整个林业的要求是多目标、  相似文献   
186.
2012年5月5日,内蒙古游牧一族生物科技公司在巴彦淖尔市境内乌兰布和沙漠梭梭肉苁蓉基地,进行了太空肉苁蓉种子接种试验。“神舟八号”飞船共搭载包括肉苁蓉种子在内的33个样品,实施了17项实验项目,经过16天13小时运行,行程1100万公里,绕地球263圈后返回地球。“神舟八号”飞船搭载肉苁蓉种子,  相似文献   
187.
在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上,翠绿的新疆杨挺立在道路两侧,耐旱的小美旱遍布渠沟路畔,昔日的盐碱滩被红红的柽柳覆盖,曾经肆虐的乌兰布和沙漠平静地潜伏在梭梭、杨柴等灌木丛下;如果你有幸漫步在杭锦后旗的林草丛中,不经意间还会惊走各种飞雀、野鸡和野兔;若不是置身其中,很难想像曾经遍布着白茫茫的盐碱滩的后套大地,如今的森林覆盖率已达25%,乌兰布和沙区48.85%的沙丘、沙地披上了绿装,这是杭锦后旗开展全面围封禁牧的成果,这其中也饱含了全体护林人员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188.
本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气候、土壤、水利和病虫害等影响杨树成活及生长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多年造林实践,总结出选用抗逆性强的良种壮苗,以秋季造林为主,采用常规、开沟、带状等造林方法,适时追肥及林农、林草间种,计划灌溉、控制灌溉量、加强苗木检疫及预测预报等适合地区特点的相应技术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采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达到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9.
乌兰布和沙漠区绿洲草业工程持续发展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兰布和沙漠区的绿洲开发与建设必须坚持环境与发展协调相辅的原则,实行种植业、饲养业与加工业多元化综合发展的模式,使草业生产体系在绿洲开发方略中成为植物生产(第一性生产)、动物生产(第二性生产)与加工生产(第三性生产)相联结的产业部门。沙漠区的许多天然植被应积极保护与改良,有计划地进行封育和放牧轮换的合理利用制度;沙漠区易发生侵蚀的可灌溉土地上可以按比例地建立多年生牧草栽培为主体的人工草地和饲料地;充分开发利用林木、果树、瓜类、油料谷物等的副产品做为饲料资源;建立起多样化的饲草料加工网络,为多品种的家畜家禽饲养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上述这些生产项目相互耦合,互补互济,可创建沙漠区绿洲化的良好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生产效益、人民生活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0.
<正> 乌兰布和农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东、南与磴口县农区相毗连,面积200km~2。其区位特点是处在沙漠与河套灌区之结合部,实属防沙前沿。这里下伏地形为古黄河冲积平原。据考证,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曾为汉代垦区,后因战乱而放弃。弃耕后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在近一千多年来,逐渐演变成沙丘起伏的沙漠化土地。现今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