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0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电阻率成像法监测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沙区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快速、准确地监测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可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建设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人工梭梭固沙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林内、外(根际、冠中、冠缘、行间、林外)设置了5条监测样线,分别于一次强降雨后的第2天、第15天、第55天用多电极电阻仪定位测定了土壤电阻率,同步采取土样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实际含水率,建立了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阻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二维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阻率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可用幂函数表示。2)5条测线的土壤电阻率在3次监测时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根际冠中冠缘行间林外。强降水后的不同时间内,由于受土壤属性、树冠对水分再分配、树干径流、根系吸收水分等影响,二维剖面上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有明显变化。随着雨后干旱时间的延长,0~51 cm水分含量由于受蒸发、植物吸收利用的影响而明显降低。3)电阻率成像技术在野外能快速准确,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对地表扰动小,实现了非破坏性测量;保证测定精度的同时,还能提供尺度较大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详实数据,可高效快速地获取连续的土壤水分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52.
PLA纤维是一种新兴固沙材料,用它灌沙形成的筒状沙袋铺设于沙丘上形成沙障,可以改变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和地表粗糙度等因子。为了解该PLA沙障对沙丘地表土壤粒径的影响情况,在铺设沙障沙丘及对照沙丘分别取0~11 cm土样,用Rise-2008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土样平均粒径,对比研究不同规格、不同部位PLA沙障与对照沙丘表层平均粒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 m×1 m、2 m×2 m、3 m×3 m PLA沙障3种规格相比,规格越大其平均粒径反而越小,但是均显著高于对照沙丘(P〈0.005);铺设沙障沙丘的迎风坡、坡顶和背风坡平均粒径分别比对照沙丘高11.4%、26.8%和1.8%;并且坡顶平均粒径最大,迎风坡次之,背风坡最小,对照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3.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不同生态功能区划分及其建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洲是乌兰布和沙漠最重要的生态经济区域,绿洲寓于沙漠而异于沙漠。本文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调查了绿洲-荒漠综合体的景观、地貌、植被、水土资源特征、经济活动及生态环境问题等因子,依据各因子特征的差异,将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荒漠综合体划分为绿洲生态经济核心区、绿洲—荒漠生态缓冲区和自然荒漠生态恢复区三个生态功能区;并论述了各功能区的特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不同生态功能区今后的建设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4.
为开发利用马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丰富的水土资源,探索在本地区栽培杨树的技术方法,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造林试验研究。在多年试验研究基础上,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执行,成活率可达95%以上,生长量能达到或超过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有关标准。这一配套技术也可为相同立地条件地区参照借鉴。  相似文献   
155.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人工绿洲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对人工绿洲内及荒漠对照区不同时期地下水位、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因受灌溉水下渗的影响,与荒漠区相比,地下水位有较大的升高,15年间地下水位上升了2.4m,年平均升高16cm;绿洲地下水位的升高在绿洲开发初期与后期变化较大,前期上升幅度较大(年升高25cm),后期上升幅度较小(年升高10cm);因受灌溉季节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在一年中变化较大,丰水季与枯水季水位相差2m左右,且某些地段超过潜水蒸发临界埋深;随绿洲开发年限的增加,绿洲内地下水质趋于变差,特别是在地势较低地域及灌渠两侧,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某些地段出现卤水(矿化度高达9.29g/l);地下水水质变差及埋深变浅,均可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56.
不同种源白刺幼苗生理生长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依据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对5个种源的白刺幼苗进行极度干旱、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降雨水平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水分梯度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明:水分梯度显著影响白刺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征,并影响植株的苗高和最大新枝长等生长量指标;不同种源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苗高和最大新枝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源、不同水分梯度对幼苗的地径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于临河、乌拉特后旗种源,磴口、阿拉善盟和民勤种源的蒸腾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且3个种源的各个资源利用效率都较大.白刺幼苗在光合活动中的气体交换及资源利用效率的生理反应和外在的生长量表型指标的差异,反映了各白刺种源对不同水分环境表现出的响应差异.  相似文献   
157.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生境下3个采集地固沙树木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采集到罹病树木10科25种(属),鉴定出病害78种,病原真菌58种,比较了不同树种及不同组织器官的病害类型和病原生态群落组成的差异。讨论了病原物的生态地理区系,并分为沙林中心植物园、106治沙工区、乌海治沙林场3个固沙造林区。  相似文献   
158.
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沙企业金沙集团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和分析乌兰布和沙漠与金沙集团沙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沙产业循环经济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沙产业循环经济生态效率的总体水平一般,循环经济效果不明显。其中,经营状况对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环境效率和资源消耗灰色关联度分值均低于生态效率,因此未来需着重改善。进一步研究发现,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单位营收碳排放量、单位营收物耗、单位营收能耗及单位营收耗水量,剩余指标影响较小。具体表现为营业收入增长率总体不高、资源消耗相对增多、碳排放量上升。据此本文提出打造品牌特征、坚持科技创新和加大政府扶持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9.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术,形成了以防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技术为主、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据统计,自2000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达168万亩,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4700多亩,截至2006年底全县林业产值达5802万元。  相似文献   
160.
利用磴口县1954-2005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分析该地区四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且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4a之久。冬季与春季以重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40.4%与36.5%;夏季以中旱为主,中旱频率为38.5%;秋季重旱与中旱频率一致,为32.7%。这种气候特点与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关。以年代际划分,70年代春季干旱最为严重,80年代夏季干旱最为严重,60、90年代秋季干旱最为严重,60、80及90年代冬季干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