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0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41.
利用磴口县1954-2005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分析该地区四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且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4a之久。冬季与春季以重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40.4%与36.5%;夏季以中旱为主,中旱频率为38.5%;秋季重旱与中旱频率一致,为32.7%。这种气候特点与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关。以年代际划分,70年代春季干旱最为严重,80年代夏季干旱最为严重,60、90年代秋季干旱最为严重,60、80及90年代冬季干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2.
《内蒙古林业》2007,(2):38-38
一、地理环境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南部,正处于北纬30°—40°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产地。二、气候特征乌海市处于半干旱、半荒漠气候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干旱少雨、冬季寒冷,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3.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术,形成了以防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技术为主、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据统计,自2000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达168万亩,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4700多亩,截至2006年底全县林业产值达5802万元。  相似文献   
144.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以覆沙厚度为主要依据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Ⅰ类适宜育苗;Ⅱ类是营造大、中径材的最佳宜林地;Ⅲ类、Ⅳ可通过开沟和带状整地造林方法营造大、中、小径材林;Ⅴ类宜林地应做为育苗用地,而不适宜营造椽材林.  相似文献   
145.
文章将乌兰布和沙漠分为4个保护建设区,针对各区域现状实施不同的保护与建设措施,使乌兰布和沙漠自然环境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146.
从2000年以来,杭锦后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攻坚战,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治沙植绿运动,先后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压柴草沙障13.4万亩,修建穿沙公路60多公里,打组合水井160多眼,开挖渠道30公里,整地4万亩,完成乔木造林、人工灌木造林、飞播和人工模拟飞播造林24.5万亩,现已形成一条长48.6公里、平均宽350米的阻沙林带。  相似文献   
147.
故乡(散文)     
许凤琴 《草原》2013,(11):112-112
最近回了一趟乌海,站在故乡的黄河岸边,过去的往事又飘回脑海。我生长在黄河岸边,印象很深的是,滔滔河水浩淼无际,河水湍急,漩涡众多,四周的山一年四季无颜色,最可怕的是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狂沙暴。尽管如此,可这里毕竟是我的故乡。那时我经常去河边玩河泥,沙泥一踩,松软松软很好玩。有一天,我和父亲去黄河边钓鱼,发现黄河中心有个小岛,我们便坐着小舢舨荡过去。哇!原来这个小岛叫胡杨岛,因为岛上有许多高大挺拔的珍贵野生树种胡杨树。岛上不仅有许多树,还长满了野草和野花,还有许多中医  相似文献   
148.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人工绿洲2006—2012年10眼地下水位观测井资料,利用传统统计学对该地区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7年来不同灌溉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1)黄灌区比井灌区及荒漠区地下水位均高。与荒漠区相比,第一、第二实验场黄灌区地下水位平均高出3.543m和3.316m,而井灌区则低出0.792m。从空间位置看,地下水位东南高,西北低。(2)黄灌区年内地下水位变化相似,均为1—3月,地下水位持续下降,4—10月,地下水位抬升,并在抬升中有回落;而井灌区与黄灌区不同,从1月开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至8月达到一年内地下水位埋深最深处,随后又缓慢上升。第二实验场荒漠区,年内地下水位基本不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9.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沙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力争将沙产业打造成为磴口县的朝阳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按照这一思路,磴口县多措并举,不断加快沙产业发展步伐,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0.
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区面积占68%,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是世代磴口人的梦想。多年来,磴口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沙漠地区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如今,乌兰布和沙区,条条林带郁郁葱葱,片片绿色在沙漠中掩映,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