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2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787篇
农学   692篇
基础科学   252篇
  606篇
综合类   4189篇
农作物   364篇
水产渔业   184篇
畜牧兽医   1506篇
园艺   667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884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672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7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是中国境内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可可西里在蒙语中是“美丽的少女”,在藏语中,是“青翠的山梁”。在海拔4700米的空旷高原上有遍地的湖泊、原始湿地、顽强而脆弱的青苔状植被、常年根生草本(寸长)植物、有藏羚羊、白唇鹿、藏雪豹、黑颈鹤、藏马鸡、黄羊、野牦牛、  相似文献   
42.
浙江地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二茬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秋眠级别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刈割期株高、分蘖数、根系、茎叶比及生物学产量间的变化,为生产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和刈割日期对杂交狼尾草Ca、P和Mg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家畜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植株Ca含量,对植株P和Mg含量无显著影响;随无机氮施用水平的提高,杂交狼尾草植株Ca和Mg含量显著提高,P含量显著降低;植株Ca、Mg含量均随刈割日期的推迟而显著提高,植株磷含量随刈割日期的推迟呈先降后升的规律;根据NRC推荐的饲养标准(奶牛、肉牛和绵羊),所有处理杂交狼尾草植株Mg含量均能满足家畜的需要,Ca:P为(0.95~2.67):1;利用杂交狼尾草饲喂高产奶牛时,应注意日粮中Ca、P的添加.  相似文献   
44.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氮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西坡)及山前地带不同海拔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土壤全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典型草原中沿土壤垂直剖面依次降低,在高寒草甸、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0~20与20~40 cm土层中差异不显著,但高于40~60 cm土层.在海拔1 360~1 380 m草原化荒漠的5个样地上,由于放牧利用程度和植被类型的不同,0~20 cm土层土壤氮的含量变幅在0.022 8%~0.034 7%.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年降水量、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和<0.05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影响0~20 cm土层全氮(TN)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植被盖度(C)和年降水量(AP),相关方程是TN%=0.002 040 C 0.000 585 AP-0.076 800;而影响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生产力(B),与土壤全氮回归方程为TN%=0.001 6 B 0.024 7.而各环境因素中影响土壤全氮含量最主要的因素,0~20 cm土层为土壤有机碳和年降水量,20~40 cm土层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一、自然环境白石砬子保护区位于宽甸县东北部,总面积7467公顷,周围接壤大川头、双山子、八河川四个乡镇,保护区以四方顶主峰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周延伸,全区最高峰四方顶海拔1270.5米,最低处保护区所在地404米,相对高差866.5米,区内群峰耸立,地势雄伟,100米以上高峰8座,较大沟壑12条,深达200-600米的高差。年平均气温6.4℃,全年平均降雨量1200多毫米,相对湿度73%,年最高气温38.5℃,年低气温-36.5℃,无霜期128天。白石砬子山是宽甸地区四条较大的河流南股河、北股河、蒲石河、牛毛生河发源地,水质优良、水量丰富。  相似文献   
4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消化道等。感染可引起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给不同日龄的鸡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雏鸡感染后。出现呼吸道症状,甚至引起死亡,同时可引起生殖系统受损伤.造成输卵管永久性退化,导致生产力下降:产蛋鸡感染会引起产蛋数量品质下降,死淘率增加;肉鸡感染,尤其混合感染引起气囊炎使肉鸡在加工过程中被淘汰:所造成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下降通常比死亡还要严重,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由于IBV血清型多,不同血清型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造成免疫效果的下降。  相似文献   
47.
破伤风抗毒素马血浆是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的生产原料。张家川县每年投入200多匹马生产破伤风抗毒素血浆。在生产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用张家川、华亭、礼县三个产地的马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血浆生产对比试验,比较结果得知,不同产地的马经破伤风抗原免疫后生产破伤风抗毒素血浆,产生的结果不同,现将对比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土壤酶(soil enzyme)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组分之一,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催化剂,在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1191~2656 m海拔草原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酶进行研究,以期解释土壤酶垂直分布特征及土壤肥力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海拔及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0.237~0.722 mg·(g·20 min)-1,碱性磷酸酶活性0.767~2.673 mg·(g·24 h)-1,脲酶活性0.029~0.106 mg·(g·24 h)-1,蔗糖酶活性3.384~23.801 mg·(g·24 h)-1。土壤表层酶活性均大于中、底层,且酶活性随海拔的增加而上升,各土层、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0~20 cm土层,海拔与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r=0.854**),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r=0.724*);20~40 cm土层,海拔与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r=0.766*);在40~60 cm土层,海拔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r=0.796*)。在研究中还发现随土层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49.
通过采集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年限(6、18、24年)高山柳林下3种优势植被藏沙蒿、裂叶独活和镰荚棘豆,分别测定分析3种植被叶片、根部C、N、P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年限高山柳林下植被C、N、P含量及其比值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林下植被C含量整体下降;叶N含量呈上升趋势,根N含量随年限增长而下降;除藏沙蒿外,林下植被P含量变化不显著;C∶N变化范围为1.92~12.86;C∶P为29.18~196.88;不同年限高山柳林下植被N∶P间虽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主要受到P限制,表明该区域植被生长主要受P限制,应注意P养分的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50.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碳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选取: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推荐施肥(OP);4)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5)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植株及各器官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C/N的影响,为西南紫色土地区合理施肥、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MF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达26.2%。相比OM和OP处理,MF处理显著增加玉米苞叶和根茬中碳浓度,分别增加5.4、4.2 g·kg-1和7.4、21.3 g·kg-1,同时增加玉米苞叶、根茬、穗轴和籽粒中的碳储量,玉米茎秆和籽粒中的氮储量也有增加。此外,相比FP处理,MF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整株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达29.1%和16.9%。等氮水平下,MF、OP处理均能增加玉米苞叶和籽粒中碳同化物的分配比例,MF处理玉米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较OP和OM处理分别增加1.7%和3.6%,同时MF处理能使玉米维持较高的C/N。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增加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同时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碳素的累积,增加玉米籽粒中碳同化物和氮素的分配比例,同时,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使玉米植株维持较高的C/N,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该施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化肥损失,降低氮素损失引发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