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篇
  66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克隆羊布鲁菌的外膜蛋白Omp3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并对Omp31蛋白的抗原性进行分析。以羊布鲁菌的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Omp31基因,双酶切后克隆至pET32a上,在大肠埃希菌ER2566(DE3)中诱导表达,组氨酸结合树脂柱纯化,Western blot鉴定Omp31蛋白的抗原性。将Omp31克隆至载体pET32a,提取的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定目的基因成功插入到了克隆载体中。将重组质粒转化于大肠埃希菌ER2566(DE3)中表达获得HIS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证明,表达产物为43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与布鲁菌外膜蛋白相同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82.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方法,研究菊花的半致死剂量及适宜剂量,从形态学方面分析辐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60Co-γ辐射后的整个生长周期中,菊花的株高均有所降低,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高,菊花生长受到的抑制加强;花器官变异主要表现在重瓣性降低、舌状花由平瓣变为管瓣、花径变小、花期推迟;在同一品种的同一类型辐射苗后代中,单株间变异存在差异,辐射效应存在随机性。  相似文献   
83.
采用14C同位素标记植物的装置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和艾  吴金水  李玲  唐国勇  刘畅 《核农学报》2007,21(6):630-632,629
碳同位素(14C)示踪是研究植物残体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与转化较灵敏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土壤有机碳周转动力学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在密闭箱中采用14C同位素标记植物的装置和操作方法。该装置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靠;该方法亦适合于采用13C1、5N等同位素对植物进行标记和示踪。  相似文献   
84.
60 Co辐射对小苍兰生长发育及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0Co不同剂量对小苍兰不同大小种球辐射处理,结果发现:随着辐射剂量增强,使小苍兰植株生长量避渐降低,花期推迟,开花率降低。红色品种的Est同工酶对辐射敏感,但黄色和紫色品种不敏感。5000R剂量可以使小苍兰产生的损伤作用在M1代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5.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揭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荔波县和普定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石漠化阶段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变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非石漠化的黑色石灰土中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分别高达11.61和38.01mg·kg^-1.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中氮素含量逐渐减少。统计表明非石漠化土壤与轻度石漠化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差异,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2)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为表土层高于心土层,而硝态氮在剖面中分布规律不一致。(3)土壤氮素含量随时间有明显变化。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7月达到峰值,然后呈现出下降趋势,至11月或翌年1月又逐渐增加。(4)土壤有机质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一元二次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1和0.949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743。喀斯特地区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有机质积累可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对防治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A 3-month field experiment comparing nitrogen (N) losses from and the agronomic efficiency of various N fertilizers was conducted on a sandy loam (Typic Hapludand) soil at Ruakura AgResearch farm, Hamilton, New Zealand during October to December 2003. Three replicates of seven treatments: urea, urea + the urease inhibitor N-(n-butyl) thiophosphoric triamide (trade name Agrotain), urea + Agrotain + elemental sulphur (S), urea + double inhibitor [DI; i.e., Agrotain + dicyandiamide (DCD)],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DAP + S, each applied at 150 kg N ha−1, and control (no N). Afte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oil ammonium () and nitrate () concentrations (7.5-cm soil depth), ammonia (NH3) volatilization, nitrate () leaching,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 pasture dry matter, and N uptake were monitored at different timings. Urea applied with Agrotain or Agrotain + S delayed urea hydrolysis and released soil at a slower rate than urea alone or urea + DI. Urea applied with DI increased NH3 volatilization by 29% over urea alone, while urea + Agrotain and urea + Agrotain + S reduced NH3 volatilization by 45 and 48%, respectively.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es from DAP were lower than those from urea with or without inhibitors. Total reduction in leaching losses for urea + DI and urea + Agrotain compared to urea alone were 89% and 47%, respectively. Application of S with urea + Agrotain reduced leaching losses by an additional 6%.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were higher from the DAP and urea alone treatments. Urea applied with DI and urea + Agrotain reduced N2O emissions by 37 and 5%, respectively, over urea alone. Compared to urea alone, total pasture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20, 17, and 15% for urea + Agrotain + S, urea + Agrotain, and urea + DI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86, 71, and 64% increases in N response efficiency. Total N uptake in urea + Agrotain, urea + Agrotain + S, and urea + DI increased by 29, 22, and 20%,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urea alon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urease and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may have the most potential to reduce N losses and improve pasture production in intensively grazed systems.  相似文献   
87.
小麦主茎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蘖期主茎与分蘖间联系密切,主茎光合产物主要用于主茎叶片、分蘖和根系的生长。本研究3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徐州26主茎运送到分蘖Ⅰ和Ⅱ的光合产物比例分别为6.15%和5.92%,显著高于9559的4.38%和3.84%;随着生育进程,主茎和分蘖之间较为独立,光合产物在主茎和有效分蘖间的运转比例降低,供试品种间光合产物分配比例的差异缩小。拔节期主茎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自身茎鞘的生长;抽穗期主茎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自身茎鞘及穗的生长;至成熟期,主茎功能叶片在抽穗期合成的14C-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到自身的茎鞘、颖壳及籽粒中,且籽粒分配量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88.
玉米产量及组成性状稳定性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由11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式组配成55个单交组合,在三个地点试验。产量及组成性状的稳定性参数的估计按Tai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参数的配合力分析表明:产量、穗长、百粒重、籽粒深度等组成性状的稳定性的线性反应的遗传主要受GCA所控制;在直线响应离差的表现中,GCA和SCA都同样重要。产量稳定性在相关分析中主要与百粒重、籽粒深度、穗重、穗粒重和单株穗数的稳定性反应有关,而穗长和行粒数与其它组成性状表现出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0.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3个生长季作物生长状况、标记^15N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氮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化肥配施玉米秸秆在第1生长季表现为抑制,第2、第3生长季则相反。作物体内来自标记氮肥的含量和比例随生长季的增加显著下降,高量氮肥和玉米秸秆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其含量和比例(P〈0.05)。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随作物生长季的增加而降低,而标记氮肥的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随着生长季的增加而增加,经过连续3季作物的吸收利用,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分别平均为15.82%、61.11%和23.07%。标记氮肥的作物利用率和损失率主要发生在第1生长季内,高量氮肥的施用降低了标记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增加了氮素损失率;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玉米秸秆能明显增加标记肥料氮在土壤和作物中的回收率,降低氮素损失率,提高比例为21.74%,从而说明在施肥当季,通过施入高C/N比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合理调节土壤中C源和N素营养的施用比例,可以达到增加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