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7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盐胁迫条件下,研究了利福平的抗盐作用及利福平对诱抗剂HI诱导水稻品种R6耐盐性的影响,并从幼苗的生长形态和生理指标O2.-、SOD、POD、CAT、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福平处理对水稻R6耐盐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对诱抗剂HI诱导水稻R6耐盐性起到了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番茄叶霉菌(Cladosporium fulvum)CfHNNI1是一种寄主和非寄主抗病性的广谱激发子.但CfHNNI1cDNA序列是否为全长序列尚不明确.本研究构建了两个缺失不同长度5端序列的CfHNNI1序列结构,并研究了这些缺失型序列与坏死诱导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缺失包括ATG3在内的5端100bp序列,使缺失型CfHNNI1的翻译起始于ATG101,形成一个新的开读框,导致对番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N.clevelandii植株坏死诱导能力的完全丧失.而缺失所有在ATG273以前的4个ATG、长度为272bp的序列,但与ATG3处于同一密码框架中的缺失型CfHNNI1,丧失了诱发番茄、N.clevelandii以及N.paniculata产生坏死反应的能力,却仍能诱发N.tabacum,N.benthamiana,N.langsdorfii,N.glutinosa及N.solanifolia等5个Nicotiana种的植株产生明显坏死反应.这些结果说明,以ATG3为起始密码子的开读框是CfHNNI1真正开读框;5端272bp序列在诱导产生坏死反应中的作用因植物对象而异.  相似文献   
113.
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赤霉素和脱落酸处理泽泻植株,研究不同诱导子对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赤霉素和脱落酸在低浓度下都能促进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积累,在高浓度下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150μg/m L的水杨酸处理第8天时,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为715.4μg/g,为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处理效果与水杨酸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114.
Dry rot disease is a fungal disease caused by Fusarium sp. inf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tato cellar storag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commercial value. Vomitoxin (DON), also known as deoxynivalenol, is a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ed by fusarium sp. in the process of infecting potato lump. Biological control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disease control. Using biological factors as elicitors to induce plant system produce disease resistance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dry rot disease, potato tubers were treated with low concentration of DON as elicitor to determine its role in the resistance to dry rot disease and the mechanism of inducing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 of potato. DON treatment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dry rot disease, and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The treatment of potato tubers with 5 ng mL-1 DON for four hours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ameter expansion of dry rot disease lesions induced by Fusarium sambucinum. Low concentration of DON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SOD, POD, chitinase and β-1, 3-glucanase in tuber tissue, and decreased the accumulation of MDA. DON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PAL and 4CL, the key enzymes of phenylpropane metabolism, and promoted the accumulation of total phenols, flavonoids, lignin and anthocyanins. Meanwhile, the content of endogenous signal molecules SA, JA, and ET in potato tubers could be increased by using DON as elicit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NPR1 (regulatory gene of plant systemic resistance) wa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15.
稻白叶枯病菌外泌蛋白激发子的活性测定及其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敏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4):260-263
采用(NH4)2SO4分步沉淀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到具有激发子活性的物质。该蛋白处理水稻,可使水稻体内与抗病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在田间喷洒水稻叶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病斑长度明显降低。经滚动式等电聚焦电泳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生测结果表明第II吸收峰具有生物活性;再经SDS 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第II吸收峰收集物有明显的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为47 9kD。  相似文献   
116.
 通过沸水浴、硫酸铵沉淀、非变性电泳、割胶电洗脱等方法,从一种疫霉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分子量约31kDa的蛋白类激发子。该激发子在低浓度下即可诱发烟草叶片发生过敏反应,处理烟草悬浮细胞12h能导致24.6%的细胞死亡,处理24h后细胞的死亡率达67.8%。用该激发子处理烟草悬浮细胞24h后细胞基因组受到明显降解,但无DNAlad-dering现象。用该激发子处理1h即可显著降低烟草悬浮细胞中的ATP水平,而用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CCCP处理在降低胞内ATP水平的同时也能显著诱导烟草悬浮细胞死亡,因此抑制胞内ATP合成可能是该激发子诱导烟草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7.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特性,挥发物与韧皮部取食的昆虫,茉莉酮酸(JA)与挥发物的释放,C6挥发物与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挥发物的诱导物及挥发物的生态学功能,为以后研究植物挥发物、植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天敌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8.
虫害诱导的植物体内的信号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防御反应形成过程中化学诱导物的作用、细胞内发生的早期信号事件和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的系统性传递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9.
几种微生物提取物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筛选能显著诱导马铃薯块茎抗晚疫病的微生物源激发子,并探讨其诱导抗病性机理。分别将31种微生物的发酵液(F-0)以及其中真菌和放线菌的胞内提取物(F-1)、胞壁提取物(F-2)单独或复配后诱导处理马铃薯块茎切片,对其中诱导抗病效果显著的激发子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有效诱抗物质及诱导处理后的生理变化。获得了9种较好的激发子,诱抗效果均达50%以上,其中放线菌A5295发酵液型激发子诱抗效果最高,达63.97%,且单一激发子复配后诱抗活性更高,其中MK与A5295的复配型激发子诱抗效果最好,达66.67%。MK和A32910b发酵液中有效诱抗物质均为饱和硫酸铵沉淀(A组分)、以及硫酸铵沉淀后再用乙醇沉淀(B组分)所得的物质。诱导处理后块茎中POD、PAL、PP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在抗性表现出之前迅速增加达到峰值。此外,块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增加41.53%,并有一些新蛋白产生。结果表明复配激发子比单一激发子诱抗活性更高,激发子中有效诱抗物质均为A和B组分,诱导的抗病性可能与块茎中POD、PAL、PPO活性增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以及新蛋白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0.
以自行制备的3种激发子对杨树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能被有效诱导,POD活性在诱导处理后8~10 h出现最高峰;PPO活性在诱导处理后3.5 h出现最高峰;CAT活性在诱导处理后2 h出现最高峰而SOD活性则在2.5 h出现峰值。第1期周自云等几种激发子对杨树愈伤组织保护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