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143篇
  249篇
综合类   739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8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Anecdotal and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Olsen test underestimates plant-available phosphorus (P) in basaltic soils in Northern Ireland. Therefore, the ability of this test to predict plant-available P in basaltic (and non-basaltic) soils was investigated by regressing Olsen-P data against herbage P indices calculated from plant tissue test data using the 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 The average Olsen-P concentration for a range of fields situated on basaltic soils wa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Olsen-P concentration for a range of fields situated on non-basaltic soils, and yet mean sward P status, as given by the herbage P indices, was similar for both groups of fields. Herbage P indices were also much better correlated with Olsen-P measurements in non-basaltic soils than in basaltic soils. Furthermore, at low Olsen-P values (≶9mgPL−1) some swards on basaltic soils were genuinely deficient in P, while others were sufficient or even in surplus for this nutrient.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Olsen-P is inadequate as a predictor of plant-available P in basaltic soils. It is concluded that an alternative soil test is needed to provide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plant-available P in basaltic soils, to prevent overuse of fertilizer and manure P and to minimize the amounts of P entering local watercourses.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践行大食物观的必然选择。但受限于开发利用模式单一、耗水压力较大,亟待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并依据其水资源效应开展优化调控。[方法]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采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盐碱地资源在自然发展、粮食安全、粮饲综合开发和生态安全4种情景下的开发利用格局,并对不同情景下的产水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1)2000—2020年研究区开发利用盐碱地1 540.18 km2,主要被恢复为草地或开垦为耕地,但其中旱地次生退化风险较高。(2)不同情景下盐碱地开发均以耕地利用为主。粮食安全情景下水田和旱地开垦面积占比分别为67.48%,4.23%。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粮饲综合开发情景下盐碱地恢复为草地的面积增加139.18 km2,生态安全情景下生态用地规模显著提高。(3)至2030年,4种发展情景下研究区产水量较基期均有所下降,生态安全情景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71×108 m3。相比之下,粮饲综合开发情景充分保障粮食和饲草生产,同时缓和盐碱地治理所导致的水资源压力。[结论] 松嫩平原盐碱地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粮饲综合开发模式,统筹粮食和饲草供应,协调粮食和生态安全,以大食物观引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退化土地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景电灌区绿洲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耦合技术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景电灌区的3种典型村落(紧邻沙漠的大咀子村、以砂田为传统耕作方式的寺滩村和以盐碱地种植枸杞为主的红跃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方法调查了村民对沙地封育、保护性耕作、盐碱地种植枸杞(Lyciumchinense)、生态家园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5项措施构成的绿洲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体系的接受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农民对管理措施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结果表明:目标层满意度加权平均值为8.569,说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各项措施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各准则层满意度权重排序为:沙地封育(0.417)保护性耕作(0.263)盐碱地种植枸杞(0.160)生态家园建设(0.097)防护林体系建设(0.062),各指标贡献值差异明显,说明农民对5项措施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同;不同村落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体系的认可度不同,同村落对不同管理措施的满意度及认可度权重差异较大;针对灌区发展现状,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绿洲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耦合技术及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毒害植物——紫茎泽兰调查报告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紫茎泽兰是恶性毒害植物,已传入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两地14县3区1市,分布面积375160hm2,每年以20~30km的速度向北向东传播。其繁殖能力和侵占性极强,是农、林、牧业生产的大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把防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蛋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从禽蛋生产和蛋壳资源现状出发,论述了蛋壳资源利用的意义以及蛋壳资源的可利用方式,为蛋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冷季型草坪杂草综合防治技术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冷季型草坪发展速度很快 ,但养护管理技术滞后 ,杂草危害严重。在调查掌握杂草的种类、数量及发生规律的情况下 ,应采取以下防治策略 :(1)严格杂草检疫制度 ,清洁播种材料 ;(2 )合理耕作 ,深埋杂草种子或幼苗 ,清洁坪床 ;(3)科学栽培管理 ,诱杀或抑制杂草 ,具体技术包括草种选择、播期、播量、施肥、浇水、修剪等 :(4)化学防除 ,具体包括播前诱杀除草 ,播后苗前和播后苗期除草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定点整合且无筛选标记基因的半乳糖苷酶基因LacS表达载体.本研究以pEGFP-N1质粒为原始框架,通过PCR及限制性酶切位点在pEGFP-N1质粒的标记基因两端添加两个同向LoxP序列,在多克隆位点上游添加能够定点整合的attB序列,最后再将目的基因BC promoter-LacS-PolyA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插入多克隆位点.每一步都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PCR产物及酶切片段大小符合预期结果,测序结果也与相应寡核苷酸序列一致,证明各个基因片段正确地连接到载体相应位置.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可定点整合的无筛选标记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载体pEGFP-N1-LacS.  相似文献   
8.
生态入侵植物豚草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自从传入我国后,现已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均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污染”,已成为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生态入侵植物之一。根据其自身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危害以及当前所使用的各种防除方法,同时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防除豚草应采取以生物防除、替代控制为主体,辅以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浅论优质牧草在肉牛饲养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我国肉牛饲养在饲料利用中的误区,结合肉牛的消化及代谢特点,分析了牧草的鲜喂、青贮、干草饲喂以及综合利用4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及其营养特点,指出优质牧草用于肉牛饲养能充分发挥牧草的优良特性,而且符合我国畜牧业发展要求,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在燕麦抗倒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刚  赵桂琴 《草业科学》2006,23(10):23-2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20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抗倒伏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综合评价值与各指标进行最优回归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青永久343的综合评价值最高,抗倒伏性最好;甘肃黄燕麦的综合评价值最低,最易倒伏,这与燕麦田间倒伏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各指标中穗长倒数、株高构成指数、弹力和2~3茎节鲜质量4个指标对燕麦抗倒伏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