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04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02篇 |
农学 | 154篇 |
基础科学 | 14篇 |
45篇 | |
综合类 | 1409篇 |
农作物 | 71篇 |
水产渔业 | 1282篇 |
畜牧兽医 | 824篇 |
园艺 | 230篇 |
植物保护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138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32篇 |
2014年 | 194篇 |
2013年 | 188篇 |
2012年 | 232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43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287篇 |
2007年 | 229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7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我省濒临黄、渤两海,位于黄海北部的海洋岛渔场是我省两大近海渔场之一。历史上渔业资源丰富,小黄鱼、带鱼、对虾等大宗经济品种繁多,是沿岸捕捞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进入80年代,由于捕捞力量迅猛增加、过度捕捞等原因,传统经济鱼类资源衰败。尤其是作为主要捕捞对象的对虾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历史最高年产量5000t下降到1980年的40t。近海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近年鱼类生物技术在中国之发展.在倍数性育种方面,已获得了至少6种同源多倍体和2种异源多倍体;将诱导雌核发育和人工性逆转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快速获得鱼类自交系的方法,在核移植方面,获得了核、质分别来源于不同种.属和亚科的移核鱼,并成功地以经短期培养的鲫鱼肾细胞作核供体,获得了1尾移核鱼,从而证明了鱼类体细胞仍具发育全能性。用电场诱导鱼类未受精卵和囊胚细胞间,用微束激光诱导受精卵间的融合,均已获得鱼苗,在基因转移方面,围绕外源基因在鱼类的整合、转录、表达及其生物学效应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所采用的转基因方法包括显微注射、电穿孔及精子载体法等,在分离有价值鱼类基因方面,已获得了3种生长激素基因,2种肌动蛋白基因,1个泌乳素cDNA和1个抗冻蛋白的cDNA。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原寒冷地区在增殖放流中存在的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与增殖放流活动的有关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
[目的]对沈氏栎组培快繁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该物种的快速繁殖和优良性状的保持奠定基础.[方法]以引自北美的沈氏栎(Quercus shumardi’Shumard Oak)为试验材料,从外植体接种试验、试管苗的增殖与生根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索,研究沈氏栎瓶内培养技术体系.[结果]用作外植体的理想材料为带腋芽茎段;最佳灭菌方式是用75%的酒精消毒1 min后再用0.1%升汞消毒6 min;试管苗增殖(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80 mg/L+NAA 0.45 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 MS+ NAA 0.40mg/L;瓶苗培养的理想温度为26 ~ 28 ℃.[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沈氏栎瓶内培养技术体系,同时为该物种的快速繁殖和优良性状的保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影响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 L16 (45) 正交试验, 对影响猪 P B M C 增殖反应的几个因素, 包括培养时间、 P H A 浓度、细胞浓度等三个因素四个水平进行了比较和探索。试验表明几个因素对 P B M C 的增殖反应均有显著的影响( P< 005) , P B M C 增殖反应的 M T T 比色法的最佳反应条件组合为 P B M C 浓度为1 ×106/ml, 植物血凝素 P H A 的浓度为125μg/ ml, 细胞培养时间为24 小时; 影响增殖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P B M C 浓度、 P H Ap 浓度及细胞培养时间。同时确定了最有利于 P B M C 增殖的犊牛血清浓度为10 % 。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良阻断ELISA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血清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纯化抗原和抗REV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改良阻断ELISA用于鸡血清中REV抗体检测,并对北京地区鸡群中随机采样的36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阳性率为5.6%。与间接ELSI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改良阻断ELISA可以用于鸡群RE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水溶性苜蓿多糖对肉仔鸡T、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溶性苜蓿多糖(WSAP)对体外培养的肉仔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WSAP分别加入到体外培养的用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的肉仔鸡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细胞中和用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肉仔鸡外周血、脾脏、法氏囊淋巴细胞中,培养48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本试验中,当WSAP在一定浓度范围(4~20μg·mL-1)内时,T、B淋巴细胞的OD值比对照组高,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数值先增高(1~20μg·mL-1)后降低(100~200μg·mL-1);(2)同浓度WSAP对肉仔鸡外周血及不同的免疫器官的刺激强度不同,相同日龄时,肉仔鸡外周血和脾脏T、B淋巴细胞的OD值分别小于胸腺和法氏囊的OD值;(3)WSAP对相同日龄的肉仔鸡外周血及不同的免疫器官的最佳刺激浓度不同,对外周血的最佳刺激浓度为20μg·mL-1,脾脏为8μg·mL-1,法氏囊和胸腺为15μg·mL-1。本试验中WSAP对肉仔鸡体外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浓度在8、15、20μg·mL-1时效果较好,这些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WSAP可以促进肉仔鸡淋巴细胞的增殖,且存在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