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篇 |
农学 | 40篇 |
5篇 | |
综合类 | 127篇 |
农作物 | 31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25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43.
144.
为探明紫菀种子败育原因,为其生殖繁育提供依据,采用微性状鉴别法、影像分析与形态观测结合的技术对紫菀的花芽分化过程及柱头形态、花器官结构和开放式样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芽分化过程与花器官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由外至内分别是雌性的舌状花和两性的管状花。其中,舌状花有1枚雌蕊,管状花有5枚雄蕊+1枚雌蕊;单个花序中,管状花数多于舌状花数。紫菀舌状花与管状花在形态和开放时间存在差异,该因素可导致紫菀种子败育现象的产生。舌状花开放早于管状花,且在管状花闭锁期间,雄蕊花粉已在内部散落;柱头发育经过闭合、柱头伸出花药筒和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145.
开花生物学特征和繁育系统在生殖生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吊罗山薹草(Carex diaoluoshanica)的开花生物学特征和繁育特性开展定点观测研究,发现吊罗山薹草的小穗呈两性,但顶生小穗的雌花完全退化,而基部侧生小穗的雄花虽高度退化但仍有1~2朵匿藏的雄花发挥自交作用;开花物候和开花动态观测中发现,吊罗山薹草开... 相似文献
146.
以不同浓度(0、1、5、10、15 mg/L)的氨基氧乙酸(AOA)对 “翠冠”大蕾期梨花及“黄花”花粉进行处理,测定花期花朵生活力、花朵柱头活性及花粉活力的生理变化,并以最佳浓度进行液体授粉,测定其花后坐果率。结果表明,在“翠冠”梨整个花期中,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AOA均能降低梨花的萎蔫速率,并使花柱头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其中15mg/L AOA延长花期的效果最佳。在以最佳浓度进行液体授粉后,与对照相比花序坐果率和花朵座果率均提高。 相似文献
147.
为有效利用草莓种质资源,提高种间杂交成功率,以二倍体RG、八倍体红颊、十倍体桃薰为材料,通过观测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维生素C(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多酚、类黄酮等含量,以及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花药活力、柱头可授性等,比较研究了不同倍性草莓品种的性状。结果表明,3个草莓品种的株高、果实风味、平均单果重、硬度等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RG在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性能上充分显现出野生资源营养物质丰富的特色,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多酚、黄酮含量和DPPH、FRAP抗氧化能力均极显著高于红颊和桃薰。TTC花药染色结果显示,桃薰花药活力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红颊次之,桃薰与红颊花药活力高峰在大蕾期与开花第1天,而RG仅在小蕾期有少量有活力的花药,其余各阶段均未检测到花药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试验结果表明,红颊与桃薰在大蕾期和开花第1天柱头可授性最强,RG在大蕾期、开花第1天、开花第2天、开花第3天柱头有少量气泡产生,但可授性较弱,其他花期柱头均不具可授性。RG作杂交父本时,花药的采集宜掌握在小蕾期,作母本时需要足够多的花粉量且授粉时间宜在大蕾期至开花第3天。红颊品质突出、综合性状表现优,是品种改良的重要亲本材料。桃薰因其果色外观优,香气似桃香,可作为特色品种改良和种间杂交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8.
采用田间试验与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对漳县人工栽培的暗紫贝母花器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花器官特征和有性繁育系统,为暗紫贝母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鳞茎播种栽培3年的暗紫贝母植株单花顶生,偶见2花,花两性,初现花蕾绿色,花暗紫色,有淡黄色格纹,开花期5-6月,单花寿命6~8 d,花钟形,同被花,花被6,2轮,离生雄蕊6枚,5枚紧围雌蕊,1枚外围,子房上位,柱头3裂,短裂片外露,毛状有分泌物。开花前柱头高于雄蕊,开放后雄蕊高出柱头,开花当天花粉量最大,活力最高并维持3 d时间。花被长1.5 cm的绿蕾柱头已具较强可受性。花药开裂与强柱头可受性同步,但后者持续期更长(6 d以上)。单花花粉数约6000粒、胚珠数在160颗以上,花粉胚珠比(P/O)37.5,杂交指数(OCI)为4。传粉媒介为风媒和虫媒,访花者为蜂类、蝇类和蜘蛛,但数量极少,有性繁育系统应属于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149.
采用I2-KI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芒(Miscanthus sinensis)花粉活力以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花粉寿命,并利用H2O2法检测雌蕊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芒花粉量大,平均花粉量/胚珠比(P/O值)达到5445±2883,属于专性异交性植物,且花粉初始活力较高,平均为78.68%±17.46%,但离体花粉的活力丧失快,室温干燥和湿润条件下保存的花粉寿命分别为70min和100min。不同基因型在花粉量、花粉活力及寿命上存在变异。雌蕊柱头可授性较高,活性可持续8d,最佳授粉期为开花前1d至开花后1d。 相似文献
150.
以'糯米糍'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cv.Nuomici)为试材,研究了开花前2d喷施30mg·L-1腐胺(Put)1次对子房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柱头容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雌花开放前2d喷施Put后,不同授粉时期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子房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雌花开放的第4d授粉,处理的坐果率为3 64%,而对照则不能坐果.据此认为喷施Put提高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Put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延缓了雌蕊衰老和延长了柱头容受花粉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