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85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12篇
  94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露地栽培条件下,人为控制厚皮甜瓜单株留叶数,形成不同的叶果比,分析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探讨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果比减小叶片生理活性增强,表明增加库的能力,可以增强叶片的生理活性,但叶果比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叶片的生理活性不仅不增强反而会减小,这是因为源的减少促进了叶片的早衰,黄河蜜、银峰、玉金香适宜叶果比分别为66、48、30,说明对一个特定品种来说,都有一个源库协调的问题,过多或不及,均不利于延缓叶片的衰老.相同叶果比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下降幅度和丙二醛上升幅度,黄河蜜>银峰>玉金香,说明大果型品种对摘叶处理反应比银峰中果型和小果型更为敏感.生产实践中,通过整枝减小叶果比,对特定的品种形成适宜叶果比来延缓叶片的衰老,大果型品种叶果比>中果型>小果型.  相似文献   
72.
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目标和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出河南省2012年森林碳汇总量将达到42235.19万t,与2006年底的碳汇量15721.07万t相比,碳汇的增加潜力为26514.12万t,2006年底森林全部碳汇量的168.65%。巨大的碳汇量潜力为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 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光合产物基本能满足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对下部叶片光合物质量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此外,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还与本田移栽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植株基部光照强度的改善有利于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利用热电制冷原理对LED汽车的前照灯进行系统散热模拟,研究LED的结温,半导体制冷器的工作状态,散热器热阻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利用多级半导体制冷给汽车LED前照灯散热比较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为了定量测度陕西省耕地利用的碳源/汇情况,为陕西省土地利用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笔者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陕西省2000-2007年耕地利用碳吸收量、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耕地碳汇基尼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07年陕西省耕地利用整体上表现为碳汇,年均碳汇量为815.83万t;(2)研究期内陕西全省耕地碳汇量呈关中最大,陕南次之,陕北最小的分布格局;(3)对耕地碳汇基尼系数按区域分解表明,陕西省不仅整体上表现为耕地碳汇能力的增强,且3大区域内部也表现为碳汇能力的增强,耕地利用存在一定的碳汇优势,但与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7.
于谨凯  张亚敏 《河北渔业》2012,(4):50-54,64
建立了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政府激励机制模型,分析了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政府最优的激励强度应是β=λ2/λ2+tρσ2,政府的激励强度与养殖者的努力程度系数成正比。政府会根据观察到的养殖者行为确定相应的激励强度,进而设立激励合同S(π)=+βπ,引导养殖者按照政府的期望进行养殖,使养殖者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政府追求的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计算出了2008年的激励强度和激励合同分别为69.3万t和210.154万元。最后提出了包括供求激励机制的构建、融资激励机制的构建、养殖技术激励机制的构建、国际合作激励机制的构建的政府激励机制的构建办法。  相似文献   
78.
吕为群  陈阿琴  刘慧 《水产学报》2012,36(12):1924-1932
鱼类是一个迄今尚未被认知的非常重要的微细碳酸盐沉积物的来源,对海洋固碳有着重要作用,这个发现直接影响到碳汇渔业的内涵.本研究介绍了海洋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及鱼类肠道碳酸盐结晶形成与其肠细胞膜上物质转运之间的关系,着重阐述了鱼类肠道碳酸盐结晶的特征,并论述了通过对特定区域内鱼类生物量和碳酸盐排泄率数据的研究,估计出全球海洋鱼类每年可产生大约1.1亿t的碳酸钙,在海洋总碳酸盐岩泥中占14%以上.研究重点论述了海水鱼类固碳的独特优势潜力,同时,提出为了更好地确定海水鱼类养殖在碳汇渔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对主要海水养殖鱼类肠道碳酸结晶物的形成量及其调控机制,碳收支动态模型进行研究,进而合理地估算和测定海水鱼类养殖的碳汇量.  相似文献   
79.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造林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增加陆地碳汇,减缓大气中CO2的积累.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及原生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造林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合理的样方设置分别于林区和荒漠灌木林区进行土壤分层取样,并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碳汇林下及原生荒漠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原生荒漠植被条件下土壤平均碳密度仅为0.3 ~0.6 kg/m2,而建造碳汇林后,该区域土壤平均碳密度有大幅提高,为0.47 ~1.44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体深度的加深而减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提高在浅层土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有效地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对改善当地土壤环境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我国森林碳汇市场培育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010年全球森林碳汇市场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现状, 提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培育的路径选择:加强国际森林碳汇项目推广合作, 推动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 发展一级市场交易, 稳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建设; 立足国内市场, 推动森林碳汇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将自愿减排作为目前发展的优先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