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8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林业   3229篇
农学   335篇
基础科学   413篇
  1252篇
综合类   4311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157篇
园艺   946篇
植物保护   34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1072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The location of roosts of two species of vespertilionid bats, the lesser long-eared bat (Nyctophilus geoffroyi) and Gould’s wattled bat (Chalinolobus gouldii), was investigated in a remnant vegetation-farmland mosaic and adjacent floodplain forest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A total of 45 individuals of N. geoffroyi and 27 C. gouldii were fitted with radio transmitters, which resulted in the location of 139 and 89 roosts respectively. Selection of roosting habitat showed both inter- and intra-specific differences. At the landscape level, locations of roosts used by male and female N. geoffroyi differed markedly. Most males roosted in the farmland mosaic within 3 km (mean 1.9±2.9 km) of where they were captured while foraging in remnant vegetation. In contrast, roost sites of females were predominantly in the floodplain forest, 6-12 km from their capture site in farmland (mean for all females, 6.7±2.9 km). All maternity roosts were in the extensive floodplain forest, 4-10 km from foraging areas. Distances moved by this species were greater than previously recorded and further than predicted by flight morphology. Most C. gouldii roosted in the floodplain forest, 4-10 km from their capture site (6.9±1.6 km). Within the floodplain forest, both species roosted in areas that had higher densities of hollow-bearing trees than generally available; dead hollow-bearing trees for N. geoffroyi and large, live trees for C. gouldii. The scale of movements undertaken by these species means that they can obtain resources from multiple landscape elements. Both species used different habitats for roosting and foraging despite the energetic costs of commuting relatively large distances. Conservation of bat populations in rural environments needs to be considered at the landscape scale,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identifying landscape elements that provide key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92.
基于Landsat影像获取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使用变化轨迹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黄河三角洲近30年土地利用/覆被结构变化、变化轨迹时空特征及景观格局。结果表明:1996—2016年黄河三角洲耕地、人工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地、林地、草地和天然水体面积减少,其中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 072.75 km2,变化幅度最大。人工水体、建设用地及耕地的增加速度不断减缓;草地和天然水体于1986—1996年缓慢增加,1996年后持续减少;林地、未利用地在3个时段均呈快速减少趋势。“人为因素”驱动轨迹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13%,主要类型变化为耕地与人工水体,分布在河流两侧和滩涂向陆一侧;“自然因素”驱动轨迹占比15.80%,主要类型为变化为海域、草地和天然水体,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研究区28.07%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未发生变化。黄河三角洲“人为因素”驱动轨迹的景观破碎度、集聚程度和结构复杂程度均高于“自然因素”驱动轨迹,人类活动在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以海口市江东新区1999年、2007年、2013年和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分为5个景观覆盖类型,提取景观格局指数,对江东新区1999—2018年景观格局演变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8年海口市江东新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景观格局逐渐呈现破碎化和单一化;研究区内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逐渐增加,集聚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下降;优势景观从1999年的林草覆盖转变为2018年的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长15.20%,建设用地面积增长57.47%,种植土地面积增长7.72%,林草覆盖面积减少34.51%,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4.43%。  相似文献   
994.
利用GIS技术对樱桃进行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新泰樱桃生长发育所需气候条件,运用山东省1: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泰安市及泰安周边县市1970—2000年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了泰安市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小网格推算方法和气候要素地理推算模型对新泰樱桃适宜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新泰樱桃的合理布局和优化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从创建园林城市看贵州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遵义市、都匀市、贵阳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所取得的成功之处入手,指出贵州城市多为山区城市,自然山水一方面给园林景观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使得人居用地紧张,再加上经济欠发达,如何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园林建设发展,营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事。认为贵州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先规划后建设,重视城市绿地规划;增加城市园林建设资金投入;推广立体绿化及屋顶绿化,特别是老城区能有效地增加城区绿地面积;挖掘本土植物进行城市园林造景;利用山地特征规划山地公园;营建精品园林号观,突出地方特色;应用GIS系统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注重园林人才培养,提高规划设计人员水平;群众性参与城市园林建设。  相似文献   
996.
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出发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情景下生态系统状况的认知。该研究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单元,在测度2019年食物供给、碳固定、产水量、土壤保持及生境质量5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利用有序加权平均(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模型识别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度最高的优先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战略点区域,进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源地斑块共计169个,总面积27 460.56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2%。5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在全流域尺度下呈现出协同关系,甘南高原、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由于受地形气候和植被覆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差异显著。利用电路模型提取得到441条生态廊道,总体呈网状分布,贯穿东西,识别出生态节点49个。提出构建\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山东黄河沿岸防护工程、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资料的简要介绍,从景观、生态、游憩的角度对山东黄河沿岸景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景观规划建设原则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人地协调视角下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具体表现,综合开展农村居民点质量评价、全面改善质量障碍要素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优化农村要素配置的基础。该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从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居环境品质相互协调的视角界定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内涵并构建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变异系数修正的弹性系数法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等偏高,人居环境品质和农村居民点利用综合质量则中等偏低。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类型表现为中等质量主导、高质量次之、低质量偏少,对应着从脱钩F弱型、脱钩T弱型、正向挂钩F强型、负向挂钩F弱型、正向挂钩T强型、负向挂钩T弱型、正向挂钩T-F同强型、负向挂钩T-F同弱型的村庄数量依次降低。3)平谷区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的障碍要素主要体现在规模强度、空间布局、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4个维度,从高质量到低质量利用类型,障碍因素数量增多、作用程度逐渐增大。4)平谷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在\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数据,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地势起伏的加剧和人类活动强度减弱,浅丘、中丘和高丘景观格局的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1437、1.3598和1.4367;优势度依次为0.8022、0.5861和0.5092;分维数依次是1.2652、1.3019和1.3272;破碎度则分别为53.9488、60.1556和54.4666。其景观格局主要受气候、地貌、坡度、人类活动和居民点分布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分析国内外森林环境服务市场产生的原因及意义的基础上,概述了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的研究进展,并对4种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回顾;通过分析目前在森林环境服务市场创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