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7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龙眼采后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和“储良”为试材,研究了在3 ̄4℃贮藏条件下龙眼果皮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储良龙眼果皮比石硖的衰老更快、更严重;储良果皮中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比石硖的高,出现上升的时间早;储良果皮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木聚糖酶(Xyl)、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也高于石硖的,外切半乳糖醛酸酶(exo-PG)活性开始上升的时间也比石硖的早。  相似文献   
32.
黑米稻种皮色素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用3个种皮颜色深浅不同的黑米稻品种与1个白米稻品种配制6个杂交组合,测定F2单株黑米种皮中的色素含量。所有组合F2群体的色素含量的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并呈现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选用6个黑米稻品种与1个白米稻品种作7×7完全双列杂交,按Hayman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黑米稻种皮色素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高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对低含量的等位基因表现显性,种皮深黑色对浅黑色、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显性等位基因对提高色素含量起增效作用,隐性等位基因起减效作用;且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在黑米稻的杂交育种中,可以种皮颜色作为主要目标,连续多代定向选择深黑色种皮的个体,并结合高世代的营养品质分析结果进行最终抉择,以保证所选黑米稻新品种(系)既有深黑色的种皮外观,又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33.
石榴果实香气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大青皮甜石榴整体果实、石榴皮和石榴籽汁的芳香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定量分析,检测香气组分.石榴香气组分中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在石榴整体果实中占总峰面积的78.32%和14.52%,在石榴皮中占89.88%和4.70%,在石榴籽汁中占82.15%和9.78%.石榴中共检测出77种香气组分,其中石榴果实、果皮和籽汁中分别检测出42种、39种和43种.香气成分中共有的成分为18种,在果实、果皮和籽汁中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4.62%、95.59%和93.76%.2-己烯醛、己醛、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为石榴的主要香气成分,在果实、果皮和籽汁分别占78.27%、89.78%和81.79%.结果表明,石榴香气组分以C6醛和醇为主,石榴不同部分香气组分差异也主要表现在C6醛和醇含量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34.
荔枝果皮组织中疏水色素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褐变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皮为材料,对比研究了乙醚研磨提取、体积分数为95%乙醇热浸提法、V(乙醇):V(丙酮)=1:1热浸提和V(乙醇):V(丙酮)=1:1浸提法对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叶绿素a测定值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提取方法测得的上述3个指标的数值有较大的差异;进一步研究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后发现,4种提取方法中只有乙醚研磨的提取液具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典型吸收光谱,其余的3种提取方法普遍提高了光密度,且在350m波长附近出现了杂乱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10±1)℃和50%相对湿度贮藏条件下无包装和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的“福眼”龙眼果实果皮失水、果皮褐变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无包装的龙眼果实采后极易失水导致果皮迅速褐变,且褐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果皮失水率的增加而升高,果皮褐变指数与果皮失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龙眼果皮失水褐变过程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器和膜系统的完整性受到严重的破坏。而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则显著减少了果皮失水和抑制果皮褐变,并保持较好的果皮细胞的细胞器和膜系统的完整性。据此认为,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抑制龙眼果实失水果皮褐变与其维持细胞器和细胞膜的完整性有联系。  相似文献   
36.
‘晶榴’是从山东省枣庄市白皮石榴群体中选育出的大籽粒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55 g,最大820 g;果皮白色,果形圆或有棱;籽粒硬,平均百粒质量78.3 g;籽粒白色,内有少量针芒状放射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风味甜。较抗裂果,丰产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37.
无患子果皮皂苷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果皮皂苷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采自浙江省天台县145份无患子果皮的皂苷含量进行检测。并依据近红外吸收光谱与HPLC测定数据的相关性,建立2个果皮皂苷含量估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预测和评价。结果表明:A组(完整果皮)和B组(粉末状果皮)光谱数据分别基于"SNV+1stderivative"和"MSC+1st derivative"预处理法并利用PLS构建的光谱模型表现最佳,模型可靠性最强,预测精度最高,其中B组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明显优于A组。基于A组和B组建立的模型与HPLC法的测量结果相关系数分别为0.654和0.993,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982和0.294。以B组样品建立的模型基本可以代替HPLC法使用,而以A组样品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测定精度要求不高、比较珍贵或样品量较少的样品。  相似文献   
38.
‘石硖’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shixia’)为试材,对花后45 d到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质量、厚度,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后期,果皮质量增加的速度变缓,果皮厚度则表现为由厚到薄的变化模型。糖分水平显示,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可溶性糖主要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同期果糖含量远远高于葡萄糖,蔗糖含量较低。蔗糖代谢酶活性表明,龙眼果皮中NI和SS(分解方向)活性较高,为调控‘石硖’龙眼果皮糖代谢的主要酶类,SPS、SS(合成方向)活性则较低,为果糖和葡萄糖生成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荔枝果皮创伤后,耗氧的主要部分(73%)受KCN控制。“抗氰呼吸”约占耗氧量的31%,NaHSO_3可以完全抑制,光、GA_3对此也有抑制作用。PVP在暗中对KCN控制的耗氧有抑制作用,但可被光解除。受伤果皮褐变受KCN影响,NaHSO_3、NaCl、HBO_3显著抑制之,pH5.7~7.7范围内,pH6.2~6.7褐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添加不同水平扁杏皮对育肥羔羊饲粮中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50日龄左右、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小尾寒羊母羔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羔羊.对照组饲喂不合扁杏皮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3%(A组)、6%(B组)和9%(C组)扁杏皮的饲粮,试验期60 d.当试验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