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8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603篇
林业   730篇
农学   472篇
基础科学   131篇
  2571篇
综合类   2901篇
农作物   390篇
水产渔业   326篇
畜牧兽医   1048篇
园艺   218篇
植物保护   27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重度胁迫,中度胁迫和正常供水)与复水条件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处理对马铃薯根系活力、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与复水条件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均能有效改善马铃薯根系活力及光合特性。与CK相比,根系活力增加3.19%~20.23%,光合速率增加6.36%~32.70%,气孔导度降低5.49%~32.32%,蒸腾速率降低2.30%~28.10%。马铃薯产量增加3.19%~7.55%,增产幅度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正常供水。3种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重度胁迫马铃薯产量的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52.
水培番茄、黄瓜营养液管理专家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无土栽培的技术核心——营养液管理,构建了水培番茄、黄瓜的营养液管理专家系统,以促进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国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该文详细介绍了该专家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和功能设计的过程以及知识库的构成;构建了番茄、黄瓜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钙等大量元素的吸收模型,组成动态模型库;优化了番茄、黄瓜在逆境(高温、低温、寡照等)生长条件下对营养液的管理。在大量搜集水培知识和营养液管理数据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对水培番茄、黄瓜不同生育期的营养液浓度(EC),酸碱度(pH),氮(N)、磷(P)、钾(K)、钙(Ca)等营养元素浓度,以及营养液温度、溶解氧浓度的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53.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了解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状况,采集了植被恢复17年和9年的两个定位试验点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恢复17年的木荷、杉木林0~0.2m土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2倍、2.96倍、5.80倍和3.52倍,土壤有效养分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植被恢复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极大改善.表现在土壤容量明显降低,土壤总孔度、通气孔度增加和大于1mm大团聚体与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的增加。总的来看,恢复17年的木荷和恢复9年的黑麦草两处理.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最为明显.此两处理0~0.2m表层土壤容量比对照区降低了27.9%和20.41%,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31.09%和29.96%,土壤总孔度和通气孔度分别是对照区的1.34倍、1.25倍、2.59倍和2.14倍。  相似文献   
54.
林地开垦后坡面侵蚀过程与土壤养分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林地被人为开垦破坏后 ,加速侵蚀是导致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根本原因。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空间分布与坡面侵蚀方式和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相一致 ,浅沟沟槽是坡面土壤养分流失最严重的部位。土壤养分流失在开垦初期非常迅速 ,开垦耕种 5 a后 ,土壤养分含量可减少 5 0 %。土壤剖面中 A层的流失是土壤养分流失的标志。  相似文献   
55.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实地调查和土壤分析数据,采用典型抽样法,以犍为县为例,研究了近14年(1985~1999年)来该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田氮素由持平转向盈余;磷素全面扭亏为盈,盈余率已超出50%;钾素一直处于大比例亏缺状态。通过1981年和2000年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对比研究,获得了近20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以及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并针对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的趋势,提出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县级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应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6.
周德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02-107
旨在为稻麦轮作模式中秸秆全量还田提供有效配套措施,采用田间大区试验,开展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套腐熟剂研究。试验设3处理,分别为不施腐熟剂CK、施腐熟剂A和施腐熟剂B处理。结果显示腐熟剂A处理水稻比CK减产2.37%,B增产1.74%;A处理土壤速效NPK分别比CK增加了2.34mg/kg、1.00mg/kg和4.00mg/kg,铜、锌含量下降,砷含量上升3.03mg/kg;B处理速效NP分别比CK降低5.33mg/kg和6.47mg/kg,有机质减少3.66g/kg,铜、锌、砷含量均低于CK。腐熟剂A、B均可促进土壤微生物增殖,提升整体代谢活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其中A处理细菌与真菌增加明显,而B对放线菌的促进更为明显。综合腐熟剂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种群和代谢特征的影响,配套腐熟剂B更利于水稻产量和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57.
李智广  曾红娟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86-89,123
在日本冈山县备前市久久井地区的一片森林火烧迹地,布设了3块不同样地进行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对比分析.对火烧后由于降雨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块样地土壤的pH值、物理性质以及养分的流失程度均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的方法,从而选择最适植被恢复方式,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促进桂西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以自然保护区的顶级群落为对照,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自然恢复22a后植被的演替规律与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物种丧失严重,种类仅有自然保护区的26.6%,随着群落由草丛→草灌丛→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顶级群落的顺向演替和发展,群落的高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土壤有机质、养分、阳离子交换量和硅、铁、铝、钛等矿质全量逐步增加,钙、镁全量显著减少,pH值降低,土壤质量随着植被的恢复呈波折性提高。  相似文献   
59.
黄土高原刺槐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树龄刺槐纯林林地和撂荒地作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刺槐树龄增加无明确变化规律,土壤全磷和交换性镁含量则呈现波动性变化;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按幂函数衰减,有效磷含量有递减趋势,土壤全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土壤pH随深度呈波动性变化;与撂荒地相比,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增加21.6%~96.8%,34.3%~160.1%,191.5%~238.4%,2.1%~24.1%,19.82%~92.71%,64.2%~80.0%,25.0%~46.5%和67.2%~89.5%,表明刺槐林对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几种缓释肥料包膜的性质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为了研制价廉物美、资源丰富、加工方便、适合我国国情的缓释肥料,笔者对国内外市场上出售的部分缓释肥料进行了剖析。方法是:⑴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⑵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⑶烘干称重法测定皮芯比;⑷化学分析法测定主要养分含量;⑸浸泡法和淋溶法测定养分的释放速度。这5项参数是缓释肥料的重要指标,为研制国产缓释肥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