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62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3篇
  59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新鲜褐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探讨料水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等因素对褐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提取褐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30、温度90℃、提取时间2.5 h、提取2次.  相似文献   
12.
在绿色农业科技的推动下,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备受青睐,但有机物料种类不同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不同,为探究有机物料施用对潮土不同形态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影响,通过为期1年的培养试验,设置添加10 g/kg的秸秆菌渣(S)、树枝菌渣(B)、小麦秸秆(W)、黑麦草秸秆(R)和蚕豆秸秆(BB),并以空白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显著增加土壤不同形态碳氮含量及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25.4%~42.9%和35%~60%,易氧化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80,43.26 mg/kg,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则呈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46 mg/kg,293μg/g和23.08μg/g。有机物料施用会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呼吸速率,通过对3个取样期7种水解酶的分析发现,酶活性表现为:LAPPHOSNAGBGCBAGXYL,即参与氮循环酶活性参与磷循环酶活性参与碳循环酶活性,绿肥秸秆主要增加氮循环酶活性,且以BB处理酶活性最高,菌菇渣主要增加碳循环酶活性,B处理酶活性高于S处理。有机物料施用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增加不同形态碳氮含量,但增幅因有机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且碳氮组分对培养时间的响应不一。总体而言,小麦秸秆和蚕豆秸秆腐殖化系数最高,对不同组分碳氮含量增加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二次增效发酵菌糠基质对黄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菌糠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且有良好的持水和透气能力。通过对蘑菇菌糠进行二次增效发酵,其作为园艺栽培基质的性能和肥效均有了较大的提高:粗纤维含量下降了5.8%,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提高了1.3%和0.7%,总有机质含量下降了0.6%,碳氮比下降了6.2%。将经过二次增效发酵的蘑菇菌糠用于黄桃栽培中作为基肥,黄桃品质和产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优果率提高了5%。蘑菇菌糠发酵料经二次增效发酵处理后是一种优良的园艺基质原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比例发酵海鲜菇菌糠对简阳大耳黄羊屠宰性能、羊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简阳大耳黄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C组,对照组)、20%(L组)、30%(M组)、40%(H组)发酵海鲜菇菌糠。预试期10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L组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H组(P<0.05),肺脏、肾脏、瘤胃、小肠、大肠重量以及瘤胃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且随发酵菌糠添加量的增加,眼肌面积、肺脏、肾脏、瘤胃、小肠以及大肠重量呈二次变化(P<0.05)。2)各组间背最长肌pH无显著差异(P>0.05);L组24和48 h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且均随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变化(P<0.05),熟肉率显著高于H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H组(P<0.05)。3)L组背最长肌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C组(P<0.05),天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和H组(P<0.05),丙氨酸、缬...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ER IC-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22个供试平菇菌株和对照香菇菌株中,ER 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的水平上,23个菌株聚类成8大类群:糙皮侧耳栽培菌株分别归属第1和第2大类群;秀珍菇5号、4011、白灵菇2号、杏鲍菇、鲍鱼菇和香菇分别独立地聚类为不同的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20时,鲍鱼菇和香菇聚类在一起,其他平菇菌株聚类在一起.这表明ER IC-PCR技术可以应用于平菇栽培菌株的鉴定,但也说明该技术在食用菌分类鉴定应用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食用菌需要多相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褐菇高效、精准、快速的自动化采摘,针对工厂化褐菇的种植特点,提出一种基于YOLO v5迁移学习(YOLO v5-TL)结合褐菇三维边缘信息直径动态估测法的褐菇原位识别-测量-定位一体化方法。首先,基于YOLO v5-TL算法实现复杂菌丝背景下的褐菇快速识别;再针对锚框区域褐菇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去噪、自适应二值化、形态学处理、轮廓拟合进行褐菇边缘定位,并提取边缘点和褐菇中心点的像素坐标;最后基于褐菇三维边缘信息的直径动态估测法实现褐菇尺寸的精确测量和中心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帧图像平均处理时间为50ms,光照强度低、中、高情况下采摘对象识别平均成功率为91.67%,其中高光强时识别率达100%,菇盖的尺寸测量平均精度为97.28%。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YOLO v5-TL结合褐菇三维边缘信息直径动态估测法可实现工厂化种植环境下褐菇识别、测量、定位一体化,满足机器人褐菇自动化采摘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对香魏菇液体培养基中碳氮营养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香魏菇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其中碳源以葡萄糖较好;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牛肉膏为较佳氮源。  相似文献   
18.
盐渍化土壤覆土材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西省当地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配制的不同覆土材料(Ⅰ:66.7%草炭土,33.3%盐渍化土壤;Ⅱ:50%草炭土,50%盐渍化土壤;Ⅲ~Ⅴ:每立方米盐渍化土壤分别添加45kg醋糟、谷糠或高粱)的理化性状,并比较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长的影响,以草炭土为对照。从覆土至第一潮菇采收结束,Ⅰ和Ⅱ覆土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Ⅲ~Ⅴ覆土的电导率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为1427~1980μS/cm,第三潮菇采收时,Ⅰ~Ⅴ覆土电导率均显著下降;覆土第6天开始,Ⅰ~Ⅴ覆土的pH明显高于对照,为7.47~8.47;Ⅰ和Ⅱ覆土处理的发菌天数与对照相同,Ⅲ~Ⅴ覆土处理则比对照延长3d;各处理的第一潮菇和第三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为5d,第二潮菇采收时间各处理间略有差异,但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Ⅲ覆土处理产量最高,达21.3kg/m~2。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均可作为生产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19.
Green mould disease causes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in Pleurotus ostreatus crops worldwide, including in Italy, where prochloraz is the only chemical fungicide allowed to control the dis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oses 0.01, 0.05, 0.25 and 1.25 μL L−1 (field dose) of prochloraz (Sponix Flow, 450 g L−1), against colony growth rate and spore germination of Trichoderma pleuroti, T. pleuroticola and T. guizhouense strains on wheat straw extract agar plates were evaluated. Complete inhibition of Trichoderma pleuroti and T. pleuroticola growth was shown by the field dose of prochloraz, and also by the 0.25 μL L−1 dose for T. pleuroti. Complete inhibition of spore germination occurred for all Trichoderma strains at field dose, and at 0.25 μL L−1 for T. pleuroti strains. In in vivo assays, the effect of prochloraz doses 0.05, 0.25 and 1.25 μL L−1 on colonization of straw substrate by Tpleuroti, T. pleuroticola and T. guizhouense inoculated at two spore densities (102 and 105 spores mL−1) immediately after P. ostreatus spawn was studied. Trichoderma pleuroti and T. pleuroticola were both responsible for green mould disease, whereas T. guizhouense was not pathogenic. Trichoderma pleuroti was more aggressive than T. pleuroticola. Prochloraz was effective against T. pleuroti at the field dose, and against T. pleuroticola at 0.25 and 1.25 μL L−1. The study on Trichoderma × Pleurotus interaction type showed that Trichoderma species were active against the mycelial growth of P. ostreatus by competition for space and nutrients, and neither hyphal interaction nor effect by volatile or nonvolatile metabolites occurred.  相似文献   
20.
研究1种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食用菌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的菌种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细菌总数。栽培种捣碎后悬于无菌水,分别以短时(5 min)涡漩振荡、摇床振荡(180 r/min)、低温静置(4℃) 3种方式处理;灭菌纱布过滤收集、无菌水淋洗木屑接种至PDA斜面,培养使其生长。以未经处理木屑为接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栽培种细菌数为15500 cfu/g;对照(30支)以及采用短时涡漩振荡处理所接30支斜面全部细菌污染;摇床振荡1、2、3、4天纯化率分别为20%、30%、46.67%及63.3%;低温静置1、2、3、4天纯化率分别为3.3%、10%、46.67%和60%。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悬于无菌水经1~4天振荡或浸湿再分离的基内菌丝分离法可有效分离纯化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