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5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林业   364篇
农学   300篇
基础科学   170篇
  437篇
综合类   1350篇
农作物   194篇
水产渔业   322篇
畜牧兽医   672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揭示不同淫羊藿属Epimediam物种之间及种内的生理生化特征差异,为人工规范化栽培种植及产量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量了3种移栽淫羊藿属植物的植株高度、叶形态、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气孔导度等生物指标,并运用非参数检验和邓肯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和结论】新叶植株高度:巫山淫羊藿E.wushanese柔毛淫羊藿E.pubescen粗毛淫羊藿E.acuminatum,其中,巫山淫羊藿与柔毛淫羊藿、粗毛淫羊藿植株高度均差异显著.老叶植株高度:巫山淫羊藿粗毛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其中,柔毛淫羊藿与巫山淫羊藿、粗毛淫羊藿植株高度均达显著差异.3个种间老叶植株的叶片形态差异显著,而新叶不显著;种间及种内的老叶和新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且老叶植株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大于新叶植株.气孔导度的种内差异显著,新叶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大于老叶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说明不同淫羊藿属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992.
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各发育时期甜瓜小孢子的细胞学特征及其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以期能根据花器的外观形态确定小孢子的发育阶段,为花药、小孢子培养研究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蕾长的饱满雄花花蕾,形态学观察后分别进行DAPI和醋酸洋红染色,观察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特征,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分析各发育时期甜瓜小孢子的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结果】2种染色方法以醋酸洋红染液染色效果较佳;甜瓜小孢子发育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每个时期形态特征明显;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大小、花药颜色密切相关。甜瓜花蕾纵径在2.9~3.5mm、横径在2.7~3.2mm,且花瓣微露,花药呈黄色时,绝大多数的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结论】可以根据甜瓜花蕾的形态、大小和花药发育情况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确定小孢子最佳培养时期对应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入境小麦腥黑穗病检验检疫中冬孢子区域计数问题,提出了小麦腥黑穗病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流程.首先介绍了显微镜下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图像的获取方法;在将冬孢子的彩色图像灰度化后,采用中值滤波抑制噪声,利用metric算法进行图像分割;为了从背景中准确提取冬孢子区域,流程中采用图像形态学方法来消除二值图像中冬孢子区域的背景噪声和孔洞,并剔除图像边界处不完整的冬孢子区域;最后采用区域标记的方法获得了冬孢子数目.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和流程能有效地改善图像的质量,并能够自动准确地提取并统计冬孢子区域,便于后续的识别工作.  相似文献   
994.
花楸苹果组和多胜海棠组的花粉为圆球形,近长球形和长球形,外壁条网状纹饰或条纹饰。穿孔位于条脊间槽中。孔沟为N3P4C5型。花楸苹果组含5个系,据其P/E值得演化途径为滇池海棠系(1.2486)→陇东海棠系(1.1675)→三叶海棠系(1.0689)→褐海棠系(0.9999)→弗洛伦萨海棠系(0.9503)。多胜海棠组中的台湾林禽(1.0939)较尖咀林禽原始。  相似文献   
995.
砂姜黑土形态特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原砂姜黑土进行了野外剖面和室内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原砂姜黑土具有明显变性特征,表现在旱季土体开裂,土体中具有大量滑擦面和楔形体,显微薄片上可看到大量纤维状光性定向粘粒。粘粒含量、粘粒矿物学组成和线胀系数等都符合变性土的特征。拟将具有变性特征的原砂姜黑土划归为变性土;而将那些不具变性特征的变异和过渡类型的原砂姜黑土仍列入砂姜黑土土类。  相似文献   
996.
垄作耕地浅沟深度的测量和换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沟侵蚀是土壤水蚀的一种重要形态.卷尺法是测量浅沟体积的重要方法.在使用卷尺法测量垄作耕地中的浅沟时会遇到一个难题,即:浅沟深度的测量位置只能选在垄台或垄沟,但无论选在哪里,所测得的浅沟深度都不能直接用来计算浅沟体积,而是需要先将其换算成无垄状态下的浅沟深度;而如何进行这种换算,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1个可以将在垄台处测得的浅沟深度(测量深度)换算为无垄状态下的浅沟深度(换算深度)的换算公式,以辅助今后的浅沟测量工作;并结合该换算公式和东北黑土区的实测浅沟数据,计算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情况下的误差,以探讨换算的必要性.为此,本研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建立换算公式,并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2号小流域加以应用.结果表明:1)换算深度是1个以测量深度和垄台形态(高度、上宽、下宽)为自变量的函数.2)如果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会造成高估.垄作影响到浅沟深度的测量,但只要知道垄台形态,就可以将测量深度换算为换算深度.研究结果可以辅助今后的浅沟测量工作,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用于数字监控系统的图像去噪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数字监控系统因监控环境亮度不足导致监控图像存在大量噪声的情况 ,分析了图像的主要噪声源及其特点和性质 ,确定影响图像质量的主导噪声为CCD摄像管产生的读出噪声。比较了各种常见的图像去噪算法 ,在综合考虑图像去噪平滑效果、图像清晰程度和时间复杂度的基础上 ,提出将数学形态学法与中值滤波法相结合的用于数字监控系统的图像去噪增强算法。仿真试验及对多幅在不同亮度环境下拍摄图像去噪前后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 ,使用数字形态学滤波与 3× 3中值滤波结合的算法去噪 ,可将压缩后的录像码流数据量降低 15 %~2 0 % ,且去噪后的图像比较清晰平滑。由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低 (为O(N) ) ,速度较快 ,可满足实时性处理的要求 ,所以可将其直接移植到数字监控录像系统中。试验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可行性、实时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8.
新抗生素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抑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万隆霉素抑菌作用的机理,选取黄瓜疫病菌为代表菌,电镜观察受抑制菌体形态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经80μg/mL万隆霉素处理的黄瓜疫病菌菌丝体,菌丝膨胀,菌体表面粗糙,新生菌丝体变形;经200μg/mL万隆霉素处理的黄瓜疫病菌菌丝体,菌丝呈现肿胀后萎焉、疲软、皱缩、变形等异常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下见菌体断面结构不清晰,细胞内成分固缩成团块状并形成空白区.  相似文献   
999.
离体培养条件下三色堇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三色堇实生苗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三色堇对秋水仙素较为敏感,以0.1%~0.2%秋水仙素处理12~36 h为佳,最高诱变频率可达到26%. 同时以二倍体三色堇为对照,对四倍体三色堇的形态特征和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四倍体三色堇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花大、花瓣厚、香味浓、气孔和花粉粒巨大。同时四倍体净光合速率、水分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比二倍体高。并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首次获得了三倍体三色堇。  相似文献   
1000.
大豆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王应祥  廖红  严小龙 《大豆科学》2003,22(3):208-212
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大豆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试图找出供试大豆在水培条件下对低磷胁迫下的适应性与田间表现的关系,为快速选育磷高效品种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大豆在磷效率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总体磷效率(以生物量为标准)方面和磷吸收效率(整株含磷量)方面,结果与田间试验表现基本一致。BX10和GD1属于磷高效对磷不敏感基因型,BD2属于磷低效对磷不敏感基因型,BX11和GD2属于磷低效对磷敏感基因型,BD1属于磷高效对磷敏感基因型,GD3和GD4表现不稳定。从磷的利用效率(单位磷所产生的生物量)来看,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即使在水培条件下,磷利用效率对大豆总体磷效率贡献也不大,大豆总体磷效率主要是由吸收效率决定的。与田间反应不同的是,水培条件下磷吸收效率高的基因型,具有较长的根长与较大的根表面积。说明在介质有效磷分布均匀的条件下,根形态性状对磷吸收效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