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35篇 |
免费 | 1257篇 |
国内免费 | 13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82篇 |
农学 | 2794篇 |
基础科学 | 345篇 |
881篇 | |
综合类 | 9672篇 |
农作物 | 3372篇 |
水产渔业 | 891篇 |
畜牧兽医 | 2017篇 |
园艺 | 2127篇 |
植物保护 | 4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9篇 |
2023年 | 396篇 |
2022年 | 500篇 |
2021年 | 589篇 |
2020年 | 686篇 |
2019年 | 624篇 |
2018年 | 401篇 |
2017年 | 660篇 |
2016年 | 909篇 |
2015年 | 722篇 |
2014年 | 1123篇 |
2013年 | 954篇 |
2012年 | 1452篇 |
2011年 | 1385篇 |
2010年 | 1247篇 |
2009年 | 1178篇 |
2008年 | 1098篇 |
2007年 | 1276篇 |
2006年 | 1199篇 |
2005年 | 1003篇 |
2004年 | 763篇 |
2003年 | 726篇 |
2002年 | 545篇 |
2001年 | 501篇 |
2000年 | 442篇 |
1999年 | 416篇 |
1998年 | 372篇 |
1997年 | 323篇 |
1996年 | 284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24篇 |
1993年 | 243篇 |
1992年 | 170篇 |
1991年 | 156篇 |
1990年 | 165篇 |
1989年 | 137篇 |
1988年 | 100篇 |
1987年 | 75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8篇 |
1977年 | 13篇 |
1976年 | 22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利用国内外多个优质保持系亲本的杂交改良,选育审定了优质早籼三系不育系秋香A;并以目前国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三系不育系金23A、新香A和T98A为对照,对秋香A的不育特性、异交特性、生育特性和形态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通过小面积繁殖制种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试验,研究分析了秋香A的繁殖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2.
2011-2013年3-9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斑翅山鹁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斑翅山鹑为留鸟,在海拔1 400-1 480 m的低山丘陵灌草带种群数量居多,在海拔1 600-1700 m的低山疏林灌丛带较少,海拔1 700 m以上的地区没有该鸟活动。繁殖前3月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15只/hm^2,繁殖后的9月种群平均密度为0.25只/hm^2。3月末至6月进入繁殖期,年繁殖1次,1雄1雌制;雌雄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窝卵数13-15枚,雌鸡孵卵,孵化期23-24 d,孵化率93.8%,成活率88.6%,繁殖力6.5只;雏在巢时间5-7 h,雏鸟早成性,雌雄鸡共同完成巢外育雏。近年来,斑翅山鹑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47.
48.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红鲫幼鱼生长和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饥饿和冉投喂处理后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幼鱼的生长和体组分变化。饥饿状态下,红鲫幼鱼体重、比肝重、肥满度和肝体指数下降,各饥饿组体重均与同期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饥饿15d组体重与初始体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肝糖原、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再投喂后,除饥饿15d组肝糖原与对照组仍有极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过程中,各饥饿组食物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饥饿10d组最高,达到了24.38%。结果表明,红鲫幼鱼存在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其完全补偿生长是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FCE)来实现的,短期饥饿时将糖原和粗脂肪作为主要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49.
A 10-week feeding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hybrid catfish (Clarias macrocephalus (Gunther) × C. gariepinus (Burchell, 1822) with initial average weight of 1.17 g, in glass aquaria of 200-L capacity. The experiment comprised seven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es each. Ascorbyl phosphate calcium (APCa) was included at 30, 75, 150, 300 and 1000 mg kg−1 feed and compared with one with ascorbyl polyphosphate (APP) at 36 mg kg−1 feed and one without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Fish fed APCa-supplemented feed showed better growth, feed conversion ratio, survival rate and protein utiliza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such supplementation. Ascorbate concentrations in liver and head kidneys were correlated closely with dietary APCa levels. Vertebral collagen and hydroxyproline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fish group without ascorbate supplementation. Red blood cell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showed no correlation with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Serum protein level was lowest in the group fed feed without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and this was lower than those fed feed with APCa and APP supplementation. The fish fed APCa- and APP-supplemented feed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serum protein levels. External scorbutic symptom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gill tissue were noted in fish fed feed without APCa supplementation.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12.6 mg kg−1 of ascorbic acid molar equivalent supplied as APCa (30 mg kg−1) provided maximum growth and no gross signs as well as histological changes resulting from vitamin C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50.
微卫星标记对红鳍东方鲀繁殖的指导应用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有设计的20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16尾红鳍东方鲀亲鱼(10尾♂,6尾♀)的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望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等进行了检测.据此设计了10对亲鱼配组,获得10个子代家系.其中母本中16和8号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期望杂合度较其他亲本高,将其分别与3个父本配组,其他则参照遗传距离进行配组.于次年,对F110个家系的体质量、体长均值进行了比对,发现16♀与11♂配组得到的子代体质量、体长均值为最大.8♀和10♂配组得到的子代体质量、体长均值最小.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子代杂种优势与亲本个体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