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4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766篇
林业   674篇
农学   885篇
基础科学   406篇
  877篇
综合类   4164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205篇
畜牧兽医   319篇
园艺   1298篇
植物保护   65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为了解新疆天山野果林中塞威士苹果Malus sieversii与其林下伴生植物短距凤仙花Impatiens brachycentra两种植物叶斑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同源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ITS序列BLAST同源性比对,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类,并依据科赫氏法则测定致病性。结果显示,从新疆新源县天山野果林中的塞威士苹果及短距凤仙花病叶上共分离得到18株菌落形态各异的病原菌,分属于2属4种,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亚门。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为塞威士苹果和短距凤仙花叶斑病病原真菌中的优势菌群。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其中11株病原真菌对塞威士苹果具有致病性,7株病原真菌对短距凤仙花具有致病性;塞威士苹果所有的病原真菌对短距凤仙花均有致病性,而且短距凤仙花所有的病原真菌对塞威士苹果也有致病性。推测2种植物叶斑病可能由相同来源的病原真菌引发,短距凤仙花染病加剧了塞威士苹果叶斑病暴发,可能是野果林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2.
使用60%氟吗.锰锌防冶黄瓜霜霉病,每667m2用80~120g进行喷雾,防效达77.19~92.67%,优于代森锰锌。大田上使用建议在黄瓜发病初期施药,每隔7~10d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每次施药量100~120g/667m2。  相似文献   
153.
为探索消费者生鲜水果线上购买迁徙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路径,本研究基于PPM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生鲜水果线上购买迁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多群组分析不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价格、信息、服务不满意构成正向影响消费者生鲜水果线上购买迁徙行为的推力因素;感知有用性、搜索、消费体验感构成正向影响迁徙行为的拉力因素;程序转移成本构成负向影响迁徙行为的锚定因素。2)锚定因素负向调节推力因素对迁徙行为的作用效果。3)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三个人口统计特征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女性、30岁及以下、学历水平大专以上的群体更愿意在线上渠道购买生鲜水果。结论丰富了生鲜水果领域消费者迁徙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生鲜电商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4.
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苹果钾素吸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菌肥和钾肥对苹果果实品质及生长发育的协同作用,以7 a生'瓦里短枝'(Vallee spur Del)为研究对象,设置T1(K2O 420 kg·hm-2)、T2(生物菌肥2520 kg·hm-2)、T3(生物菌肥2520 kg·hm-2+K2O 294 kg·hm-2)、T4(生物菌肥2520 kg·hm...  相似文献   
155.
基于ResNet-50深度卷积网络的果树病害智能诊断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果树病害危及农业生产安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果农及时准确地识别果树病害对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10 000张果树叶片病斑图像数据集,通过旋转、污化、增噪、切割等图像增强手段,提高样本图像的多样性;使用ResNet-50深度卷积网络模型,进行机器学习,获得果树病害识别模型,并基于...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明确7种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安全生物药剂用于指导百香果生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菌的毒力效果,观察药剂对病原菌孢子生长及形态的影响,并用离体接种法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7种生物药剂处理对菌落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对孢子的生长和形态的效果不同。室内毒力测试结果显示植物源药剂中抑菌效果最佳为井冈霉素(EC50为7.79 mg/L),其次为春雷霉素(EC50为26.35 mg/L)、乙蒜素(EC50为28.65 mg/L)、苦参碱(EC50为339.13 mg/L)和多抗霉素(EC50为1 150.29 mg/L)。微生物药剂以枯草芽孢杆菌效果较好,EC50为3.2×106 CFU/g。筛选毒力较强的4种生物药剂均可抑制百香果茎基腐病不同菌株生长。离体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表明井冈霉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防治效果显著,两者的离体防效分别为58.8%和70...  相似文献   
157.
以黑加仑为原料制取果汁,对不同添加物(Fe3 、Cu2 、Zn2 、Na 、Al3 、H2O2、葡萄糖、蔗糖、苯甲酸钠)和pH对果汁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加仑果汁稀释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pH对黑加仑果汁色素影响很大;Cu2 、Zn2 、Na 、Al3 对黑加仑果汁色素无明显的不良影响;Fe3 则有显著的不良影响;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蔗糖对黑加仑果汁色素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不同浓度的氧化剂H2O2、防腐剂苯甲酸钠对黑加仑果汁色素均都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8.
以WI1983G(全雌,G)和WI1983H(两性,H)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EIN3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分别在153 bp和501 bp处出现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根据两个SNPs获得了1个可在黄瓜雌性植株上特异扩增的标记.初步推测,EIN3因为两个SNPs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使植株表现出对乙烯不同的敏感性,可能是最终不同性别表达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9.
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参池沉积物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海参池塘沉积物中淀粉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的活性进行了跟踪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池塘沉积物中的淀粉酶活性年变化为0.126~0.880 mg/g,年均值(0.410±0.180) mg/g,蛋白酶活性年变化为0.024~0.472 mg/g,年均值(0.190±0.103) mg/g,碱性磷酸酶活性年变化为0.068~1.042 mg/g,年均值(0.340±0.196) mg/g,脱氢酶活性年变化为12.092~52.794 mL/g,年均值(26.980±8.295) mL/g。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池塘沉积物中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在自然纳潮池塘中均值最高,变化幅度最大;淀粉酶活性均值则在自然纳潮池塘中最低,养水机池塘最高,这与养水机池塘有机质最低,自然纳潮池塘最高,养水机池塘沉积物的细菌多样性最高,真菌数量最多有关。表明养水机能够快速去除沉积物中氮、磷有机化合物,有利于池塘的正常物质循环。本研究从沉积物酶活性的角度,探讨了养水机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两种水质调控方式产生差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0.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ody size and water temperature on feeding and growth in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the maximum rate of food consumption in terms of energy (Cmaxe; J day?1) an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in terms of energy (SGRe; % day?1) in animals of three body sizes (mean±SE) – large (134.0±3.5 g), medium (73.6±2.2 g) and small (36.5±1.2 g) – were determined at water temperatures of 10, 15, 20, 25 and 30°C. Maximum rate of food consumption in terms of energy increased and SG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ody weight at 10, 15 and 20°C. This trend, however, was not apparent at 25 and 30°C, which could be influenced by aestivation. High water temperatures (above 20°C) were disadvantageous to feeding and growth of this animal; SGRe of A. japonicus during aestivation was negativ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s for food consumption and for growth were similar and were between 14 and 15°C, and body size seemed to have a slight effect on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food consumption or growth. Because aestivation of A. japonicus was temperature dependent, the present paper also documente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s to aestivation as indicated by feeding cessation. Deduced from daily food consumption of individuals,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to aestivation for large and medium animals (73.3–139.3 g) was 24.5?25.5°C, while that for small animals (28.9–40.7 g) was between 25.5 and 30.5°C. These values are higher than previous reports; differences in sign of aestivati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and dwelling district of test animals could be the reas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