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4篇
农学   33篇
  25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不同灵芝主要活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灵芝分类鉴定及其药用成分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不同灵芝菌株(德昌1号、德昌3号、德昌4号、黑芝、血芝、灵芝)的多糖及三萜化合物含量,并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中三萜化合物的组分。[结果]子实体多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灵芝、德昌3号、黑芝、血芝、德昌1号,三萜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芝、德昌1号、德昌3号、黑芝、灵芝;不同灵芝菌丝体所含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存在差异,同一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所含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结论]灵芝多糖含量与三萜化合物含量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2.
骨碎补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骨碎补根茎、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的生根、移栽、移植的研究,建立起骨碎补的无性系。结果表明:1/2 MS+NH4H2PO4150 mg.L-1+BA 0.3 mg.L-1+NAA 0.6 mg.L-1+2,4-D0.6 mg.L-1是诱导根茎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BA 0.1 mg.L-1+IAA 0.05~0.1 mg.L-1是诱导骨碎补根茎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NAA 0.1 mg.L-1是骨碎补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生根试管苗能形成根茎,容易移栽成活。移栽的试管苗保持了骨碎补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珍珠绣线菊的繁育和栽培试验,总结出珍珠绣线菊繁育及苗木栽培技术,为规范珍珠绣线菊在呼和浩特市区繁育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4.
分别采用idTarget、Pharm Mapper在线反向分子对接软件预测虫草素和三磷酸虫草素的靶标蛋白(药效团匹配蛋白),用Ledock分子对接软件模拟虫草素、三磷酸虫草素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构象,用Lig Plus软件分析结合构象活性口袋内残基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反向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磷酸虫草素与靶标蛋白的自由结合能比虫草素与靶标蛋白的自由结合能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与虫草素相比,三磷酸虫草素与靶标蛋白活性口袋内的氨基酸残基可形成更多的氢键,且三磷酸虫草素和靶标蛋白有较好的几何匹配,其自由结合能也较低,其结合构象更稳定。根据正向、反向分子对接结果,认为三磷酸虫草素是虫草素进入人体内发挥生物活性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75.
粉葛标准化栽培与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粉葛的生物学特征,并从选择优良品种、培育壮苗、精细整地、适时移栽、查苗补缺、搭架整蔓、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粉葛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并详细描述了粉葛收获后的加工技术规程,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6.
以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新疆宽刺蔷薇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在引种地北京测定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13:00的荧光参数、抗氧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来源不同海拔的宽刺蔷薇植株都在9:00以后出现净光合速率的持续降低,在上午受到气孔限制,中午则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即PS Ⅱ反应中心活性的影响.各植株在13:00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光抑制,与来源中、低海拔植株相比,来源高海拔的植株PS Ⅱ反应中心活性与热耗散能力均显著降低,即发生了更显著的光抑制效应;POD、APX酶活性以及AsA/DHA等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物质在高海拔来源植株中显著升高,以抵抗光氧化胁迫,但仍然造成了过剩的活性氧累积以及植物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7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了唐古特大黄不同留薹高度对其产量、品质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7月下旬开花前进行去薹,留薹10 cm的耗水率最小,主根长、根径、单株根干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比对照增产14.07%(P<0.01),品质也最优。留薹15 cm的水分利用效率9月份最高为1.43 kg/(mm.hm2);留薹高度在10~15 cm较为理想,既可以节水又能达到增产和改善药材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ylosin were investigated in 3 groups of ducks (n = 6). They received a single dose of tylosin (50 mg/kg) by intravenous (IV), intramuscular (IM), and oral administrations, respectively. Plasm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various time points to 24 hr post-administration to evaluate tylosin concentration over time. Additionally, tylosin residues in tissues and its withdrawal time were assessed using 30 ducks which received tylosin orally (50 mg/kg) once daily for 5 consecutive days. After IV administration, 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elimination half-life, 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nd the total body clearance were 7.07 ± 1.98 L/kg, 2.04 hr, 19.47 µg hr/ml, and 2.82 L hr−1 kg−1, respectively. After IM and oral administrations, the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s were 3.70 and 2.75 µg/ml achieved at 1 and 2 hr,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was 93.95% and 75.77%, respectively. The calculated withdrawal periods of tylosin were 13, 8, and 5 days for kidney, liver, and muscle, respectively. For the pharmacodynamic profil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or tylosin against M. anatis strain 1,340 was 1 µg/ml. The calculated optimal oral dose of tylosin against M. anatis in ducks based on the ex vivo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ing was 61 mg kg−1 day−1.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不同大小的瓯柑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微芽嫁接脱除黄龙病病原的效果。在双目实体显微镜下,分别切取含有生长锥及1、2、3和4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嫁接到黄化砧木上,以获得茎尖微芽嫁接苗,用PCR进行黄龙病分子检测。试验表明:用含1个和2个叶原基的茎尖嫁接获得的试管苗全部不带病毒;含有3个和4个叶原基的茎尖嫁接获得的试管苗其脱毒率分别为95.7%和73%,感病母株和长春花阳性对照可以扩增出535 bp的特异性片段;尽管在含2个叶原基条件下获得的STG成活率为47.7%,但可以达到理想的脱毒效果。试验还证明,瓯柑二次嫁接与茎尖嫁接直接移栽苗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0.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因建立水电站,水库淹没区的红豆杉需进行迁地保护.为此,对水库淹没区的红豆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红豆杉迁移地和原生地的生活及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做出了红豆杉迁地保护分析论证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