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2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林业   617篇
农学   283篇
基础科学   245篇
  862篇
综合类   1876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574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42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针对南方水网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受限问题,以浙江省江山港流域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核定流域水污染物来源途径与入河污染负荷量;基于QUAL2K模型,建立地表水水质响应模型,评估江山港流域在达到目标水质时的畜禽粪便水环境承载力;运用情景分析法探究畜禽养殖与地表水水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20年江山港流域入河负荷量为190.564 t(以氨氮计),土壤流失、污水处理厂、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和水产养殖分别占总负荷的70.0%、14.8%、11.0%、2.8%和1.4%。2)当水质目标设定为达到Ⅰ类和优于Ⅱ类时,江山港流域能承载畜禽最大养殖量分别为133.5万和1 622.1万头猪当量,当前养殖规模未超载。3)江山港流域地表水水质对畜禽养殖量的响应关系弱,畜禽养殖不是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建议江山港流域加强生态沟渠的建设与管理,协同实现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2.
为了对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进行水质环境分析,2012年4月、9月和2013年5月、9月分别对该特别保护区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水质环境调查,并通过单项水质评价法、海水营养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等对该特别保护区海域的水质进行质量分析。调查数据表明,该保护区海水受无机氮污染严重,4个航次无机氮污染指数均大于1;海水营养指数分布范围为1.60~93.76,平均值为14.58,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有机污染指数分布范围为0.96~6.58,平均值为2.76,处于3级轻度污染状态。结果表明,无机氮为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情况严重并呈增加趋势。目前保护区已经建立,但对于保护区的治理有待进一步开展,还需对该保护区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3.
74.
运用综合对比分析法,对黄鳍鲷(Sparuslatus)养殖中定期泼洒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formis)De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施用地衣芽孢杆菌De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水体环境和养殖生产性能,使养殖黄鳍鲷的成活率、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分别提高18.2%、21.0%和312%;显著降低水中氨氮(NH3-N)、亚硝酸盐(NO2^-N)、活性磷酸盐(PO;一一P)质量浓度及底泥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P〈0.05),其中养殖前、后期的底泥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9.77%和22.63%,NO2^-N、PO4^3-P质量浓度则总体较对照组降低25.82%和41.00%,NH3-N质量浓度在养殖前、中和后期较对照组降低36.33%、18.10%和14.28%;水体中弧菌数量在养殖后期较对照组降低61.76%,底泥中的总异养细菌数量在养殖中、后期较对照组提高38.61%,整个养殖期间水体及底泥中的芽孢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34%和26.37%。  相似文献   
75.
以盐碱化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幼虾生长试验,探讨碱水环境对虾体重生长速度与Ca2 、Mg2 、Ca2 Mg2 质量浓度及(1/2Ca2 )/(1/2 Mg2 )的关系,为碱水水域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g/L、pH 8.5~9.5的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幼虾饲养27 d的体重生长速度为(0.95 0.18)mg/d,存活率(47.5±14.5)%.不同水环境存活率差异显著(P<0.01),体重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P>0.05).体重生长速度与环境因子问的相关性不明显.通过驯化提高幼虾对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碱水水域养殖对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6.
温州南部沿岸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9.3%;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和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占总渔获量的50.8%。日本鳀、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刺鲳(Psenopsis anomala)、龙头鱼、鳓(Ilisha elongata)和六指马鲅等是各季节各站位组的典型种及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群落差异的主要分歧种。此外,组内的典型种一定程度上是组间的分歧种和群落的优势种。经Pearson分析,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酸碱度p H、水深和盐度。  相似文献   
77.
东海区短鳄齿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2005年东海区(26°30′~35°00′N、121°00′~127°00′E)渔业资源监测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东海区短鳄齿鱼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深、水温、盐度与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主要分布区域为:28°00′~30°00′N、123°00′~126°30′E;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以秋季(9月)最高,春季(4月)最低;短鳄齿鱼适宜水深、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70~110 m、17~23℃、34.3~35.2。结合东海海流分布特点,初步推断短鳄齿鱼为暖水性海洋小型鱼类,其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受台湾暖流影响。  相似文献   
78.
不同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余为  陈新军  易倩 《水产学报》2017,41(4):525-534
柔鱼冬春生群体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其种群分布与大小受气候变化和环境因子调控。本实验根据中国鱿钓组提供的1995—2011年渔业捕捞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温度(SSTA)、海表面高度(SSHA)和混合层深度(MLDA)的距平值,分析不同气候模态下(PDO暖期和PDO冷期)柔鱼渔场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PDO暖期时,柔鱼CPUE高;PDO冷期时,CPUE变低。柔鱼渔场SSTA、SSHA和MLDA年间变化显著,各环境变量的时间变化与PDO冷暖相位对应。SSTA和SSHA与PDO指数负相关,滞后时间分别为–9~10月和–20~17月,且均在0月时相关系数最大;而MLDA与PDO指数呈正相关,滞后时间为–6~5月,在–1月相关系数最大。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SSTA、SSHA和MLDA时空变化的主要模态,前5个模态特征向量分别反映了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SSTA、SSHA和MLDA分布场78.73%、32.82%和64.57%的信息。研究表明,气候模态变化驱动柔鱼渔场环境的变化,进而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瓦氏雅罗鱼对盐碱水体的适应性,在吉林西部盐碱水体三王湖中移入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通过对其生长、食性和生态位的研究,分析其对三王湖的适应情况,并与吉林东部老龙口水库的瓦氏雅罗鱼野生群体相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体中瓦氏雅罗鱼的生长均属于非等速生长类型中的正异速增长,肥满度指数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我国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藻类大量生长导致水体光照强度减弱,水生植物严重衰退。为了解水体光照强度减弱对生活在沿岸带草丛中的浮游甲壳动物分布情况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水族箱中通过移植苦草并覆盖不同层黑色遮阳布来建立4个光照梯度(L1- L4),其透光率分别是40.5%、17.1%、7.1%和2.8%,来模拟自然条件下沿岸带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对低光压力的响应,分析了水体理化指标、苦草和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从不同的光照处理来看,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少,其平均值分别是1.27 mg/L、0.99 mg/L、0.95 mg/L和0.45 mg/L,丰度和多样性也随光照强度减弱逐渐降低;(2)与其他3个处理组相比,L4组中除了锯缘真剑水蚤相对生物量百分比从5%升高到25%,其他种类都有所下降,其中晶莹仙达溞从50%降至9%;(3)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在秋季(1.28 mg/L)大于夏季(0.54 mg/L),而夏季(83.79 ind./L)平均丰度大于秋季(53.59 ind./L)。统计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光照强度和苦草生长引起的水体理化的变化显著正相关,主要是溶解氧和pH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