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5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430篇
林业   1360篇
农学   245篇
基础科学   240篇
  1107篇
综合类   2515篇
农作物   292篇
水产渔业   333篇
畜牧兽医   478篇
园艺   281篇
植物保护   28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因子诊断是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基础上,将新乡市划分为北部生态旅游区、城市发展核心区及生态农业区,并对各分区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生态农业区的原阳、封丘等县及城市发展核心区的获嘉县,生态基础设施匮乏,障碍度范围为14%~22%,处于重和较重等级;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牧野区、红旗市辖区等地,NPP障碍度较高,为19%~36%;生态农业区西北部及城市发展核心区西南部,生长季降水障碍度较高,为17%~22%;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新乡县、凤泉区及生态农业区中的长垣县,区域环境质量较差,障碍度范围为14%~25%,处于重和较重等级;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红旗区、生态农业区西北及黄河滩涂,土壤碳蓄积水平障碍度处于重和较重等级,障碍度范围为9%~17%。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提升区域土地生态质量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92.
鄱阳湖典型湿地植被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对生态、水位控制、环境控制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伴随着水位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剧烈,鄱阳湖湿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其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为湿地景观规划、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恢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考虑到鄱阳湖湖相季节性变化巨大以及2003年前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水文情势发生重大变化,选取2003年前后平均水平年对应枯水期和丰水期遥感影像,采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鄱阳湖年平均水位由2002年之前的13.42 m(星子站吴淞高程)降至12.35 m,平均水位较前一阶段偏低0.45~2.25 m,枯水现象使得鄱阳湖水域面积明显缩小,湿地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平均水位下降,适合植被生长的洲滩面积大幅增加,丰水期湿生植被面积增加了147.66 km2,枯水期增加了1192.43 km2,变化最大区域位于赣江支口与饶河交汇处的三角洲和赣江南支口的洲滩,消失的水面大多转换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泥滩等湿地类型。湿地类型的演变方式为水体和挺水植物演变为裸露泥滩,泥滩演变为湿生植被,湿生植被演变为其它湿地类型。2003年后除水体外湿地景观边界密度和聚集度指数呈现增大趋势,鄱阳湖景观格局整体上趋于复杂。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受到“五河”来水减少、三峡工程蓄水和湿地地貌改变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93.
蝟实是中国特有的忍冬科单种属濒危植物,目前主要用于观赏园艺。通过野外生境调查、系统收集蝟实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蝟实的繁殖技术,主要依靠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简述了蝟实红色花瓣和白色花瓣的色素含量和色素成分。归纳了蝟实生态群落的特征、栽培技术及濒危原因。提出建立保护区、迁地保护、加强环境教育3种措施加强对蝟实的保护。认为今后加强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方面的研究,从种群的分布格局、发育规律以及年龄结构等方面对种群未来的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加强蝟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的遗传结构的研究,探索蝟实的进化潜能以及同环境相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Bottom trawling (nets towed along the seabed) spread around the British Isles from the 1820s, yet the collection of national fisheries statistics did not begin until 1886. Consequently,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trawling on fish stocks and habitats during this early period is difficult, yet without this information, we risk underestimating the extent of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trawling activities. We examined witness testimonies recorded during two Royal Commissions of Enquiry (1863–66 and 1883–85). These enquiries interviewed hundreds of fishers about the early effects of sail trawling and the changes they were witnessing to fish stocks, habitats and fishing practises during this time. We converted all quantitative statements of perceived change in fish stocks and fishing practices to relative change. Witnesses from the north‐east of England interviewed during 1863 revealed an average perceived decline in whitefish of 64% during their careers, which many blamed upon trawling. Between 1867 and 1892, trawl‐landing records from the same location suggest that this trajectory continued, with fish availability declining by 66% during the period. Fishers adapted to these declines by increasing distances travelled to fishing grounds and increasing gear size and quantity. However, inshore declines continued and by the early 1880s even trawl owners were calling for closures of territorial waters to trawling in order to protect fish nursery and spawning grounds. Until now, these testimonies have been largely forgotten, yet they reveal that alterations to near‐shore habitats as a result of trawling began long before official data collection was initiated.  相似文献   
995.
马铃薯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耕种栗钙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与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多元复混肥>保水剂>聚乙烯醇>5406菌剂>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5406菌剂101.25 kg·hm-2、多元复混肥1 500 kg·hm-2、保水剂22.50 kg·hm-2、聚乙烯醇67.50 kg·hm-2、糠醛渣11.25 kg·hm< sup>-2。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蓄水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量、马铃薯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肥料贡献率在增加,但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在1.40 t·hm-2的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施肥量,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马铃薯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24.79+6.5408x-0.9251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3999 t·hm-2,马铃薯理论产量为35.7602 t·hm-2。在耕种栗钙土上施用多功能专用肥,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马铃薯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996.
华家岭人工云杉林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丘陵区华家岭杨树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的典型模式--人工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研究区域内分布于西段、中东段和南段的云杉林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 华家岭人工云杉林成分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灌木层、草本层的结构参数均与乔木层的结构参数呈负相关关系;② 区域内云杉林个体植株集中分布于低高度级与小径级范围内,多属幼龄林。且受立地条件的影响,西段、中东段、南段云杉林树高、胸径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中东段的云杉林长势优于西段和南段的云杉林;③ 人工云杉林初植密度偏大,且大多为纯林。这制约了区域林分的结构优化,可能对黄土丘陵区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刘凌冰  李世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90-194,202
选择酒泉市作为研究区域,结合西部荒漠化地区的特点,利用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值,对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一直在敏感级别波动,生态问题显著。其中2002年土地安全状况最差,接近风险级别,2011年土地安全状况最好,接近良好级别。整体上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呈正向发展,人口增长率降低、环境污染负荷下降、农耕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增长等因素是土地状况改善的主因。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对秦巴山区汉中、安康、商洛3地区近800个利用栎类资源生产食用菌、天麻、猪苓的生产户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不同利用途径投料、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固定成本、成本、收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段木生产食用菌(木耳),生产户自产自用,并不依靠其为经济收入来源;袋料生产香菇经济效益较好,对栎类资源破坏小,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段木生产;2)中药材(天麻、猪苓)生产投入产出比率最高,受到当地生产户青睐,是当前重要的利用途径,也是未来需要推广的利用方式;3)农户技术不完善、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不足、投入资金相对缺乏、林地交通条件不便、投资风险保障不健全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影响该地区栎类资源高效利用不平衡的主要因素;4)未来要靠技术培训、规模化集约经营、统一市场收购、优化菌种培育和提高服务水平来发挥栎类资源高效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9.
绿地生态效能研究中几个相近词汇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绿地与生态研究领域中,生态效能、生态效益、生态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4个词汇的出现频率很高,因字面相近,内容上关联性很强,在项目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常有互相替换的现象。文中对这4个词汇的含义进行了辨析,以厘清词义的区别与差异,为今后更准确地使用专业词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生态肥在皖南地区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营养生态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Ⅱ(基施生态肥追施尿素)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结实率,并且水稻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2个施肥处理增产3.9%和3.1%,但是生态肥Ⅰ(一次性基施生态肥)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比其他2个施肥处理增加63.8%~91.8%和67.7%~77.1%。与复合肥处理和生态肥Ⅱ处理比,生态肥Ⅰ处理的净收入和产投比分别增加1.2%~4%和25.7%~46.5%,说明一次性基施生态肥能够达到水稻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