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1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林业   596篇
农学   731篇
基础科学   460篇
  804篇
综合类   3559篇
农作物   482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425篇
园艺   220篇
植物保护   28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金农糖橘是柑橘新品种,肉质脆嫩,汁多味浓甜,有香味、口感好、品质极优。该品种果实挂树期长,采摘上市时间弹性大,耐贮藏,市场发展前景好。本文概述了金农糖橘的特征特性,并分别从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金农糖橘的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1、3、5、7 cm播深,对34个高粱品种在不同播深下的出苗率、幼苗形态和幼苗干物质量进行分析,筛选耐深播性鉴定指标,综合评价高粱品种的耐深播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加大,出苗率、苗长、根长、根数和苗重均呈下降趋势,3、5、7 cm与1 cm播深上述指标测定值的比值分别为0.84~0.60、0.96~0.75、0.83~0.53、0.88~0.64和0.95~0.85;中胚轴长、根重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3、5、7 cm与1 cm播深上述指标测定值的比值为1.52~3.30、1.10~1.25和1.17~1.50;胚芽鞘长在播深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647%,相对根冠比、相对根长、相对中胚轴长和相对出苗率载荷量最大,将其作为高粱耐深播性筛选的主要指标并计算隶属函数值。根据隶属函数值对高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4个高粱品种可聚为3类,晋粱白2号等11个品种为耐深播品种,红青壳等14个品种为中等耐深播品种,吉品609等9个品种为深播敏感品种。品种间耐深播性差异明显,杂交种较常规种耐深播性强。  相似文献   
93.
利用1997—2016年山西南部苹果主产县(市、区)苹果花期逐日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根据苹果花期冻害等级划分指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花期冻害日数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并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花期冻害日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山西省南部苹果产区发生花期冻害日数年均为3.1 d,各县花期均温介于13.0℃~13.8℃之间。运城地区4月中上旬易发生冻害,临汾地区吉县与隰县4月下旬易发生冻害;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日数近20 a气候倾向率为-0.666 d·(10 a)-1P≤0.01),花期极端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65 d·(10 a)-1P≤0.01),花期极端最低气温与冻害日数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日数突变点在2008年,且在2015年之后苹果花期冻害日数突破α=0.05显著性水平下限。对于苹果花期冻害的综合防御措施,可采用“以防为主,抗补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94.
为揭示不同种接骨木无性系的抗旱性,探讨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提供材料。采用盆栽法进行自然干旱胁迫试验,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下各无性系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无性系PT-1的生物量增量最大,PT-2的根冠比最大。在干旱胁迫逐增情况下,细胞膜透性逐增,当干旱达到中、重度时,无性系PT-1和PT-2的细胞膜透性最小。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均随干旱程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随干旱胁迫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均随之增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无性系PT-1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主成分分析得出,各无性系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XY-2、JY-1、XY-1、XY-3、PT-1、PT-3、PT-2。其中,XY-2、JY-1具有较强抗旱性,可初步作为抗旱材料进行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5.
为对野果资源的食用开发提供评价和筛选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野果资源食用开发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的40种可食用野果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野果资源食用开发价值的标准层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为风味口感(0.2674)>营养保健(0.1245)>贮藏难度(0.0884)>结果产量(0.0733)>适应能力(0.0658)>驯化技术(0.0658)>观赏价值(0.0590)>资源储量(0.0442)=新颖程度(0.0442)>产品卖相(0.0368)=食用风险(0.0368)>繁育特性(0.0329)>采食时间(0.0314)>药用价值(0.0295)。经筛选,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南五味子(Kadsura japonica)、蓬蘽(Rubus hirsutus)等5种野果被评为I级开发利用对象;插田泡(Rubus coreanus)、木通(Akebia quinata)、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等14种野果被评为II级开发利用对象;北枳椇(Hovenia dulcis)、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珍珠栗(Castanea henryi)等9种野果被评为III级开发利用对象;高梁泡(Rubus lambertianus)、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等12种野果被评为IV级开发利用对象。  相似文献   
96.
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本地棉花种质基因库,筛选出适于作杂交亲本的种质资源。【方法】 以200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其形态指标的变异情况和遗传多样性,并以形态指标对 200 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1个形态指标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范围在0~1.02。所有材料可划分成6大类,其中第1大类30份材料,茎色紫红色,种子短绒颜色灰褐色材料为主,可以作为彩色棉花育种资源;以170177为主的20份材料种子短绒着生稀毛,种子短绒颜色绿褐色可以作为早熟、无酚、耐高温的育种材料;第6大类50份,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20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第6大类50份,可以作为目前新疆育种材料亲本,主要特征为株型塔型,无茎毛,叶色深绿色,叶片大小中,无叶基斑,有限果枝类型,黄色花冠,黄色花药,种子短绒着生情况多毛,种子短绒颜色灰绿色,有种仁色素腺体,吐絮颜色白色。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降香黄檀的生理变化,筛选降香黄檀耐寒产地和向北引种栽培推广提供依据。通过来自8个不同产地的降香黄檀幼苗进行人工模拟先降温再复温处理,测定分析降香黄檀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激素等10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抗寒性能力强的产地降香黄檀。结果表明,8个产地降香黄檀叶片的REC、MDA含量和POD、SOD和CAT活性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低温胁迫下ABA显著>对照,GA3、IAA和ZR减少。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不同产地降香黄檀抗寒能力大小依次为四川乐山、浙江温州、贵州罗甸、广东怀集、广东韶关、广西崇左、广东高要、海南尖峰。通过低温驯化,可以适当增强降香黄檀幼苗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98.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柑橘轮斑病(citrus target spot)作为一种新发柑橘病害,造成发病果园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针对该病害进行适生区预测及风险分析,以便对该病采取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最终达到降低其流行风险等级,防止病害传播扩展的目的。【方法】 基于环境变量数据和柑橘轮斑病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模拟预测柑橘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并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预测模型的精度,运用正规化训练增益刀切法(regularized training gain)获取气候因子与分布概率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理论,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规定程序为依据探索柑橘轮斑病病害的风险分析体系和评价值的计算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进而量化评价值。在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计算柑橘轮斑病风险性危害值,最后对病害的风险性危害值进行评价。【结果】 柑橘轮斑病菌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AUC值为0.998,表明预测结果精度高。柑橘轮斑病菌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2.19%,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各占全国面积约2.85%、3.99%、5.35%。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上游柑橘优势区及其周边。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陕西南部,以及贵州、湖北等少量地区。中、低适生区是高适生区的外围扩展。通过MaxEnt模型正规化训练增益刀切法获取的环境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干季度平均温度(Bio9)、最冷月最低温(Bio6)是影响柑橘轮斑病菌分布的3个关键环境因子,这意味着低温、干冷季节柑橘轮斑病发生可能性大。风险分析最终创建出5个准则层、13个指标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层定量与定性分析,柑橘轮斑病在我国的风险性危害值(R值)为2.08,处于高度风险等级,对长江中上游及湖北西部-湖南西部两大柑橘产区的潜在危害最大。【结论】 柑橘轮斑病风险性较高,需要尽快建立监测体系,针对病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止病害在长江中上游柑橘优势区及相邻柑橘产区传播。  相似文献   
100.
耐低氮糜子品种的筛选及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耐低氮糜子品种的评价方法,筛选耐低氮糜子基因型材料及鉴定指标,为耐低氮品种的选育和耐低氮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来自国内外100份糜子品种为材料,在低氮胁迫(0纯氮)和正常施氮(150 kg·hm-2纯氮)处理下,连续2年进行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氮含量、氮素吸收共11个指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各糜子品种的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供试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氮含量、氮素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低氮胁迫下,糜子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受到抑制,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变化范围幅度降低,各农艺指标降低幅度排序依次为叶面积>草重>单株粒重>单株穗重>茎粗>主茎节数>穗长>千粒重>株高,不同糜子品种籽粒的氮含量和氮素吸收均降低,降低幅度为氮素吸收>氮含量;低氮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正常施氮水平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糜子籽粒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氮含量的变异系数,且低氮胁迫的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施氮处理。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83%;株高、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氮吸收量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耐低氮综合评价值(D)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穗重、单株粒重、氮吸收量的相关性较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12和0.812;根据耐低氮综合评价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100份糜子品种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3种类型。【结论】单株穗重、草重、氮吸收量等指标作为糜子耐低氮能力评价的首选指标;榆糜3号、2058、榆黍1号、雁黍7号4个品种耐低氮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