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24篇
  9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产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项目组对湖北、贵州等地的茶叶种植户和鲜叶加工厂员工的调查数据,从茶业产能与市场需求、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发展、茶叶生产规范化和互联网渗透率等方面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挖掘其原因。研究发现,我国茶产业存在茶叶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力不足、茶叶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低和互联网渗透率低等问题,主要是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监管体制落实不到位、茶农绿色认知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带动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因此,建议以绿色、高效为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职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资源整合、完善茶叶营销网络、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提高茶农绿色认知水平,以实现我国茶产业"重品质、重安全、重环保、重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
我国对虾产品贸易结构与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对虾贸易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是对虾贸易有较大顺差的国家,近年来对虾贸易顺差在逐渐拉大.对我国对虾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表明,出口商品出现了由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产品的结构转变:出口地区呈明显的沿海性分布;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和香港等传统市场.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对虾产品出口有中等比较优势,但我国的RCA和CA指数较其他主要对虾出口国明显落后.  相似文献   
93.
在竞争性与互补性视角下分析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结构,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大陆和台湾地区农产品竞争优势进行测算与对比,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海峡两岸农产品互补程度,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海峡两岸应进一步强化农业合作与交流,促进农业双向投资,加强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的交流与合作,以闽台为试点推动两岸农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94.
水禽产业是近年来我国畜禽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文从国际竞争力、行业间竞争力、水禽自身产业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禽产业竞争力现状;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对影响水禽产业竞争力的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依托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产业联盟及完善水禽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水禽产品深加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以引导水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等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95.
中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是中国蔬菜出口额最大的一类产品,同时,大蒜产业一直是中国的出口优势产业,但是近年大蒜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使得大蒜产业面临新一轮危机。首先,对中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评,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力(TC)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RCA)指数指标体系,从动态分析上测算中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从静态分析上,与世界大蒜出口量前5位的国家进行对比,把握中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程度。其次,从大蒜价格暴涨暴跌、国际贸易壁垒升级、国外市场需求萎缩、产品深加工率低以及出口管理与竞争无序等方面分析了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适时进入期货市场、提高深加工率及产品质量以及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等稳固和提升中国大蒜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
转双价(Chi+Glu)基因抗病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研制和制定转基因抗病棉生存竞争能力检测技术和标准而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转入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花吐絮期株高超过受体对照9.8 cm,差异极显著;平均单株籽棉增产约50.1 g,单株皮棉增产24.12g;种子的发芽势比对照强8~10.7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发芽率比对照高10~12.5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显示转入双价抗病基因后棉花在栽培地的生存竞争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7.
介绍MIS产生的时代背景,从企业竞争力来源和价值链的角度说明MIS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具体介绍MIS对企业效益和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后进一步分析企业应该从现有状况出发正确使用MIS,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通过MIS的运用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8.
四川猕猴桃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是四川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新形势下面临产业盲目扩张、产品结构性过剩、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和挑战。应用综合优势比较模型,分析比较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等猕猴桃主产省的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结果表明,近年来四川省猕猴桃EAISAIAAI平均指数分别为0.88、3.32、1.67,并呈上升趋势;结合AHP-SWOT模型解析四川猕猴桃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各要素对战略选择影响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红肉品种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国内外消费空间、“中新联合实验室”建设(有利于猕猴桃国际化)、种质资源丰富、消费多元化与网络化、猕猴桃产能结构性过剩、溃疡病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盲目扩张、加工与品牌营销较弱;构建产业发展战略四边形,战略类型方位变量tanθ=0.3281,应采取“开拓战略区实力型方位域”的发展战略。建议明确产业适宜范围,突出地方特色;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应对溃疡病。  相似文献   
99.
汪智宇  李莹  刘金平  伍德  苟蓉 《草业学报》2019,28(8):106-118
针对亚热带地区丝茅入侵造成暖季型草坪退化的问题,模拟了40、42、44℃夏季高温条件,对取代试验设计形成的5个丝茅入侵的细叶结缕草草坪进行连续30d(2h·d^-1)的高温冲击处理,测定丝茅和结缕草的地下和地上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攻击力、竞争平衡指数等现实竞争参数,通过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叶绿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等指标,分析丝茅和结缕草的光合同化、再生能力和抗性生理等后续生长物质基础,研究高温冲击对不同入侵比例的丝茅和结缕草的现实和潜在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冲击引起结缕草地上与地下相对产量的平衡性下降,丝茅表现为地上与地下均衡性降低,高温冲击增加了两种植物地上部分的拮抗作用,丝茅侵入量比高温冲击对结缕草相对产量的影响更大,≥30%侵入量与高温协同作用使结缕草地上与地下相对产量急剧下降。2)42℃时结缕草地上和地下攻击力指数及地上和地下竞争平衡指数最大,>42℃时结缕草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降低(P<0.05),但丝茅的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则增加。仅40和42℃条件下,当侵入量≤20%时,结缕草地上竞争力占优势,其他温度和侵入量条件下,丝茅地上和地下攻击力大于结缕草,从而有利于丝茅入侵和拓展。3)高温冲击增加了丝茅的株高和分蘖数,>42℃高温限制了结缕草的分蘖数,≥30%丝茅侵入量抑制结缕草分蘖而促进株高(P<0.05);高温冲击降低了结缕草叶片数和叶面积,增加了丝茅叶片数和叶面积,≥10%丝茅侵入量降低了结缕草叶面积,≥30%侵入量降低了结缕草叶片厚度和叶片数。4)高温冲击和丝茅入侵对结缕草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存在显著影响,结缕草生理反应比丝茅更易受到高温冲击的影响。5)高温冲击对结缕草形态、生理、相对产量及攻击力的影响大于丝茅,丝茅入侵对结缕草造成显著危害,高温和丝茅侵入量的协同作用,降低了结缕草的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等现实竞争力,限制了结缕草分蘖、光合及抗性物质等潜在竞争力。因此,控制丝茅侵入量≤20%是夏季结缕草草坪养护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0.
中国苜蓿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消费和贸易大国,多年来苜蓿贸易格局及其国际竞争力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在全面分析中国苜蓿国际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1994-2014年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苜蓿贸易数据,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3个指标分析并比较3个国家苜蓿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揭示中国苜蓿贸易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并为提升中国苜蓿产品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