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87篇
农学   242篇
基础科学   40篇
  121篇
综合类   835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355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库尔勒香梨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DNA探针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叶片和皮层为材料,对两种植物总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筛选出了适合库尔勒香梨的提取方法;并利用RT-PCR反应体系成功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杂交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探针浓度为400ng/mL,甲酰胺浓度为45%,42℃杂交反应6h,可获得最高灵敏度。Tween20的封闭效果比牛血清白蛋白好。对不同组织和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总RNA进行了杂交检测,并对库尔勒地区香梨带毒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论幼叶、老叶、皮层及冷冻叶片均可出现杂交信号,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总RNA也都出现了杂交信号,库尔勒香梨样品有45%的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相似文献   
72.
砂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85份砂梨(P.pyrifaliaNakai)种质资源进行抗梨黑斑病田间鉴定,初选出24份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性资源,然后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砂梨高抗黑斑病材料,仅占鉴定总数的4.71%,但不同品种对梨黑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中国砂梨品种资源对梨黑斑抗性普遍较差,日本砂梨品种资源抗性最强,韩国砂梨品种资源居中;筛选出抗性较高有5份早熟梨、5份中熟梨和4份晚熟梨品种,“圆黄”、“黄金梨”“丰水”、“秋黄”和“秋荣”,不仅抗性强,而且丰产性、农艺性状均优。  相似文献   
73.
我国早熟梨品种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梨的生产现状,阐述了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优良早熟梨品种。并从生态学、气候学、品种生物学和市场需求的角度阐述了早熟梨品种区划的原则和依据,据此把我国早熟梨区划为华南早熟梨栽培区,云贵高原早熟梨栽培区,四川盆地及江淮平原早熟梨栽培区,黄河故道优质早熟梨栽培区,豫、晋、陕3省交界早熟梨栽培区和环渤海早熟梨栽培区。  相似文献   
74.
以蜜梨为试材,研究了3种树形内外部位的光分布对蜜梨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树形不同部位相对光强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为由外向内依次递减;小冠自由纺锤形各部位的平均相对光强明显高于中冠分层开心形和大冠疏散改造形,由此导致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果品质量差异明显;分层形和疏散形的产量集中分布在树冠的外层和次外层,显著高于次内层和内层.与之相比较,纺锤形各部位间的产量相对较平衡.3种树形优质果率依次为纺锤形72.4%、分层形65.7%和疏散改造形62.6%.  相似文献   
75.
‘晚大新高梨’树体及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系统研究‘晚大新高梨’树体及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对其幼龄期树干、枝梢生长进行了田间观测,并对生长结果期果台叶、果实及其内含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晚大新高梨’幼龄期树体生长快,枝条生长势强,幼树干周膨大率前期高后期低,前期达142%,后期降为120%左右;生长结果期1年生长枝生长快、发育好,花芽率平均高达63.15%,结实能力与2、3年枝基本相同。果台叶在盛花后30~150 d,SPAD值逐渐增大,变化范围在39.6~48.8;叶中P、K、Mg含量逐渐降低,Ca含量逐渐升高,变幅分别为0.058%~0.124%、1.07%~1.48%、0.250%~0.332%、1.10%~2.37%,N含量相对稳定,在2.08%~2.85%。果实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生长动态曲线为“W”型,呈“快-慢-快”的趋势;水分日相对变化率与生长动态曲线相似,果实生长快时,水分相对变化率也高;果实中无机成分含量(鲜重)在幼果期即盛花后45d前变化快,其中K变化最大,幼果期含量高达1.092 g/100 g,成熟时降为1.035 g/100 g;果实中总糖变化呈逐渐积累趋势,在成熟采摘时达最高值10.15 g/100 g;有机酸含量呈“降-升-降”变化,成熟时含量最低。果实最佳采收期在盛花后150~160 d。  相似文献   
76.
果实套袋对砀山地区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砀山地区砀山酥梨果实外观品质,选择不同的果袋、不同套袋时间和不同摘袋时间,研究在砀山地区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月30日套小蜡袋后,5月20日套双光油纸袋的处理;(2)5月25日套单层塑料膜袋后,6月15日套双光油纸袋的处理;(3)5月5日套单层木浆纸袋处理;(4)9月1日或9月10日摘除4月30日套小蜡袋后,5月20日套双油光纸袋组合的果袋处理;(5)9月10日摘除4月30日套小蜡袋后,5月20日套木浆纸袋组合的果袋处理,均达到兼顾内在品质,改善砀山酥梨果实外观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
对保靖阳冬梨的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经人工授粉试验和人工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保靖阳冬梨晚熟、味甜、耐藏、抗病,可溶性固形物达15.5%;它的自花结实率低,异花授粉结实率高,但胚囊育性强,可作为杂交母本;它与所试验的杂交母本杂交,都可得到杂交种子,说明花粉育性好,也可作为杂交父本。与黄花梨相比,保靖阳冬梨花粉粒大小均匀,形状规则,表面穿孔稀。  相似文献   
78.
砀山酥梨果实套袋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砀山酥梨套袋能明显改善果实的外观,有效避免病虫害对果实的侵害,提高果实的好果率;降低果实的农药残留量,明显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9.
梨权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花梨为试材,建立了梨树RAPD分析的优化反应条件,即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Tris-HCl(pH9.0)10mmol/L,KCl50mmol/L,MgCl2.0mmol/L,dNTP200μmmol/L,模板DNA10ng,引物400μmol/L,TaqDNA200μmol/L,模板DNA10ng,引物400μmol/L,TaqDNA聚合酶1.5U。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120s,1个循环;94℃60s、37℃75s、72℃120s,45个循环;72℃10min,1个循环。  相似文献   
80.
梨外植体组培褐变与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金花梨和苍溪梨一年生营养枝芽和茎尖(外植体)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同工酶及其组培褐变的周年变化规律。一年中金花梨外植体的POD和PPO活性最高期在4月,最低期在1月和12月;苍溪梨外植体两种氧化酶最高活性均在4月,最低活性出现时间与金花梨相似,一年中多数月份其活性高于金花梨。多数时期两个品种的PPO和PPD活性高低与其组培褐变率呈正相关。金花梨和苍溪梨外植体在4-7月POD同工酶有新酶带出现,金花梨外值体PPO同工酶在5月和6月而苍溪梨在5-7月有新带出现,其余时间金花梨外植体PPO和PPD均只有3条同工酶酶带;苍溪梨外植体PPO和PPD均只有4条同工酶酶带;苍溪梨芽褐变高低与其同工酶酶带多少有一定相关性,而金花梨却与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