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182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87篇
  246篇
综合类   1212篇
农作物   211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98篇
园艺   324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1 毫秒
31.
2JT-M-2014型茄果类蔬菜嫁接切削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茄果类蔬菜气动嫁接切削器价格较高、作业不方便等问题,研制出2JT-M-2014型手动切削器,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为检测其性能,设计了以切削苗切削作业质量为目标函数,以刀片磨损度、切削苗茎径和切削速度为影响因素的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试验表明:刀片磨损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植物茎秆直径和切削速度对切削效果影响不大;刀片磨损微小时,切削表面拉丝少而短,更有利于后期嫁接作业。另外,通过对切削器顶丝伸出高度和植物切削角度关系的测试,得出该切削器的切削角度可在35°~51°内调节。  相似文献   
32.
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化管理将在现代农业中广泛应用。针对智能化管理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尚鲜见报道的情况,该研究以日光温室蔬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光温室环境特征的分析,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低成本温室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环境参数,并建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通过建模,建立不同子模块,实现蔬菜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33.
以云南5个生态区域采集的15株罗望子的果实为材料,对果实的16个性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罗望子果实品质进而筛选优良种质。结果表明:15株罗望子果实性状中,除了果实弯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余的果实性状指标差异都极显著。YM3的单果重(14.04g)、果肉重(6.63g)、种子重(4.79g)、种子数(10)最大,可以作为优良单株进行保存、繁殖后代。罗望子果实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尤其对于南方地区的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而 言,种植品种不断增多,蔬菜品质不断提升,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受到蔬菜抗病虫能力、种植土壤 以及温室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逐年升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围绕西兰花, 黄瓜,大白菜三种蔬菜的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方法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5.
果蔬受到真菌、细菌或病毒侵染时,自身能诱导产生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根据它们的结构亲缘关系和生物活性,PRs被分为17个功能家族。在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中,利用激发子诱导产生果蔬抗性已逐渐成为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一种安全、高效的保鲜方法,这也成为果蔬采后抗病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分类、功能、诱导表达,以及蛋白组学技术在果蔬采后PRs表达水平上的应用,以期为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
氮肥利用研究现状及培育耐低氮胁迫蔬菜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的氮肥施用情况以及过量施用氮肥引起的问题、氮肥对蔬菜品质的影响、高氮效率植物的生理机制和遗传特性作了简述。并提出培育耐低氮胁迫蔬菜品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15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病的有96份,占总鉴定资源的23.1%,表现中抗的资源有152份,占36.6%,表现感病的资源有167份,占40.2%.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在我国,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分布较广泛.  相似文献   
38.
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容易产生基质效应,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为研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农残检测过程中有机磷农药在不同蔬菜中的基质效应,选取瓜类、茄果类、叶菜类3类常见蔬菜和13种有机磷农药进行研究,对影响基质效应的因素采取不同变量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机磷农药在叶菜类蔬菜中基质效应最大;含有P=O键农药基质效应更强;基质含量越多基质效应越强,并对在检测如何减少基质效应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9.
针对番茄早期缺素性状不明显及各生长期特征差异较大所导致的特征区域尺寸不一致、难提取、难辩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及多尺度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番茄叶片缺素图像分类方法(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Atte ntion Mechanism,MSFF-AM-CNNs)。首先根据番茄叶片缺素特点提出了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Module,MSFF Module);其次在DenseNet基础上,结合浅层网络主要提取纹理、细节特征,深层网络主要提取轮廓、形状特征的特点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不同形式引入注意力机制及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使全局多尺度信息融合多个特征通道、选择性地强调信息特征并达到对特征精准定位的功能;同时引入Focal Loss函数以减少易分类样本的权重。试验结果表明,MSFF-AM-CNNs的平均召回率、平均F1得分、平均准确率较原模型DenseNet-121均大幅提升,其中缺氮和缺钾叶片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8.06和6.14个百分点,召回率分别提高了6.31和5.00个百分点,F1得分分别提高了7.25和5.55个百分点,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95.92%,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及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满足番茄叶片缺素图像的高精度分类需求,可为植物叶片缺素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wild fish have often been suggested as either the reservoirs of the causative agents or at least the carriers of the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disease outbreaks in cultured fish. However, no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n actual pathogen/disease interactions between farmed and wild fish have been conducted even for the most important fish pathogens. Only sporadic isol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s of various pathogens in wild fish have been done and real associations with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exist within the farm environment and vice versa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Monogenean ectoparasite Sparicotyle chrysophrii and isopod Ceratothoa oestroides a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Mediterranean cage-reared sea bream and sea bass and in the surrounding wild fish population. Both species were recognized as pathogens that seasonally inflict serious losses in fingerlings and juveniles of sea bream and sea bass, being potentially propagated and exchanged during wild and caged fish interac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pathogens transfer between wild and farmed fish, we investigated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s of these two important parasitic pathogens inferred by mtDNA cytochrome oxidase I locus. Parasites isolated from wild and farmed fish on the two most productive Adriatic fish farms showed genetic heterogeneity, contradicting widely accepted hypothesis of cross-contamination, at least in case of S. chrysophrii and C. oestroides. As far as we know,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in a study of pathogen transfer molecular evidence was employed to asses the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shared para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