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3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林业   252篇
农学   364篇
基础科学   125篇
  667篇
综合类   1898篇
农作物   323篇
水产渔业   201篇
畜牧兽医   1091篇
园艺   413篇
植物保护   3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氮用量对设施栽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特征,探讨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的重要因子,为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 建立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设施黄瓜-番茄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设常规灌溉(W1)和减量灌溉(W2)2个灌溉水平,每种灌溉水平下设不施氮(N0)、 减量施氮(N1)和常规施氮(N2)3个氮水平,共6个处理组合(W1N0、 W1N1、 W1N2、 W2N0、 W2N1、 W2N2)。采用通气法监测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动态,分析与土壤氨挥发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设施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表层(0—10 cm)土壤铵态氮受施肥的影响波动较大,与常规施氮(N2)相比,相同灌水条件下减量施氮(N1)处理的0—10 cm土层铵态氮浓度最高值降低了25.1%~30.3%(P 0.05)。减量施氮可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在黄瓜季和番茄季内的氨挥发速率均值分别降低了21.1%~22.8%(P0.05)和16.5%~17.9%(P0.05)。整个黄瓜-番茄轮作周期内,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和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7.8~48.1 kg/hm2和1.23%~1.44%。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的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及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9.3%~20.0%(P0.05)和0.85~0.92个百分点。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是土壤氨挥发的重要驱动因子。与常规灌溉(W1)相比,减量灌溉(W2)条件下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损失量略有增加(P0.05)。适宜减少氮肥及灌溉量不仅能够维持较高的蔬菜产量,而且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其中减量施氮处理(N1)的氮肥农学效率比常规施氮(N2)提高了95.4%~146.4%; 减量灌溉(W2)的灌溉水农学效率比常规灌溉(W1)提高了27.7%~54.0%。【结论】通过合理的节水减氮措施可达到抑制氮肥氨挥发损失、 增加产量以及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的目的。在供试条件下,节水30%左右、 减施氮量25%的水氮组合(W2N1)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2.
This article provides new data and synthesizes earlier findings on the carbon isotope ratios of the humin par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from a range of sites in the central Maya Lowlands. Changes down the soil profile in carbon isotope ratios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line of evidence for vegetation change and erosion over time, especially in well dated aggrading profiles. Research thus far has provided substantial evidence for significant inputs from C4 vegetation in buried layers from the Ancient Maya periods in depositional soils but equivocal evidence from sloping soils. We present new findings from soil profiles through ancient Maya wetland fields, upland karst wetlands, ancient Maya aguadas (reservoirs), and ancient Maya terraces. Most of the profiles exhibited δ13C enrichment greater than the 2.5–3‰ typical from bacterial fractionation. Seven of nine ancient Maya wetland profiles showed δ13C enrichment ranging from 4.25 to 8.56‰ in ancient Maya-dated sediments that also contained phytolith and pollen evidence of grass (C4 species) dominance. Upland karst sinks and ancient reservoirs produced more modest results for δ13C enrichment. These seasonal wetland profiles exhibited δ13C enrichment ranging from 1 to 7.3‰ from the surface to ancient Maya-period sediments. Agricultural terraces produced mixed results, with two terraces having substantial δ13C enrichment of 5.34 and 5.66‰ and two producing only equivocal results of 1.88 and 3.03‰ from modern topsoils to Maya Classic-period buried soils. Altogether,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4 plants made up c. 25% of the vegetation at our sites in the Maya Classic period and only a few percent today. These findings advance the small corpus of studies from ancient terraces, karst sinks, and ancient wetland fields by demonstrating substantial δ13C and thus C4 plant enrichment in soil profile sections dated to ancient Maya times. These studies are also providing a new line of evidence about local and regional soil and ecological change in this region of widesprea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 Late Holocene.  相似文献   
103.
太湖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4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65%~81%,而N2O仅在水稻烤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水旱轮作方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有极显著(P 0.01)影响,CH4季节总排放量表现为T1(283.2 kg.hm 2)CK(139.5 kg.hm 2)T3(123.4kg.hm 2)T4(114.7 kg.hm 2)T2(100.8 kg.hm 2),N2O季节总排放量顺序为T1 T4 T3 T2 CK,依次为1.06kg.hm 2、0.87 kg.hm 2、0.81 kg.hm 2、0.72 kg.hm 2和0.53 kg.hm 2。T1处理稻季排放CH4和N2O产生的增温潜势最高[7 396 kg(CO2).hm 2],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比CK[3 646 kg(CO2).hm 2]增加103%,T2[2 735kg(CO2).hm 2]较CK减少25%(P 0.05)。紫云英水稻轮作方式增加了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04.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是当前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水专项的支持下,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源头减量-过程阻断-养分再利用-生态修复)为指导,选择江苏省无锡市的直湖港小流域龙延村为综合示范区进行了技术的集成与工程化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以此为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综合示范区的污染现状、“4R”技术的集成应用与衔接配套、各项技术应用的污染控制效果以及区域环境改善效果,并对“4R”理论的核心内涵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5.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猪5-HT4b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了验证。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全长1209bp且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02个氨基酸。该序列已在GenBank登录(Accession No.AY56663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已报道的人、鼠等5种动物5-HT4bR基因具有较高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6%和93.63%。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7次跨膜结构,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  相似文献   
106.
左轩夷  张海瑜  葛蔚  高志武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15):416-424,458
为提高生鲜农产品气调保鲜配气过程的精确度及自动化水平,设计了一套气调保鲜配气远程控制系统,依托嵌入的PID控制算法和质量流量控制器实现对原料气体流量、浓度和混配比的控制;以4G网络作为远程数据传输途径,选择4G DTU作为网络数据收发器,通过手机小程序实现移动客户端的远程监控功能。系统在结构上设置了气体参数感知层、数据网络传输层和控制操作应用层;基于配气系统远程监控要求,在PLC内部嵌入Modbus RTU程序,保障DTU与PLC之间的通信;使用TCP协议,使其与云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根据对系统稳定性、准确性及其通信性能的测试,在配气稳定时配气体积分数平均误差绝对值在0.22%浮动,平均误差较传统方法降低了约91.67%,且配气速度提高50%左右,极大改善了配气场地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为进一步完善生鲜农产品气调保鲜自动化配气生产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7.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分析了水稻适雨灌溉和常规灌溉2种模式下稻田CH_4和N_2O的季节排放情况,评估了水稻适雨灌溉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雨灌溉稻田CH_4、N_2O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整个生育期CH_4、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6.77 mg/(m~2·h)、6.64μg/(m~2·h),适雨灌溉稻田CH_4、N_2O排放量较常规灌溉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74.47%和67.06%。水稻适雨灌溉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灌溉次数及灌水量,显著降低了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8.
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组分体外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组分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培养液单纯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作为对照,研究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主要组分磷壁酸和肽聚糖对RAW264.7细胞代谢水平、吞噬中性红能力及释放NO的影响。不同浓度磷壁酸和肽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代谢MTT能力、吞噬中性红能力有明显增强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在相同质量浓度时,两种细胞壁组分激活巨噬细胞能力无显著差异。同时诱导产生NO量也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加,当浓度达到50μg/mL时,磷壁酸诱导能力显现出较高的水平。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主要组分磷壁酸和肽聚糖能激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提高其代谢水平及吞噬能力,同时可诱导具有杀瘤作用的活性因子,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09.
温度对棉纤维强度及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利用短季棉中棉所16号品种, 研究了温度对棉纤维断裂比强度与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结果 表明: 纤维断裂比强度随铃龄增大而升高; 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断裂比强度降低。 较高 温度条件下α角随铃龄增大不断宽化(变大), 对纤维强度提高不利; 较低温度条件下α角 随纤维发育不断变小(优化), 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纤维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0.
一个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01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抗赤霉病的普通小麦-大赖草Lr.2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花粉经过60Co-γ射线处理, 然后给感赤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扬麦5号”授粉, 杂交后代连续2年进行赤霉病抗性单株接种鉴定, 从中选育出一个普通小麦-大赖草异易位系。 经过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和Giemsa C-分带鉴定, 易位发生在普通小麦4B染色体长臂和大赖草第2条染色体(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