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5篇
  52篇
综合类   231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ici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iron sulfate use leading to optimal inhib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ngal pathogens. Assays have been focused on fungal species inducing severe grapevine diseases. FeSO4 directly inhibited the in vitro mycelial growth of Botrytis cinerea, Eutypa lata, Phaeomoniella chlamydospora, 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 Diplodia seriata, and Neofusicoccum parvum with variable efficiency in the range of 0.5–10 mM. The development was always completely inhibited at 20 mM. This inhibitory effect was greatly increased at acidic pH values. The anionic moiety of the molecule was of importance since bromide, chloride and sulfate were highly active, whereas acetate and oxalate showed a small effect.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on E. lata and B. cinerea showed that a treatment with FeSO4 induced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hyphal organization leading to cell death. No toxicity was observed on grapevine leaves following repeated FeSO4 sprays in the antifungal concentration range. Therefore, FeSO4 may be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replace the long-term pollutant use of CuSO4 as an antifungal agent, with the additional advantage of iron being an important plant micronutrient.  相似文献   
62.
用秋水仙素诱导瑰宝(2n—38)种子获得葡萄多倍体的方法,观察了诱变多倍体的细胞学特性和倍性结构,3年获得253份多倍体材料.  相似文献   
63.
以"左山一"山葡萄为试材,应用HPLC技术,研究山葡萄叶、茎、卷须、果实生长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组织部位的白藜芦醇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白藜芦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叶、卷须>茎>种子>果皮果肉。叶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20.12μg/g。  相似文献   
64.
为科学评价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根据资源调查数据结合资料报道,以"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为指标,制定了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优先护存等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优先保护排序,为野生葡萄属植物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采用药剂蘸根、插穗留芽处理、节段选择、扦插深度选择等措施,研究在覆膜条件下,各措施对山葡萄插条萌芽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条件下,选取枝条中部2~4节,芽眼饱满,充实的2~3芽为1个插穗,用ABT生根粉500 mg/L在插穗基部2~3 cm处浸泡30 min,然后进行扦插,深度控制在9~11 cm,插条生根成活率达到89.0%。  相似文献   
66.
为解决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的安全越冬问题,调查了引进的酿酒型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品种在河西走廊中段嘉峪关戈壁滩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山葡萄在嘉峪关地区可不埋土安全越冬,病害少,果实成熟充分,可酿造极富产区特色的有机利口酒。但坐果率低且易受晚霜冻害,产量低且年际间极不稳定,栽培发展的适宜性中等偏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硅素对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及常规品质指标的定向调控效果,为玫瑰香葡萄生产中合理叶面喷布硅肥、品质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分析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在叶面喷施硅素处理的玫瑰香果实中检测出挥发性有机物47种,其中定性了32种,主要包括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与CK相比,硅素浓度为200X时,乙酸丁酯的峰体积增大56.28%;硅素浓度400X时,苯甲酸甲酯的峰体积增大176.45%;600X时,乙酸丁酯的峰体积增大42.52%。对比发现,2-戊基呋喃、正己醇(二聚体)、正己醇、3-甲基-3-丁烯-1-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二聚体)、3-甲基丁醛等物质随叶喷硅素浓度升高,体积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结论】600X与CK相似,200X与400X相似。400X时,玫瑰香葡萄糖含量最高,为17.04%;总酸含量最少,为0.35%。  相似文献   
68.
为预测山葡萄VaCBF3基因的功能,利用RT-PCR方法从低温处理的山葡萄中克隆出抗寒转录因子VaCBF3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结构域及功能进行预测,包括开放阅读框分析、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保守结构域分析、信号肽预测、蛋白修饰位点分析、疏水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预测等。结果表明:经测序VaCBF3基因序列全长为854bp,编码239个氨基酸,序列提交至GenBank中(登录号为:EU672969;蛋白登录号为:ACD45468.1)。该基因属于AP2 superfamily家族,具有AP2保守结构域;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5.9kDa,分子式为C1109H1754N332O364S11,原子总数为3570,理论等电点为7.1;为不稳定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共计43个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39个O-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5.94%,β-转角占4.60%,不规则卷曲链56.07%,延伸链占13.39%;三级结构含有1个α-螺旋和3个β-折叠。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VaCBF3蛋白与Vitisamurensis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与V.vinifera、V.riparia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9.
通过生物学技术来研究C4H基因在山葡萄着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揭示山葡萄果皮着色的分子机理;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山葡萄C4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4H基因在山葡萄8个不同转色时期的表达量,将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基因完整的ORF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并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了验证山葡萄C4H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表达载体pC C4H并转化农杆菌GV3101.用菌液浸泡花序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在含50 mg/L Kan的培养基上对T_0代种子进行筛选.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 cDNA全长1 735 bp,开放阅读框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57.70 KDa,等电点值9.06.C4H基因在山葡萄果皮转色各个时期均存在表达;该基因原核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原核表达成功,拟南芥遗传转化先后得到3个阳性幼苗.对移栽成活的2株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为阳性, 2株叶片颜色均变成紫红色;经花色素苷质量浓度的测定表明其质量浓度比对照组植株高出3倍.在拟南芥中花色素苷质量浓度虽然较低,但还是能少量合成,说明其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是开通的,只是积累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