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9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6篇
  35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61.
The issue of deep hooking is of concern in white sturgeon,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Richardson, fisheries because nearly all anglers use bait with a stationary presentation on the river bottom to catch them, and bait fishing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stances of deep hooking and hooking mortality. Deep hooking rates, landing success and catch rat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anglers bait fishing for white sturgeon using circle and J hooks with inline and offset alignments fished with both active and passive hook‐setting methods. Anglers hooked 578 white sturgeon and landed 508 fish, ranging in size from 60 to 316 cm total length (mean = 137 cm). Deep hooking rates averaged 0.6% and did not differ between hook types, hook alignments or hook‐setting methods. Landing success (the proportion of hooked sturgeon that were successfully landed) and catch rates were also equivalent between hook types, hook alignments and hook‐setting methods; landing success averaged 88% and catch rates averaged 0.27 fish/hr.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deep hooking is rare when angling for white sturgeon using standard bait‐fishing gear regardless of hook‐setting method or whether circle or J hooks were used; regulations restricting hook type in sturgeon bait fisheries are therefore unwarranted.  相似文献   
662.
60Co辐射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3的氨基酸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并比较了~(60)Co辐射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_3子实体与姬松茸原菌株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姬松茸突变株J_3子实体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和儿童氨基酸,分别比姬松茸原菌株子实体高66.67%、52.44%、77.36%、59.58%和71.57%。姬松茸突变株J_3子实体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比值也高于姬松茸原菌株及2种食用蛋白质和4种农产品。  相似文献   
663.
麻疯树是一种抗旱、耐贫瘠的多用途速生树种,是生产生物能源、农药和医药的主要原料。目前,麻疯树生物资源已受到国家高度关注,得到了大力发展。对我国麻疯树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可以为综合开发利用能源植物提供参考。方法: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总结并分析了我国麻疯树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现状,1)麻疯树资源在中国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生长习性、资源分布状况和研究历史等;2)基础研究现状,包括生物学特征、生殖生态学特征、种子生物学特征、良种选育以及栽培生理生态等;3)栽培技术研究,包括适生区区划、良种壮苗繁育、营造林技术和主要病虫害。指出了目前我国麻疯树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麻疯树的开发利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4.
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禽白血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解自2009年年初以来国内一些地区禽白血病流行情况及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我们从湖北、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广东、宁夏、安徽8个省区39个鸡场采集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178份,用ALV-A、ALV-B和ALV-J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省的35个鸡场的124份病料中检出了ALV-J(69.7%);25份病料中检出了ALV-A(13.9%);7份病料中检出了ALV-B(3.9%)。14个分离毒株env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84.3%~99%;与J亚群原型毒株HPRS-10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8.2%;与其它J亚群env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3%~97.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4个ALV-J分离株分别分属于不同的分支。其中,LJL09DH02分离株与其它分离株及参考毒株的的亲缘关系最远,与HPRS-103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7.3%。另外4个分离株的env基因与HPRS-103的氨基酸同源性低于93%,其余9株与HPRS-103的同源性较高(96.6%以上)。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ALV的感染主要以J亚群为主,ALV-A和B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66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苦丁茶超声辅助不同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及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不同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羟基自由基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GC-MS结果显示,苦丁茶不同提取物中主要有5类物质,共有49种化学成分,7种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666.
为获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SU和兔IgG Fc的融合蛋白,采用PCR方法扩增出SUJ-IgG Fc基因,并克隆至pFastBac1质粒,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1-SUJ-IgG Fc;再将其转化DH10BacTM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rBacmid-SUJ-IgG Fc;最后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病毒rBac-SUJ-IgG Fc。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融合蛋白可被ALV-J单抗JE9以及羊抗兔IgG所识别。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与ALV-J单抗JE9以及羊抗兔IgG都有很好的反应性,其分子量大小约为95 ku。该融合蛋白的表达为鸡细胞表面ALV-J受体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67.
以往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家及省级层面,而总体水平的研究可能对个别地区或城市基本的增长趋势产生混淆。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大珠三角地区从1988年至2008年间主要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文中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以估算市级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显示:生产要素的积累对珠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温和的,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平均约占大多数城市50%的产量增长。  相似文献   
668.
基于2012-2013年在我国南海水域调查获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生物学基础性数据,利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鳍金枪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海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鸢乌贼(Sthenoteuth is oualaniensis)、枪乌贼属(Uroteuthis)、乌贼属(Sepia)、圆鲹属(Decapterus)、蛇鲭属(Gempylus)、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日本乌鲂(Bramajaponica)、燕鳐属(Cypselurus)、甲壳类动物及不可辨别鱼类等饵料类群,其中,鸢乌贼(IRI=51.07%)、圆鲹属(IRI=39.81%)及不可辨别鱼类(IRI=6.62%)为主要饵料食物.黄鳍金枪鱼的空胃率、平均饱满指数和食物组成都有明显的月变化(P<0.05).空胃率随叉长组变化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叉长组之间空胃率变化显著(P<0.05);平均饱满指数随叉长变化较大.当叉长组为130-160 cm时,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在0.50-1.18之间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10-0.32之间.基于氮稳定同位素计算的黄鳍金枪鱼各叉长组的平均营养级为3.54.  相似文献   
669.
REV和ALV-J共感染鸡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痛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感染时,2种病毒的病毒血症水平动态均无明显变化。在单独感染ALV—J后5周有30%(5/16)的鸡产生抗体,而有REV共感染时,没有鸡产生针对ALV—J的抗体(o/16),表明REV感染可明显抑制鸡体对ALV—J抗体的反应,而REV与ALV—J共感染对REV抗体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70.
本研究旨在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禽白血病J亚群病毒(ALV-J)在家禽体内各个器官的分布。根据ALV-J NX0101毒株基因5 258—5 510bp的碱基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反应,扩增产物为253bp,将该产物连接T载体作为Real-time PCR反应的标准品,利用SYBR Green I染料进行Real-time PCR反应,建立了标准曲线,并进行反应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然后用已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ALV-J的SPF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法氏囊、腺胃进行3次重复检测,将Ct值带入标准曲线公式得出各个组织的病毒拷贝数。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值均为0.991 4,检测极限约为81拷贝质粒DNA,比RT-PCR灵敏100倍以上;特异性分析表明只有ALV-J能检测到特异性的熔解度峰值;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通过比较数值以得出胸腺ALV-J基因含量是最高的,肺脏、脾脏、法氏囊含量也比较高,心脏拷贝数最低。自然感染发病鸡各器官ALV-J基因均高于人工感染ALV-J的基因含量。本研究所建立的ALV-J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初步探讨了禽白血病J亚群病毒在畜禽体内各个器官的病毒分布。这为以后禽白血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