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0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613篇
林业   2029篇
农学   580篇
基础科学   543篇
  1148篇
综合类   5068篇
农作物   315篇
水产渔业   330篇
畜牧兽医   558篇
园艺   297篇
植物保护   58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分析红禾麻(Laportea bulbifera)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栽培红禾麻植株性状、产量、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等2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禾麻个体间叶部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宽比(2.3759),最大展幅面积最低(1.9280);茎部一级分枝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1046),单株主茎数最低(1.8801);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中,总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464),其次为浸出物含量(2.0287)、总生物量干重最低(1.807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四主成分反映了22个性状的茎叶性状、叶片数、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重要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6.424%。聚类分析将红禾麻种质分为四大类群,第Ⅱ类群为质量选育的最优材料,第Ⅳ类群产量选育的理想材料。研究表明:红禾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02.
为了选育出产草量高、品质好、耐盐碱性和扩展性强,能够在内蒙古盐碱湿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虉草新品种,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 Tongcao No.1)为母本(或父本),分别与川引3号虉草(P. arundinacea L. Chuanyin No.3)、美国虉草(P. arundinacea L.)进行杂交,得到了杂种后代(F1~F3),选择14个杂交株系和4个亲本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依据遗传相似系数,运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对18份虉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为虉草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4.0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47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8 5,平均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61 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02 3~0.818 2。当欧氏距离为0.57时可将18份虉草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由川引3号虉草、美国虉草和S18杂种构成;第2类群包含通草1号虉草、通辽野生虉草和S2、S17杂种构成;第3类群由6个通草1号虉草为母本(或父本)的杂交F1代构成;第4类群由4个通草1号虉草为父(母)本的杂种F2代和1个F1代构成。14份虉草杂种后代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3.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in water resource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Water shortages also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on's oasis eco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water cycle of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e ARNC,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spatial-temporal features of water resources(including air water vapor resources, runoff, and glacial meltwater)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flow composi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aseflow in the inland rivers; and anticipated future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 although the runoff in most inland rivers in the ARNC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both the glaciated area and glacial ice reserves have been reduced in the mountains;(2) snow melt and glacier melt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ARNC, especially in the Kunlun and Tianshan mountains;(3) baseflow in the inland rivers of the ARNC is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with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being the reduction in forest area and the over-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river basins; and(4)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water resources, ecology and economy will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ight also help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region.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105.
土地资源面积的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造成了其供给稀缺性;而土地资源具有养育、支撑、资源和资产等功能,其需求旺盛;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笔者运用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立足生态文明角度,从供求方面对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探讨,以山西省大同市为案例区。研究结果表明:(1)由耕地需求量、建设用地需求量和生态用地需求量构成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总需求,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需求分别为0.5309、0.5542、0.5770、0.5797和0.6030;其总体趋势增加;(2)由耕地支撑能力、建设用地支撑能力和生态支撑能力构成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供给,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供给分别为1.423、1.466、2.104、1.531和1.509;(3)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2013年超载最大,2015年超载最小,说明大同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现象在改善。运用此方法进行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在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中更为科学和合理,使得人们更为关注生态文明,为建立社会、经济、生态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针对我国水能资源理性有序开发问题,采用专家组评分与本底资料查阅等方式,探索构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可定量与定性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与事故发生的概率,模型对水能资源开发生态评估具有较强适用性.本研究可对水利工程建设与水能资源开发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7.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林地界定的标准,重点分析我国目前已发布的林地界定标准《林地分类》(LY/T1812-2009)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的差异。以上海市某区为例,具体分析林地界定差异引起的数据统计及相关管理、审批等方面的问题,结合自然资源统一管控趋势,提出增加复合用地分类,统一具体认定口径,建立分类对照表,明确林地界定的状态等林地界定标准修订及相关管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8.
何建良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2):164-166,171
分析沾益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过程中的思路与举措,认为动员全民参与是“创森”工作的坚强后盾;确保工作经费,多方筹措资金是“创森”工作的动力来源;突出建设重点,完成创建指标实现是“创森”工作的最终目的;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工作成效是“创森”工作的安全保障;建好档案台账,完善痕迹管理使“创森”工作有据可查。  相似文献   
109.
文中研究森林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森林资源诅咒的存在性检验、传导机制和破解对策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森林资源诅咒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现有文献对森林资源诅咒现象的实证研究结果不稳定,会因研究对象、时间、样本以及模型和指标选取的不同而变化;现有研究对森林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缺乏实证检验,在指标选择和模型构建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未来研究需要考虑指标筛选的科学性、计量模型的稳健性以及中介和调节效应的引入等;此外,森林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线性关系,因此在建立计量模型时应对模型形式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0.
传统饮食是农业文化遗产地重要的旅游资源,饮食旅游偏好影响着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选择。引导和培养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对遗产地传统饮食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实证调查分析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和传统饮食偏好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18.0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3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因子,分别为传统饮食认知因子、传统饮食环境责任态度因子、传统饮食环境责任行为因子;同时根据提取出的3项游客传统饮食偏好因子,将游客分为传统饮食口味追逐型、传统饮食参与体验型、传统饮食文化体验型, 3种类型所占比重分别为38.05%、35.63%和26.31%。其中传统口味追逐型游客关注饮食的口味、种类、环境等食用体验,传统饮食参与体验型游客更多地关注饮食的制作过程以及部分饮食文化内涵,而传统饮食文化体验型游客更加关注当地文化、生态保护和对本地食材的应用以及传统饮食所传递的文化价值,且三者中传统饮食文化体验型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最强,传统口味追逐型游客最弱。最后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因子和传统饮食偏好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因子与游客传统饮食旅游偏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应考虑不同类型游客对农业文化遗产的饮食偏好,有选择有重点地适应游客的需求,避免为吸引大众游客而产生的饮食文化破坏与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