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9篇
基础科学   44篇
  65篇
综合类   300篇
农作物   24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产生、特点和基本原理,目前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蔗遗传育种研究中广泛应用于鉴定品种或种质,检测遗传多样性,构建分子连锁遗传图谱,定位克隆基因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寻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在河池蔗区推广桂糖32号提供栽培技术指导。[方法]试验研究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1:7.5万芽/hm2、2:9.0万芽/hm2、3:10.5万芽/hm2、4:12.0万芽/hm2和5:13.5万芽/hm2)对桂糖32号萌芽率、分蘖率、产量构成因子、蔗茎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的萌芽率和茎径影响不大;桂糖32号分蘖率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有效茎数、产量及含糖量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与7.5万芽/hm2相比,9.0万、10.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增产3.99、4.47 t/hm2和增糖0.23、0.74 t/hm2,而12.0万、13.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显著增产7.63、12.01 t/hm2和显著增糖1.57、1.75 t/hm2。[结论]河池蔗区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在12.0万~13.5万芽/hm2,最佳的种植密度在13.5万芽/hm2左右,在此密度下可获得较高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  相似文献   
93.
我国甘蔗病害的发生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重要甘蔗病害发生和研究的情况,并提出甘蔗病害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94.
通过甘蔗新品种选50抗绵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选50对绵蚜具有一定的抗性,且抗性明显(高抗),较稳定;选50抗绵蚜的抗性来源于一定的遗传背景和自身的生理、生化抗性基础。选50既有形态特征方面的抗性,又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方面的抗性。  相似文献   
95.
台湾糖业研究所对甘蔗种子的发芽力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双亲花穗的花粉数量多,产生的种子发芽力就高;高压法养茎产生的种子发芽力高于亚硫酸法;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甘蔗种子的发芽力逐渐降低;甘蔗花穗中的种子越重,萌发的实生苗就越多。  相似文献   
96.
97.
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评价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重要数量性状,为甘蔗育种中性状选择提供参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1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9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甘蔗9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糖分因子、茎径-叶因子、茎数-叶因子和株高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4.42%,糖分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茎径与茎数之间互有较大的负效应,株高因子则较为独立。聚类分析表明111份桂糖甘蔗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高糖类群(含3个亚类)和低糖类群(含2个亚类),高糖类群以年代较近的材料为主,低糖类群以年代较远的材料为主。糖分性状在甘蔗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糖料蔗育种中实生苗选择时建议以锤度为主,注重株高和有效茎数,茎径以中至中大茎为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广西甘蔗育种者非常注重糖分性状的改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8.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甘蔗产量及氮肥、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相似文献   
99.
干旱胁迫对甘蔗近缘材料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蔗栽培种ROC22和ROC16与近缘种果蔗、大茎野生种、斑茅、割手密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斑茅的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推测其是抗旱性强的材料。另外,甘蔗野生的近缘种斑茅、割手密、果蔗、大野的SOD、POD、CAT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栽培种ROC22和ROC16,可以认为野生的甘蔗近缘种材料抗旱性高于栽培种。不同胁迫时间与SOD、POD、CAT酶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李英 《广西农学报》2012,27(2):34-39
为研究大新县甘蔗种植区域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和甘蔗的低产原因,对甘蔗种植区土壤的基本情况、施肥状况等进行调查并采集耕层土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为:蔗区土壤成土母质以石灰岩和第四纪红土为主;耕层浅薄;土壤pH值在3.8-8.9之间,土壤过酸或过碱面积大;水利设施不完善,土壤干旱;土壤养分不协调,氮、磷、钾肥料施用比例失衡;长期连作,病虫害多,土壤板结;中低产田面积大。改良对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轮作和间套种、增施有机肥和推广蔗叶还田、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技术、加强蔗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