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9篇
基础科学   44篇
  65篇
综合类   300篇
农作物   24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染色体压片法研究甘蔗属热带种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染色体行为,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在终变期观察到单价体、二价体和四价体;分裂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和后期Ⅱ均出现落后染色体;中期Ⅱ形成"八"字形纺锤丝、后期Ⅱ二分体2个子细胞染色体不同步分离;四分体时期观察到三分体、微核、大小不等的四分体以及多面体等异常细胞;同一小花的3个花药中几个不同时期的分裂相同时存在。进一步应用DAPI荧光染料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小孢子在单核时期就发生皱缩变形。该结果说明减数分裂过程异常染色体行为和异常细胞分裂是导致杂交F1代花粉完全败育的主要原因。花粉败育时期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和单核小孢子时期。  相似文献   
62.
以甘蔗高糖品种福农95-1702和低糖品种ROC-5为材料,分析SPS I、Ⅱ、Ⅲ、Ⅳ、Ⅴ在高、低糖这两个品种的幼叶、第三功能叶和不同蔗茎的表达,测定甘蔗糖分积累早期、中期和后期的糖分含量。结果显示,在功能叶和茎第二节中,三个阶段SPS家族成员在高糖品种的含量整体趋势高于低糖品种,结合蔗糖积累特点分析表明其可能在蔗糖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正三叶相反,在幼叶中,三个阶段SPS家族成员在高糖品种的表达量整体趋势低于低糖品种,表明其可能与嫩叶的生长等其他生理性状相关,在成熟茎中,随着蔗糖积累时间的增加,高糖品种中的优势表达基因减少,而低糖品种中的优势表达基因增加,这可能与低糖品种中、后期大量积累蔗糖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为了解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在广西蔗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广西蔗区对桂辐98-296进行4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万、8.25万、9.75万、11.25万芽/hm2)比较试验.[结果]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芽/hm2增加到11.25万芽/hm2,桂辐98-296出苗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6.75万~9.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为80 520 ~83 61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6.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达到83 610 kg/hm2.[结论]在桂辐98-296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才可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64.
以广西上思县为研究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HJ-1遥感数据提取甘蔗种植面积,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NDVI对单一时相甘蔗长势进行监测,构建NDVI偏差分级模型对甘蔗工艺成熟期长势进行多年对比监测.结果表明:①利用NDVI均值和偏差2个分析指标,可定性分析监测区内甘蔗长势状况.除2011年甘蔗总体长势差于常年外,2009、2010、2012年甘蔗总体长势好于常年.②利用NDV1偏差分级模型可对监测区甘蔗长势进行定量评价.2012年上思县甘蔗长势最好,长势好、差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96.87%、3.13%;2011年甘蔗长势最差,长势好、差比例分别为99.57%、0.43%.  相似文献   
65.
[目的]更加精确地表征甘蔗茎外皮的机械特性。[方法]将传统拉伸试验与像素分析法相结合,测算出不同组别甘蔗茎外皮试件的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进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表明,4组试件的拉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经碱处理不带有甘蔗节的试件的拉伸强度最高,而未经碱处理带有甘蔗节的试件,其拉伸强度相对微弱;较带有甘蔗节的试件而言,不带甘蔗节的试件的弹性模量相对较大。[结论]综合来看,碱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蔗皮的机械性能;甘蔗节对甘蔗皮机械特性有所影响,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6.
基于B/S 3层架构,采用Visual Studio 2010+SQL Server 2008的开发方案构建了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采用NHibernate数据操作和j Query数据表现技术,不仅可对全国蔗糖最大主产区广西的蔗糖产业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有用的数据随时间流失,还可为农业科研人员、政府部门及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数据及分析服务,必将推动广西蔗糖产业乃至全国蔗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通过钾素供应水平与甘蔗苗期基部混合组织、+3叶片、+5叶鞘含钾量以及蔗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甘蔗幼嫩组织含钾量因土壤供钾水平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株龄3~4月时,+3叶片全钾及+5叶鞘汁液水溶性钾含量与土壤速效钾供应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叶片水分含量>65%,叶鞘水分含量>80%),当苗期基部混合组织汁液水溶性K<1700×10-6,伸长期+3叶片全钾(干基)<1.35%、+5叶鞘汁液水溶性K<650×10-6时,提高钾素供应水平,蔗株组织含钾量和蔗茎产量都随之提高。这些组织含钾量能反映出钾素营养供应的丰缺状况。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改善甘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92/66×ROC22(X1)、ROC22×桂糖92/66(X2)、桂糖00/122×K86/110(X3)、粤糖91/976×CP94/1100(X4)、粤糖91/976×桂糖00/122(X5)、粤糖91/976×HOCP95/988(X6)、川糖89/103×CP93/163(X7)、粤83/257×CP57/614+崖84/153(X8)8个组合为材料,研究其F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X7的F1代高糖高产,为较优良的组合;X5的F1代产量性状较好,但糖分含量较低,这2个组合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效应较大,综合性状较好,可根据育种目标重点配置使用;X1、X2、X3、X4组合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效应较小,综合性状一般,可适当配置;X6、X8组合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效应较小,综合性状较差,不宜使用。[结论]该研究明确了几个甘蔗亲本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不同处理方式对蔗梢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弄清不同处理方式对蔗梢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科学利用甘蔗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碎、直接青贮、添加0.6%尿素青贮和添加0.7 mL/kg EM青贮的不同方式处理蔗梢,青贮60 d后测定其pH值、常规营养成分、纤维成分和能量含量。[结果]1)直接青贮与添加尿素或EM青贮,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均属优质青贮料。2)与鲜蔗梢相比,直接青贮可提高蔗梢的EE含量(P〈0.01),但降低了CP(P〈0.01)、Ca(P〉0.05)和P(P〈0.01)的含量。3)与直接青贮蔗梢相比,添加尿素和EM青贮均显著提高了蔗梢的CP、EE、Ca和P(P〈0.01)含量。4)不同方式处理蔗梢的主要纤维成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1)。5)直接青贮、尿素青贮和微贮三种方式均可提高蔗梢的能量含量,且添加尿素和EM青贮的提高幅度更大(P〈0.01)。[结论]直接青贮对提高蔗梢的营养价值意义不大,但在青贮过程中添加尿素或EM均可改善青贮甘蔗梢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我国甘蔗品种选育目标的现状,讨论还原糖在制糖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甘蔗品种与还原糖的关系,结合我国制糖企业对还原糖的要求,阐述了将还原糖列为甘蔗品种选育重要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