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0篇 |
免费 | 189篇 |
国内免费 | 65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4篇 |
农学 | 1037篇 |
基础科学 | 18篇 |
185篇 | |
综合类 | 1693篇 |
农作物 | 638篇 |
水产渔业 | 196篇 |
畜牧兽医 | 444篇 |
园艺 | 335篇 |
植物保护 | 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307篇 |
2011年 | 362篇 |
2010年 | 291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284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282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利用AFLP标记和形态性状检测皖北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AFLP标记和2年田间试验对皖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AFLP标记在2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172条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同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类群。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AFL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260,t=11.325),证明AFL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相似文献
92.
对栽培和野生中国樱桃进行De novo基因组测序和比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筛选出50 617个InDel位点,并挑选均匀分布的200个标记进行验证,其中,27个标记在中国樱桃种内表现出多态性。利用多态性标记,对不同来源的192份中国樱桃(168份栽培和24份野生)种质进行基因型分型,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标记2.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Hs)为0.010 ~ 0.500,平均0.23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10 ~ 0.375,平均0.198,表明中国樱桃遗传基础相对狭窄。根据聚类结果和地理分布将192份中国樱桃种质大致划分为5个群体。筛选出在蔷薇科李亚科樱属、李属、桃属、杏属、苹果亚科梨属、苹果属和蔷薇亚科草莓属、悬钩子属等重要果树共8个属156个个体中表现出较好通用性标记34个。物种与中国樱桃亲缘关系越近,InDel标记的多态性越高。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2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肉牛肌肉度线性评分,并屠宰测定其肉用性能,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3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性状、屠宰肉用、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46等位基因D(211bp)对3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肩部、腰厚、大腿肌有负相关;等位基因B(205bp)在腰厚方面有正相关。等位基因F(249bp)对牛的胸深、坐骨端高等生长性状有正相关。BM1824等位基因C(211bp)对腿围性状、净肉率和净肉重性状均有正相关。IDVGA2等位基因C(209bp)对牛的肉用性能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94.
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芸薹属蔬菜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病原菌为卵菌门无色霜霉属寄生无色霜霉(Hyaloperonos poraparasitica),叶片是病菌最主要的为害部位,植株发病后叶片出现枯黄症状,导致芸薹属蔬菜品质和产量下降,严重时可减产20%~60%,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制约我国芸薹属蔬菜产业的发展。虽然霜霉病为害严重,但目前对于芸薹属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本文从芸薹属蔬菜霜霉病的发生为害、防治措施、抗性遗传规律、分子标记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概括,并对未来芸薹属霜霉病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Because of the risk to public health posed by the potential presence of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in sheep, there are plans to eradicate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 from the British sheep population. We use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spread of scrapie between sheep flock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five control strategies at eradicating the infection from the national flock. These range from ram-genotyping schemes through whole-flock genotyping with selective culling to whole-flock slaughter. The impact of control was considered under three scenarios for the long-term dynamics of scrapie in GB: two in which scrapie is ultimately eliminated (with different median extinction times) and one in which scrapie remains endemic.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eradicate scrapie from the British sheep flock, but that any national control programme will take decades to eliminate the disease and be costly. The most-effective strategy,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of eradication and time taken for eradication, was predicted to be whole-flock culling, which was effective under all three scenarios for the long-term dynamics of scrapie. Strategies involving whole-flock genotyping with selective culling were also effective, though they were predicted to take longer to eradicate scrapie than whole-flock culling. Ram-genotyping schemes were effective in some instances, but not for the scenario where scrapie remained endemic in the national flock. At low levels of reporting of clinical disease (<20%) the probability of eradication within 100 years was predicted to be <100% and, consequently, low levels of reporting could compromis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ntrol programme. Moreover, the predicted time taken to eradicate scrapie would increase markedly if the reporting compliance decreased. 相似文献
96.
97.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我们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于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8.
斑鳢(Channa maculata)是华南地区的本土经济鱼类,也是杂交鳢的亲本之一。养殖个体逃逸可能会对野生种群产生影响,存在种质混杂的风险,亟须开展野生资源的遗传背景分析。该研究分析了斑鳢基因组中微卫星标记的分布特征,筛选获得20个多态性位点构建多重PCR体系,对广州、化州、江华、南宁、阳江和邵武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个野生群体各位点的等位基因(Na)为3~28、有效等位基因(Ne)为1.28~14.88、观测杂合度(Ho)为0.10~1.00、期望杂合度(He)为0.14~0.95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3~0.95。UPGAM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化州和福建种群遗传关系最近,化州和江华种群遗传关系最远。该研究结果将为斑鳢的遗传监测和亲缘关系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斑鳢种质资源养护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利用国外报道的与PVr4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对辣椒抗PVY基因PVr4的转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采用与报道的相同抗源材料CdM334为回交的供体亲本,与5个自交系77013、75-7-3-1、83077、83078、83-163进行回交,在BC1代进行了分子标记的选择。从5个BC1群体75-7-3-1×(CdM334×75-7-3-1)、77013×(CdM334×77013)、83077×(CdM334×83077)、83078×(CdM334×83078)、83-163×(CdM334×83-163)中,分别检测出含有抗病连锁标记的单株21株、15株、10株、11株、12株。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