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林业   409篇
农学   742篇
基础科学   67篇
  283篇
综合类   1903篇
农作物   628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413篇
园艺   379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贮藏年限对油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蒋海玉  杜燕  刘其宁 《种子》2001,1(3):13-15
采用普通发芽法对本所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贮存了1-17年的某蓝型油菜(B.napusL.)种子的发芽率,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及幼苗素质等发芽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贮存年限的增加而呈阶梯式的下降,而且随着贮存年限的增加,种子始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增加,峰高降低,幼苗素质下降,根据测定结果,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贮藏寿命为8-9年,安全贮藏期为1-7年,相关分析表明,贮藏1-7年的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贮存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527**,回归方程y-93.07-0.59x。  相似文献   
72.
早稻种子包衣直播育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迪新  李来成 《种子》2001,(5):21-24
早稻不催芽直播育秧,抗寒力强,成秧率高,可早播、早熟和省工、省种。是传统育秧方法的创新。种衣剂有防治病、虫、鼠害和营养壮苗作用,它与直播育秧技术结合,可以不侵种直播干谷,又使种衣剂免于在浸种中溶解淋失,两者优势互补,合成一项具有高科技结晶,操作性强。新型实效,简单易行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73.
超甜玉米种子低温吸胀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胡晋  蔡素琴 《作物学报》2001,27(3):371-376
试验以sh2胚乳突变体(超甜玉米)为材料,以普通杂交玉米(掖单12)为对照,比较了两者于6℃,10℃和25℃条件下吸胀的生理生化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6℃和10℃吸胀处理的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降低,而6℃低温吸胀对掖单12玉米种子影响甚微。低温吸胀均引起两种玉米种子吸胀速率、电解质渗出速率和核苷酸  相似文献   
74.
Volunteer plants of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from persistent seeds in soil can affect subsequent crops. Apart from the agricultural disadvantages,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marketing of the seeds may also be affected, particularly if plants with special ingredients or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plants are grow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oil cultivation and genotype on seed persistence and gene flow via volunteer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set up testing four tillage treatments and two cultivars in a split-plot design. The cultivars tested were near-isogenic to two gm cultivars. To simulate harvesting losses, 10 000 seeds m−2 were broadcast on a soil in July. The subsequent tillage treatments were combinations of immediate or delayed stubble tillage by a rotary tiller, primary tillage with plough or cultivator, or zero tillage. Over the following year, the fate of the seeds was determined. Immediate stubble tillage with following cultivator or plough resulted in 586 resp. 246 seeds m−2 in the soil seed bank. After delayed stubble tillage with following plough, 76 seeds m−2 were found, and no soil seed bank was built up in the zero tillage treatment. Nevertheless, in the zero tillage treatment, several robust volunteer plants survived the herbicide application before the direct drilling in autumn until following spring. In the zero tillage treatment and in the cultivator treatment, 0.19 volunteers m−2 resp. 0.06 volunteers m−2 flowered simultaneously to ordinarily sown oilseed rape in the following crop of winter wheat and produced 73 resp. 18 seeds m−2. Delayed stubble tillage reduced the risk of gene escape via the soil seed bank, while zero tillage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risk of gene escape by pollen and by produc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seeds. In terms of a labelling threshold for gm food this number of seeds would be below the threshold of 0.9% of transgenic parts in conventially bred food or feed.  相似文献   
75.
增加粮食可食用部分微量营养元素的浓度, 需要更好地了解其在植株, 特别是籽粒内的运输和分布规律。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是一种测定植物组织中元素空间分布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对成熟小麦籽粒中锰(Mn)、铜(Cu)、锌(Zn)和磷(P)的空间分布及其关联程度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所测元素在籽粒不同部位的浓度分布差异很大。Cu、Zn和P浓度均以糊粉层最高, 胚乳最低, 胚居中, 浓度最大差异分别达15、42和33倍; Mn浓度则以胚最高, 胚乳最低, 糊粉层居中, 浓度最大差异达9倍。籽粒同一部位不同位置的元素浓度亦不相同, 外周胚乳(靠近糊粉层)的元素浓度大于内侧胚乳部位对应元素的浓度, 胚最外侧盾片部位的元素浓度大于胚中间位置的元素浓度, 且各元素趋势一致。比较分析发现, 麦粒不同部位元素的浓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同步性, 籽粒中P浓度高的部位金属元素(Mn、Cu和Zn)浓度也高。这说明不同元素在向籽粒不同部位运输和积累过程中可能存在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76.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四川攀西稻区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荣萍  马均  蔡光泽  孙永健 《作物学报》2012,38(9):1734-1742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 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常规粳稻开花对低温有较高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籼稻品种(组合)花药体积、花药开裂率、可育花粉率、柱头着花粉数和柱头花粉萌发率较对照降低幅度均比粳稻品种(组合)大; 籼稻品种(组合)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降低幅度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相关分析表明, 结实与水稻花药和花粉主要性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成熟, 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足, 可育花粉率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 直接影响受精结实, 成为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
光合细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PSB)菌液对龙庆稻1号水稻种子做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倍光合细菌稀释液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原菌液有抑制作用;在萌发后期,PSB菌液处理组水稻种子芽长均高于对照,其中稀释100倍PSB处理组的芽长最长,适当浓度的PSB处理会提高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改善水稻种子的生理生化代谢。  相似文献   
78.
多叶羽扇豆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多叶羽扇豆(Lupinus polyphyllus lindl)进行发芽试验,并利用不同药剂对多叶羽扇豆的硬实种子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论:多叶羽扇豆发芽的最适温度在20℃左右,其发芽势计算应以前5 d发芽数为标准,其硬实种子采用浓硫酸处理2~5min发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9.
在不同培养基质及条件下对海仙花报春(Primula poissonii Franch.)、香海仙报春(Primula wilsonii Dunn)、多脉报春(Primula polyneura Franch)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种报春花的种子萌发情况是多脉报春>香海仙>海仙花报春.在四种不同的培养基中,MS及N6培养基对报春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比改良WPM、Miller培养基好.不同糖浓度及pH4.5~6.5对报春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GA处理能缩短报春花种子萌发时间.人工气候箱条件下报春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比在培养室的条件下更好.光照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当光照强度增强时,又会使报春花的幼苗叶片白化,产生光抑制,造成幼苗的死亡.在遭受光胁迫时,海仙花报春比多脉报春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0.
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沼液浸种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王绍旋 《种子》2005,24(8):29-33,66
利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与主作物玉米沼液浸种相结合,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密度、带型配置指数、沼液浸种时间与间作总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带型配置、玉米浸种时间三因子对间作总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沼液浸种时间与玉米密度、沼液浸种时间与带型配置指数;以及玉米密度与带型配置指数间都有一定的互作效应.当玉米密度、带型配置适当,沼液浸种能增加产量,即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利用沼液浸种能有效地提高间作总产量.其最佳的实验方案为:玉米密度50 040~52 950株/hm2、带型配置2:4~3:3,玉米沼液浸种时间17.5~25 h时,可更好地发挥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