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4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293篇
林业   342篇
农学   2220篇
基础科学   57篇
  485篇
综合类   4655篇
农作物   1381篇
水产渔业   456篇
畜牧兽医   1499篇
园艺   821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730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773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628篇
  2005年   586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Mewan KM  Abeysinghe ISB 《茶叶》2013,(4):267-278
For tea,which is predominantly out-breeding woody perennial,genetic improvement through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is relatively ineffective,slow and costly.As a potential tool to enhance the process,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Sri Lanka (TRISL) has integrated molecular biology to supplement the conventional program and is in progress.To date,a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key areas such as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stim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ST and genomic SSRs,construction of SSR primers,construction of genetic maps and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enomic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disease resistance in tea and in this paper,a summarized version of above studie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92.
分子标记直接反映基因组序列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定位、多样性分析、作物遗传育种及医疗等领域。近几年,伴随着芯片杂交技术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通量、高自动化的分子标记检测技术有许多新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检测新技术,包括dCAPS、KASPar、基因芯片、简化基因组测序和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等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为分子标记的检测和遗传相关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提高三系不育系荃9311A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水稻品种9311为供体,保持系荃9311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抗性基因、剔除恢复基因和遗传背景筛选,在稻瘟病病区进行抗性鉴定,人工接种鉴定以及田间农艺性状考查,于BC2F2代获得有Pigm基因并剔除了恢复基因的改良株系,其后再与荃9311A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农艺性状与荃9311A无显著差异而稻瘟病抗性明显增强的三系不育系K9311A及其保持系K9311B。  相似文献   
994.
川麦107慢条锈性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配制杂交组合川麦107×川育12和川麦107×台长29,研究了小麦品种川麦107的慢条锈性遗传特性和分子标记,以期为该品种慢条锈性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两个组合F1代植株均表现感病,F2代感病、慢条锈植株呈15∶1分离,表明川麦107慢条锈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用已知与Yr5、Yr15、Yr24和Yr26连锁的SSR标记Xgwm501-2B、Xgwm413-1B、Xgwm11-1B和Xgwm18-1B等检测后,没有扩增出相同的条带,表明川麦107可能不含上述4个基因。初步发现了与该品种2个隐性慢条锈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即Xgwm46-7B和Xgwm648-3D,其中,Xgwm46-7B位于7B染色体,Xgwm648-3D位于3D染色体,分别与慢条锈性基因相距15.9和20.6cM。  相似文献   
995.
紫粒和蓝粒小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除白粒和红粒之外,还可出现紫粒和蓝粒。紫粒性状呈母本遗传模式,而蓝粒则是糊粉层中花青苷作用的结果。紫粒主要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四倍体小麦;偃麦草等小麦近缘种是蓝粒基因的重要来源,一些二倍体小麦也具有蓝色糊粉层。影响紫粒和蓝粒性状表达的因素较多,不同来源的研究材料有多种遗传模式。紫粒和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显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稻瘟病菌(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抗药性标记基因(Hygromycin B, hygB)建立稻瘟病菌的转化系统。结果表明, Aspergillus的TrpC转录信号与细菌的hygB抗性结构基因重组的质粒pCSN43可取在稻瘟病菌中表达,该质粒与受体菌无同源顺序,因而有利于对转化菌株进行筛选和分析。 电激法和PEG/Ca2+ 法均适用于转化稻瘟病菌,但后者的转化效率比前者高。  相似文献   
997.
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灏  王道杰 《作物研究》1998,12(4):41-45
介绍了可用于农业科研与生产的RFLP,RAPD,AFLP,DNA指纹技术等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依靠提供准确、稳定可靠的DNA水平的遗传标记,已成为进行基因定位、资源分析、物种演化、品种检测、目的基因选择、强优势组合的设计和预测、遗传图谱的构建等的有力工具。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业的品种改良和种子鉴定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分子标记检测水稻耐盐性的QTL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利用特三矮2号/CB组合构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RI)。以60个RFLP标记检测142个纯系的基因型。在含有NaCl的电导率为12 dS/m的培养液中鉴定这些纯系的耐盐性。结果表明,RI群体的耐盐性出现超亲分离。构建了一张覆盖11条染色体、含52个标记位点的连锁图。仅检测到一个位于第5染色体的位点(RG13)显著与耐盐性有连锁。该位点的表型贡献率为11.6%。来自母本的该位点可提高耐盐性。分别对RG13与其它59个标记位点间的互作做检测,仅发现3对互作显著,即RG13×RG104; RG13×RG143; RG13×RG716。当来自母本的RG13分别与来自父本的RG104和RG143重组时,均明显提高耐盐性。分别来自母本的RG13和RG716能产生提高耐盐性的互作。这些基因互作结果为超亲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探明影响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因素,进一步拓宽现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本文对中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总结。主要包括形态水平、生化水平、分子生物学水平及多方法结合的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中国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最后对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土地盐碱化造成大豆产量大幅度降低。了解大豆耐盐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有助于挖掘盐碱地大豆产量潜力。迄今为止从耐盐大豆种质中已分离筛选出一批耐盐相关基因,其它植物中分离的耐盐基因有些也已被用于大豆耐盐研究,研究这些基因一方面可以揭示大豆耐盐机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豆耐盐性。为此,从近几年有关大豆耐盐基因的遗传、挖掘与筛选、分子标记、基因定位与克隆、转化及表达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对大豆盐胁迫耐受相关基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大豆耐盐相关基因的快速准确定位及耐盐高产新种质的发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