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36篇 |
免费 | 161篇 |
国内免费 | 4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39篇 |
农学 | 698篇 |
基础科学 | 651篇 |
415篇 | |
综合类 | 4434篇 |
农作物 | 590篇 |
水产渔业 | 260篇 |
畜牧兽医 | 1393篇 |
园艺 | 479篇 |
植物保护 | 2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87篇 |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279篇 |
2020年 | 219篇 |
2019年 | 273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289篇 |
2015年 | 328篇 |
2014年 | 420篇 |
2013年 | 471篇 |
2012年 | 593篇 |
2011年 | 628篇 |
2010年 | 648篇 |
2009年 | 499篇 |
2008年 | 568篇 |
2007年 | 488篇 |
2006年 | 403篇 |
2005年 | 420篇 |
2004年 | 409篇 |
2003年 | 330篇 |
2002年 | 232篇 |
2001年 | 268篇 |
2000年 | 188篇 |
1999年 | 143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469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源大肠杆菌的遗传进化关系,明确其与人和其他动物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采集来源于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的60份临床健康成年牦牛肛门棉拭子样本,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通过常规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和16S rRNA PCR检测的研究,确定49株为大肠杆菌。对其中9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16S rRNA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菌株组内同源性为98.8%~99.9%,与GenBank中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94.0%~100%。结果表明,牦牛源大肠杆菌与牛源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近,与羊源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远,与人、猪、鸭、鸡源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其中有2株菌与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和志贺氏菌聚为一支,从遗传进化的关系看其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潜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水貂的系统发育关系,对金州水貂的12S 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长度为450 bp。结果表明,金洲水貂的12S rRNA基因与伶釉的同源性为92.48%,与林釉的同源性为91.83%,与北美水貂的同源性为90.99%,与獾的同源性为90.99%。 相似文献
104.
为深入研究肠道细菌在蜱的生理学和传播病原上的作用,本研究进行了长角血蜱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按照细菌传统分离方法并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获得7个分离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显核菌属(Caryophanon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和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5个菌属。 相似文献
105.
甘肃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鉴定及RAPD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鉴定引起甘肃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掌握其基因型情况。利用16S、23SrRNA保守序列PCR扩增对乳房炎奶样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并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表明,310份奶样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株,RAPD结果显示这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得到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扩增产物在2~7条带之间,具有多种带型组成。通过聚类分析100株菌产生11个基因型,其中Ⅰ型4株,Ⅱ型4株,Ⅲ型10株,Ⅳ型13株,Ⅴ型7株,Ⅵ型24株,Ⅶ型16株,Ⅷ型6株,Ⅸ型4株,Ⅹ型10株,Ⅺ型2株。Ⅵ型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不同牛场各基因型菌株分布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说明牛场的环境与养殖条件对病原菌流行传播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结果对地区性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107.
神经肽S及其受体在猪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神经肽S(NPS)及其受体(NPSR)mRNA在猪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NPSmRNA在胸腺、脾、空肠淋巴结和软腭扁桃体中均有表达,且在脾和胸腺中的表达水平较高;NPSR mRNA在脾脏的表达水平最高。进一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NPS在猪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定位进行了研究,在猪脾脏和空肠淋巴结均有NPS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但在软腭扁桃体和胸腺中未见NPS免疫阳性细胞。再进行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免疫接种后不同时间(3、7、14 d)NPS及其受体mRNA在猪免疫器官中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PS mRNA和NPSR mRNA在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均有表达,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但对照组无明显的升高和下降现象。上述结果提示,猪NPS可能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8.
“3S”技术在草地鼠虫害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益严重的草地鼠虫害,己成为引发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威胁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3S"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技术手段,具有探测范围广、信息量大、成本低、受地面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影响小等特点,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这一技术与地面调查资料的结合,不仅加快了对草地资源的宏观监测速度,而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草地鼠虫害的变化动态。结合鼠虫害发生的特点,重点概述了运用"3S"技术对草地鼠虫害进行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3S"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新型水溶性ABT6号在牧草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科院最新研制的水溶性ABT6号生根粉比以往醇溶性生根粉,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又节省费用。经试验,ABT处理浓度以200ppm为最适宜;浸种处理增产11.32%-21.64%,喷施处理增产7.43%-13.52%,投产比分别为1:18.6-1:9.8。ABT无毒、无公害,安全可靠,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可以在草地建植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采用RT-PCR方法从鸭源呼肠孤病毒DRV—GZ株中扩增出了S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验证后转化入表达宿主菌Rosetta^TM2(DE3)plysS,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菌可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000的重组融合蛋白,在浓度为0.6mmol/L的IPTG诱导4h的情况下表达效果最好。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产物经Ni柱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分析,所纯化的蛋白能与抗呼肠孤病毒DRV—GZ株阳性血清进行特异性的免疫印迹反应,证实表达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