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2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林业   332篇
农学   532篇
基础科学   222篇
  765篇
综合类   2575篇
农作物   364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作物株型改良是提高收获指数和产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其复杂的遗传调控机制,以373份甘蓝型油菜组成的自然群体为基础,对4个株型相关性状(株高、第一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和主花序长度)进行多环境下表型鉴定,组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株型的遗传调控进行解析.研究表明,PCA可以合理地解释株...  相似文献   
42.
文章对收集的版纳省藤家系进行苗期生长变异的观察,结果发现:家系间根长和芽长及叶片数和最大叶长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叶片数和最大叶生长与气温关系显著,叶片数和最大叶生长趋势相似,移苗后的2、3个月生长最快,12月至次年的2月生长缓慢;主成分分析选出6个优良家系,其中4个分布在勐腊尚勇地区。  相似文献   
43.
风成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指标的提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SS11.5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西部末次冰期沉积的宁夏中卫冰沟剖面和兰州沙金坪剖面的粒度进行了环境敏感粒度指标的提取,沙金坪剖面和冰沟剖面的环境敏感粒级分别为24.70-27.90μm、62.47-68.97μm,冰沟剖面的阈值基本是砂粒级标准(>63μm),冰沟剖面由于距沙漠源区更近,受物源影响更大而使敏感组分更粗,不同地区的环境敏感粒度指标存在差异。另外,不同数学方法提取的指标也存在差异,数学方法的运用必须考虑其数值所表示的物理机制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44.
土壤水分是影响水文、生态和气候等环境过程的重要参数,而微波遥感是农田地表土壤水分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波遥感反演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受植被覆盖影响较大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和GA-BP神经网络(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首先对Sentinel-1微波遥感数据和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21个特征参数;然后采用差分进化特征选择(Differential Evolution Feature Selection,DEFS)算法从21个特征中选出包含10个参数的最优特征子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将特征子集进行降维;之后建立BP神经网络,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对BP网络的节点权值进行优化,使用降维后的特征矩阵和部分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对BP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好的GA-BP网络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进行反演,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精度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反演结果的决定系数为0.789 3,均方根误差为0.028 7 cm~3/cm~3,相比单纯使用GA-BP神经网络,加入DEFS和PCA之后决定系数提高了0.215 7,同时均方根误差降低了0.029 5 cm~3/cm~3。该结果展示了DEFS和PCA算法在土壤水分反演最优特征集选择的有效性,为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臭氧(O3)预处理结合氮气(N2)气调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以4种不同方式(O3/N2、O3/Air、对照/N2、对照/Air)对稻谷进行处理,并在14℃和相对湿度75%的储藏条件下,对储藏期间稻谷微生物指标、理化特性和感官评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稻谷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P<0.05...  相似文献   
46.
毕节地区烤烟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毕节烟区8个主产烟县所产烤烟烟叶C3L、C3F的10个常规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全区烤烟除钾离子和氯离子含量略偏低外,蛋白质、总氮、烟碱都处于合理水平,化学成分协调性好;县际间除氯离子(赫章、金沙平均最高,0.35%,威宁最低0.20%)、钾离子(大方1.84%,毕节市1.37%)和烟碱(金沙最高3.02%,赫章最低1.62%)差异较大外,其余化学成分差异不太大。  相似文献   
47.
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为例,验证了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揭示了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与铜鼓岭自然保护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具体体现在资源环境子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8.
乳酸菌发酵作为果蔬汁的一种绿色加工技术,不仅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还可以转化其中的活性物质,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该研究以湖北杂交枸杞为原料,使用6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发酵乳杆菌)进行发酵,研究发酵前后枸杞果汁理化特性、主要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理想的发酵菌株。结果表明,6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活菌数均能达到10.0 lg CFU/mL以上。发酵后的枸杞果汁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产酸能力更强,发酵后总酸含量达6.74、6.07g/kg。与未发酵枸杞果汁相比,经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发酵的枸杞果汁中总酚含量增加了13.76%~28.07%,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6种乳酸菌发酵后枸杞果汁中总黄酮含量增加了55.80%~161.97%。发酵枸杞果汁的抗氧化活性与发酵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函数显示经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发酵的枸杞果汁品质更优,适宜作为开发枸杞高值化绿色加工饮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49.
[目的]科学评价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安全等级,为提高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科学性、整体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通过PSR模型遴选16个与黄河兰州段相关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黄河兰州段2014-2019年数据为基础,采用GRA-PCA组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可拓模型得到其突发水污染安...  相似文献   
50.
为了改善奶酪品质,奶酪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添加脂肪酶或者产脂肪酶乳酸菌来提升产品品质。该研究以前期筛选的4株高产脂肪酶乳酸菌为发酵剂,分别随机选取3株乳酸菌复配制作酸凝奶酪。试验组:A组T1-5和T1-3属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H1-6属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B组H1-6、T1-5、B2-5属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组H1-6、T1-3、B2-5,D组T1-3、T1-5、B2-5,对照组(E组)(添加商业发酵剂),分析发酵剂对传统奶酪pH值、滴定酸度和脂肪氧化情况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奶酪中脂肪酸变化、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Chromatography,GC-IMS)分析奶酪中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A,B,C,D组4组奶酪的pH值、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值)明显低于E组(对照组)(P < 0.05),A,B组奶酪滴定酸度比对照E组高(P < 0.05);A,B,C,D组奶酪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E组(P < 0.05);4个试验组样品中亚油酸(C18∶2n6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E组)(P < 0.05)。GC-IMS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A、B组奶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多,且相似度较高,其中2-庚酮、丁醛、乙酸丁酯是主要呈味物质;C、E两组奶酪中风味物质比较相似,风味物质主要以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为主;D组与其他4组有所差异,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乙酸丁酯、3-辛酮、庚醛等。结合感官评定,A、B两组奶酪整体风味和口感较好,评分较高。筛选得到的产脂肪酶乳酸菌可以作为发酵剂用于提升新疆传统奶酪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