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980篇
农学   385篇
基础科学   10篇
  226篇
综合类   2142篇
农作物   122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686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t\t\t\t目的\t\t\t\t\t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近年来深受重视的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能源,具有固氮、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等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内生菌可增强宿主植物合成活性物质的能力,甚至它们本身也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近的生物活性物质。\t\t\t\t\t\t\t\t\t\t\t\t\t方法\t\t\t\t\t以传统药用植物滇重楼(Pair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从滇重楼地下块茎中分离得到23株内生菌,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之后与滇重楼组培苗进行共生培养,一段时间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培苗的皂苷含量。\t\t\t\t\t\t\t\t\t\t\t\t\t\t\t\t\t\t结果\t\t\t\t\t最终筛选出2株对滇重楼组培苗皂苷含量有促进作用的菌株。\t\t\t\t\t\t\t\t\t\t\t\t\t结论\t\t\t\t\t人参生柱隔孢和木霉菌能促进滇重楼皂苷类活性成分的积累。\t\t\t\t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究百合对亚低温和干旱的耐受能力,以‘黄美人’百合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亚低温和干旱胁迫对百合生长指标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和亚低温处理的株高增长速率与CK差异不显著,而亚低温干旱交互处理显著低于CK。单一胁迫和复合胁迫处理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且低温干旱交互处理根冠比最大。2个单一胁迫相比,亚低温对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干旱。亚低温和干旱胁迫单一处理时叶片的厚度显著大于CK,而亚低温和干旱胁迫复合处理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低于CK。干旱胁迫下海绵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偏相关,亚低温胁迫下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与栅海比呈显著正偏相关和显著负偏相关。按照主成分综合评分,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旱处理>CK>亚低温处理>亚低温干旱处理。轻度干旱胁迫下百合能通过增加根生物量分配和叶片厚度来减轻伤害,而亚低温和亚低温干旱交互处理对百合的伤害较大,显著抑制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3.
以蒙古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和F. acuminatum)为互作体系,测定苯丙烷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黄芪抗根腐病菌侵染机制的信息,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幼苗浸根法接种病菌,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F. solani侵染黄芪后,PAL和C4H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并在7、21天出现2个酶活高峰;4CL活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7、21天时也显著高于对照。F.acuminatum侵染黄芪后,PAL、C4H和4CL的活性均在21天显著高于对照。可见2种病原菌在侵染黄芪过程中,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被不同程度地激活,但2种病菌激活各酶的时间和规律有所差异,表明黄芪对这2种病菌的抗性机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94.
杏鲍菇干制的非硫护色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杏鲍菇干制过程中的褐变问题,本文选用焦亚硫酸钠、EDTA-2Na、乙酸锌、氯化钠、氯化钙、维生素C和柠檬酸7种护色剂对杏鲍菇进行护色处理,然后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干制。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始温35℃,以5℃/h的速度升温,至60℃条件下保持1 h,再逐渐降温至50℃的干制方法有利于杏鲍菇的脱水以及色泽的保持。非硫护色剂中,以柠檬酸和维生素C护色效果最好,EDTA-2Na和氯化钠的护色效果次之,它们的护色效果都好于焦亚硫酸钠。复合护色剂最优的参数组合为0.2%柠檬酸+0.3%维生素C+1%氯化钠+0.15%EDTA-2Na,且优于单一护色剂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野芥菜向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基因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经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证明,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并表现出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对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及营养生长情况和野芥菜没有明显差异,但结实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是0.50和0.61。分别以两种F1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结实仍然很低,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与野芥菜回交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只有0.35和0.33。上述结果表明,野芥菜基因流动到两种抗性油菜的可能性均比较小。  相似文献   
996.
南方红豆杉容器苗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苗龄为180d的南方红豆杉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以欧氏距离法对初始分级结果进行修改,经临界值的确定,得出以下分级标准:Ⅰ级苗:树高≥16.5 cm,地径≥0.18 cm ;Ⅱ级苗:16.5 cm>树高≥9.8 cm,0.18 cm>地径≥0.14 cm ;Ⅲ级苗:树高<9.8 cm,地径<0.14 cm.  相似文献   
997.
刺嫩芽、蕨菜加工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刺嫩芽、蕨菜加工过程中各阶段叶绿素含量的结果表明,蕨菜鲜样、第1次腌制、第2次腌制、成品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是328.41、88.95、90.60、47.73ng/g,刺嫩芽鲜样、第1次腌制、第2次腌制、成品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是482.05、157.96、111.14、62.41ng/g。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山西省是我国酸枣集中分布区之一,开展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方法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酸枣中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对山西省14个酸枣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居群动态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筛选得到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用于开展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相关研究。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的长度为199~846 bp,分离位点数目和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分别为37和0.857,表明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多样性较高。中性检验表明:所有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山西省酸枣表现出产高的遗传多样性(π=0.007 20,θw=0.009 25),这与高度异交及居群历史动态有关。失配分布分析表明:山西省酸枣在进化历史上经历过居群持续扩张,这与黄土高原地区受第四纪冰期循环影响小有关。STRUCTURE分析表明:山西酸枣居群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AMOVA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Fst=0.145),居群内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85.48%)。Mantel test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r=0.177 5,P=0.216.)。 结论 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可以应用于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学研究。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999.
建鲤自交及与黄河鲤正反杂交子代的生长比较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建鲤、黄河鲤为亲本,建立了建鲤自交JL(建鲤♀×建鲤♂)、正交JH(建鲤♀×黄河鲤♂)、反交HJ(黄河鲤♀×建鲤♂)3个试验组合,PIT标记后在养殖157、398、598 d时测定生长参数.结果表明:(1)157、398 d时增重率均为HJ>JH>JL,HJ与JL差异显著(P<0.05);598 d时JL>JH>HJ,子代差异不显著(P>0.05).(2)体长、体重的变异系数在157、398 d 时HJ>JH>JL,598 d 时JL>HJ>JH.体长的变异系数小于体重的变异系数.(3)肥满度随养殖时间增加而增长,JL的肥满度最高并与JH、HJ差异显著;(4)雌、雄鱼生长差异显著,雌鱼生长始终快于JL;雄鱼仅在157 d时有优势,398、598 d时杂种优势衰退.(5)在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上,398 d时子代均以体长的决定系数占主导;598 d时HJ(♀)、JL(♀)中体高的决定系数占主导,JL(♂)、HJ(♂)、JH(♀)中体长的决定系数占主导,JH(♂)中体长、体高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差异很小.(6)养殖时间对体重的差异显著性、绝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体长、绝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重变异系数、生长指标及肥满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鱼的不同交配组合和不同性别对上述生长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该研究分析了稻田养殖建鲤的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了解建鲤在贵州省稻田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试验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测定了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的营养。结果表明: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58%±0.31%,粗灰分含量2.20%±0.03%,粗脂肪含量为2.39%±0.06%,粗蛋白含量为21.02%±0.21%。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83.47%±1.17%,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比34.29%±0.11%,非必需氨基酸占49.18%±0.23%,鲜味氨基酸占31.29%±0.64%,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9.12%,均符合FAO/WHO的评价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6.40%。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0.65%、37.51%、31.87%;∑SFA:∑MUFA∶∑PUFA比例为1∶1.22∶1.04,ΣPUFA n-6∶ΣPUFA n-3为1.38。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常见稻田养殖品种,稻田养殖的建鲤营养成分均衡,以期为稻田养殖建鲤以及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