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71篇
  151篇
综合类   1272篇
农作物   1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07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果实采摘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操作,纯人工操作虽然在采摘过程中能够对果实进行保护,但采摘果实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作业危险的问题,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采摘机和摘果平台,虽可提高采摘效率,但基于果树种植密度较大、果实生长高度不一及大小各异的特性,使用此类采摘机和摘果平台经常使果实在采摘过程中容易造成果实损伤而影响其外观品质,且采摘系统制造成本较高。目前也设计出各种果实机械采摘器,虽然成本得以降低,但存在携带不便或操作复杂或只局限对果树一定高度范围内果实采摘或对果实保护度不够等种种问题,导致果实采摘操作不便、效率较低且采摘质量较差。因此,发明一种可配合人工操作进行果实采摘的便携式简易便捷型机械工具显得极其重要。我们发明了一种便捷剪式摘果器,通过铰接杆带动摘果碗剪切刀片闭合剪断果蒂,从而实现果实的快速且安全采摘。该摘果器属纯机械设计,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便携性好,操作方便快捷,成本较低,很适合在我国果实采摘领域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为探明不同地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西省南丰县和南城县平地与丘陵地南丰蜜橘为材料,对单果重、果形指数、色泽、化渣性、Vc及糖酸组分等风味品质进行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丘陵地果实单果重、横纵径、Vc、可溶性糖和糖组分等高于平地果实,而可滴定酸、果形指数和酸组分则相反。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表明①等权:南丰丘陵地>南丰平地;南城丘陵地>南城平地;②加权:南丰丘陵地>南丰平地;南城丘陵地>南城平地。因此,平地与丘陵地的南丰蜜橘果实品质存在差异,丘陵地明显优于平地。  相似文献   
53.
以‘天赐五号’、‘天赐八号’、‘蓝金’和‘奥尼尔’等4个蓝莓品种作为授粉品种,对‘灿烂’兔眼蓝莓进行异花授粉,以‘灿烂’兔眼蓝莓自花授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授粉品种对着果率、果实品质和果实外观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灿烂’兔眼蓝莓生产栽培选择适宜授粉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4个授粉品种与‘灿烂’间都具良好的亲和性,对着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总酸含量、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萼洼、果蒂、萼片、果形和果梗分离等性状均有显著影响。虽然‘天赐八号’授粉后着果率显著低于‘天赐五号’、‘蓝金’,但其着果率仍可以达到70%以上,同时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总酸含量、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等亦显著优于其他授粉品种,这表明‘天赐八号’为‘灿烂’最佳授粉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54.
果实袋对黄冠梨果皮Ca含量和花斑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冠梨果实套袋后果皮Ca素积累明显降低,不同的果实袋会影响到黄冠梨花斑病的发生,花斑病发病率与果皮Ca素营养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5.
近几年来‘王林’苹果苦痘病的发病率较高,为了探索防治办法,2018—2019年在瓦房店市驼山乡大魏村‘王林’苹果园进行施用“聚能螯合钙+硅”+生物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第1年好果率达到90.2%,比对照提高15.0%;第2年分别为96.82%、22.23%。病果的病斑数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6.
通过分析评价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资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同时构建核心种质,为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EST-SSR引物和9个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对收集的12个刺梨自然居群(共102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原贵州省32份初级核心种质,采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进一步构建西南地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黔西(QX)居群拥有最高的Shannon信息指数I=0.6965,基因多样性指数h=0.3935,多态位点百分率p=84.62%;而古丈(GZ)居群则无论在分子数据还是表型数据都表现为遗传多样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刺梨居群内遗传变异在87%以上,居群间基因流Nem在3.5以上、平均Nei’s遗传距离(GD)0.223。构建的19份核心种质等位基因保留率和稀有等位基因保留率均为100%,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西南地区野生刺梨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具有基因交流频繁、Nei’s遗传距离小等特点,构建的19份核心种质从等位基因保留率、稀有等位基因保留率及地理分布均能够较好地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自然居群以黔西(QX)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因此,野生刺梨的保护策略可采用就地保护黔西(QX)居群与迁地保护19份核心种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7.
黑木耳产业对栎木资源的依赖是该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突出表现,因而选取果树替代传统栎木是促进黑木耳产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潜在途径。本文选取苹果树木屑、桃树木屑、桔树木屑和核桃树木屑为黑木耳主要栽培基质,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色泽以及锁状联合数目等指标考核最佳果木木屑袋栽基质。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在桃树木屑袋料基质上生长最好,生长速度(5.62 mm/d)比对照组(5.24 mm/d)提高了7.25%;菌丝生长势较好,边缘整齐、浓密、色泽洁白且锁状联合数目较多;选取78%、82%、86%和90%等4个不同桃树木屑配比,通过不同袋料基质对桃树木屑黑木耳袋栽基质进行优化研究,最佳果木黑木耳袋栽基质配方为:桃树木屑78%、米糠19%、红糖1.5%、石膏粉1%、石灰粉0.5%,此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速度(10.06 mm/d)比对照组的生长速度(5.88 mm/d)提高了71.09%,且锁状联合数目最多。本研究结果表明,桃树可替代栎木进行黑木耳袋料栽培,为黑木耳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渗灌在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渗灌对樱桃番茄生育期、产量、品质和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可有效提高樱桃番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并降低用水量.渗灌条件下,樱桃番茄提前上市5 d,用水量比膜下灌溉少10.96%,水分生产率提高5.61 kg/m3;产量提高2878.5 kg/hm2,平均单果重提高1.598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365%.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黄腐酸钾作为一种腐植酸类肥料对大棚杨梅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18生盛果期大棚东魁杨梅树为材料。设秋季基肥施用矿物源黄腐酸钾200 g/株处理和清水对照(CK)。结果表明:基施黄腐酸钾处理与CK相比,春梢梢长、梢粗、叶长、叶宽、叶厚和叶绿素SPAD值分别增加36.16%、-1.23%、13.09%、-0.41%、26.23%和0.77%,梢长、叶长、叶厚的差异显著;大棚杨梅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分别增加6.03%、3.69%、5.74% 、5.32%、1.15%和6.26% ,总酸含量降低9.42%,除总黄酮含量外均为差异显著,口感和外观得到显著改善。基施黄腐酸钾能有效促进杨梅营养生长,明显改善杨梅果实品质,在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stringency in the skin and flesh were determined among the cultivars and local collections of hardy kiwifruit with a ploidy variance found in Japan.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in the skin and flesh were 2.66 and 0.18 g 100 g−1 FW,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large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in the skin in the range of 1.3–5.0 g 100 g−1 FW. Kochi (tetraploid), while Gassan and ‘Mitsuko’ (hexaploid) contained a larger amount of total phenolics. High astringency was found in Gassan, ‘Mitsuko’ and ‘Hoko’ (hexaploids) and Kochi.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phenolics in the flesh were (+)-catechin, chlorogenic acid, rutin, (−)-epicatechin and querce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