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6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9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7篇 |
农学 | 98篇 |
基础科学 | 322篇 |
234篇 | |
综合类 | 517篇 |
农作物 | 63篇 |
水产渔业 | 33篇 |
畜牧兽医 | 83篇 |
园艺 | 48篇 |
植物保护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 view of the vehicle cornering or path changing under ultimate handling maneuver, a 3-DOF nonlinear vehicle dynamics model which takes the vehicle lateral velocity, yaw rate and body roll angle as the State variable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ynamic analysis, the method which using additional yaw moment produced by different longitudinal braking force among each wheels to improving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is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 sideslip angle as one of the vehicle state variables is difficult to measuring, the sideslip angle estimation based on vehicle dynamic model and kinematics is designed. And the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iding model control, the combining sliding model control system is founded, which taking the vehicle yaw rate and body side-slip angle errors between the estimated and the real as the input variables, and taking the braking torque and the steering angle as control ai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ro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ehicle lateral handling stability. 相似文献
62.
蔡卓洁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9,(3):23-28
以小排量汽油机作为性能提升开发分析及试验研究对象,主要从小排量汽油发动机的进、排配气机构方面进行方案的研究与讨论并提出了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发动机裸机排放标准的前提下,该方案既能使发动机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又能使怠速稳定性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63.
水稻根系分布与叶角关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1983—1984年,通过群体水培、土培试验,在控制水稻根系不同分布空间形状情况下,研究了叶角与根系分布的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如下:1.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叶角较小,叶片趋向于直立;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叶角较大,叶片趋向于披垂。2.叶角的大小同时受叶片大小的影响,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较大的叶片更易披垂,叶角更大,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锥圈倾角和下锥管倾角对梭锥管内水沙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PIV测试结果一致基础之上,建立了5个不同锥圈倾角和7个不同下锥管倾角的梭锥管模型,采用层流方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浑水含沙浓度为5kg/m3时各个梭锥管内部的泥沙浓度和速度场,详细对比分析了不同倾角下梭锥管内的速度场和浓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上锥管结构尺寸、锥圈间距不变的条件下,锥圈倾角β与下锥管倾角γ相等且等于45°时,梭锥管水沙分离效果最好,在该角度下锥圈上表面泥沙滑动至排沙通道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梭锥管水沙分离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5.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挖掘机工作装置姿态测量方法。使用工业相机获取工作装置侧视图像,采用鞍点检测方法快速捕捉工作臂上的人工靶标;将靶标间的固定几何尺寸关系作为约束条件筛选出靶标中的鞍点并计算相应工作臂的姿态角;通过预判靶标的运动范围以缩小图像检测区域,提高算法处理速度。试验表明,与挖掘机上原有的拉线传感器测量系统相比较,动臂和斗杆姿态角动态测量偏差分别小于1°和2°,处理每帧工作装置运动图像平均用时在100 ms以内,验证了该方法对挖掘机工作装置姿态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根据轴流泵进口导叶片的设计要求,设计了可调进口导叶并开展了不同安放角进口导叶轴流泵装置的三维定常数值计算,获取了进口导叶对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调节的综合特性曲线,建立了带可调进口导叶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预测的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数学模型。依据数值计算结果和速度三角形分析了可调进口导叶对转轮及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口导叶安放角0°时,相比不带可调进口导叶的轴流泵装置,在高效区及小流量工况时带进口导叶泵装置的能量性能变化很小,大流量工况时进口导叶的水力损失较大进而导致带进口导叶泵装置的效率下降幅度较大。随进口导叶安放角由0°逐渐向正角度增大时,泵装置的最优工况向小流量方向偏移,泵装置的流量效率曲线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随进口导叶安放角由0°逐渐向负角度减小时,泵装置的最高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泵装置的最高效率点对应的流量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7.
基于2DVD的非旋转折射式喷头水滴直径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基于三维视频粒子测量原理的视频雨滴谱仪(Two-dimensional video disdrometer,2DVD)对喷灌机中常用的Nelson D3000型喷头在多个工作压力下水滴直径沿射程的分布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水滴直径沿射程的变化趋势及水滴速度、水滴角度与水滴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滴直径与射程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在距离喷头相同测点处,水滴直径随工作压力的升高而减小,而射程末端的水滴直径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水滴速度随水滴直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对数关系;水滴落地时与地面夹角(简称水滴角度)随水滴直径增加呈减小趋势,水滴直径小于1.0 mm时,50、100、150和200 kPa工作压力下,与地面夹角为90°的水滴个数占总水滴数的比值分别为90.46%、84.46%、89.91%和89.15%,其余水滴与地面夹角在30°~89°之间,水滴直径在1.0~2.25 mm范围内,水滴角度随水滴直径的增加迅速减小,水滴直径大于2.25 mm时减小趋势变缓,4个工作压力下最大直径水滴落地时与地面夹角平均值为45°;工作压力对于水滴直径与速度、水滴直径与角度之间的关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8.
69.
球形接头调角度应用于坡地喷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喷灌中,由于喷洒图形的改变影响了喷洒均匀性,改变立管倾角和改变喷头仰角成为必要,利用球形接头可方便地实现角度调节.通过对10PXH喷头转动均匀性分析,坡地上射程分析以及坡地上径向水量分布试验,给出球形接头的调节范围,以及在不同地形坡度情况下,球形接头合适的调节角度,用于改善坡地喷灌的质量. 相似文献
70.
采用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气液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热质传递特性,在模型中添加了表面张力源项和气液相间传质源项.为了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气液叉流试验.对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热质传递过程进行了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无量纲壁面温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表面张力、固液接触角、液膜流量等因素对液膜流动侧形和热质传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表面张力从0.014 N/m增大到0.072 N/m的过程中,液膜覆盖面积由82.7%减小到73.2%;固液接触角从30°增大到60°的过程中,液膜覆盖面积由80.6%减小到69.4%;液膜流量越小,液膜厚度越小,越有利于液膜的蒸发;相反,较高的液膜流量会使液膜厚度增大,阻碍了液膜蒸发,从而使外掠过液膜的单位体积空气含湿量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