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2篇
  26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观测了苹果(金冠)、梨(鸭梨)、山植(面值)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表明,Li2SO4的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抑制程度越大,Ca2+和肌醇可不同程度地逆转上述效应。因此认为,细胞内一定量的肌醇和Ca2+是果树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所必需的,并对维持正常的肌醇磷脂代谢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2.
The magnesium ion (Mg2+) is the most abundant divalent cation in living cells, and it plays essential roles in various cellular functions. Mg2+ homeostasis in plant cells is crucial for plant growth. The MRS2/MGT family of proteins localise to various membranes, and they function during Mg2+ transport in plants, but their functions are largely unknown in fruit trees.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a genome-wide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MGT gene family members in the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 Sixteen MGT genes were identified. Analysis of the activity of pear pollen showed that a low-concentration magnesium ion treatment was beneficial for pollen germination and pollen tube growth. None of the 16 MGT genes were expressed in any unique tissue, including pollen, and their expression in magnesium-treated pollen varied greatly, where PbrMGT7 was the most sensitive and it was tested as a representative. PbrMGT7 could functionally complement a bacterial strain deficient in Mg2+, thereby indicating a role in magnesium transport. A co-localisation experiment confirmed that PbrMGT7 was localised in the mitochondria, which suggests that PbrMGT7 could mediate Mg-trafficking between the mitochondria and cytosol.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brMGT7 is related to Mg2+ homeostasis during pear pollen tube growth.??  相似文献   
43.
梨自交不亲和强度不同品种花柱S糖蛋白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提取梨( Pyrus) 自交不亲和强度不同品种花柱可溶性蛋白质, 应用等电聚焦电泳法在凝胶板上分离出S 糖蛋白, 用图像解析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 花柱总S 糖蛋白含量因品种而异, 自交不亲和强、弱及自交亲和的品种每1 􀀁g 花柱可溶性蛋白中含总S 糖蛋白分别为􀀂1. 3 ng 、0. 7 ~ 0. 9 ng、 0. 7 ng 。不同的S 基因所表达的S 糖蛋白量差异显著, 即使是同一S 基因所对应的S 糖蛋白量也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44.
水分胁迫下梨、枣和葡萄叶片中甜菜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表明, 在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梨、枣和葡萄3 种果树叶片中均含有甜菜碱, 其中枣最高, 梨次之, 葡萄最低; 轻度水分胁迫诱导了梨成龄叶中甜菜碱水平增高将近1 倍; 枣和葡萄叶片中的甜菜碱水平对水分胁迫基本没有响应; 梨在水分胁迫下诱导的甜菜碱主要是由叶片独立合成的。  相似文献   
45.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梨12 个杂交组合和138 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研究几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 结果如下: 栽培品种果实含糖量集中在6 %~9 % , 平均为7. 39 %; 果实含糖量表现为数量性状, 呈正态分布, 杂种后代果实含糖量主要分布在6 %~10 % , 平均为7. 8 % , 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0. 8 %。栽培品种含酸量介于0. 08 %~0. 74 % , 平均为0. 238 %; 杂种后代果实含酸量为数量性状, 组合遗传传递力平均为69. 2 %。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类共16 种化合物。杂种后代果实中发现了其亲本果实中所没有的戊醇成分。果实肉质性状表现为质量性状, 脆肉对软肉为显性。杂种后代表现为果点变大、密, 果柄变长, 果汁变少, 果皮厚度相当于亲中值。  相似文献   
46.
作者对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近40年来育种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包括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等不同育种方法及在梨果实性状遗传规律方面取得的成就等。并对未来的育种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梨幼果表皮果点形成的组织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宏  贾湘汴 《果树学报》2002,19(1):62-63
梨幼果期皮层细胞组织具有荧光物质,采用活组织切片和荧光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梨幼果表皮气孔转变为果点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细胞结构的变化,并根据皮孔细胞组织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了栽培中减小果点形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应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定位Ca2+的方法,以及在梨生理研究中的具体步骤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固定液中加焦锑酸钾处理进行制样,梨树不同器官或组织细胞中的自由态Ca2+,都能生成焦锑酸钙在原部位沉淀,经染色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黑色颗粒,而固定液中不加焦锑酸钾处理的则没有这种颗粒。再进一步用Ca2+的专一性鳌合物EGTA进行处理,检查这些黑色颗粒是否消失,以证实黑色颗粒就是Ca2+,从而可对Ca2+进行定位标记。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及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其被标记的Ca2+密度和场所是不同的,可通过其动态变化来探讨它的作用机理。还对用此方法定位Ca2+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连续2年对8~9年生黄冠梨树采用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树盘1/2区域交替灌溉较常规灌溉用水量减少2/5,其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常规灌溉,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灌溉,2者之间的光合速率、产量和单果重不存在显著差异。树盘1/2区域固定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介于2者之间,但产量和单果重与2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0.
根癌农杆菌介导Cry1Ac基因转化‘雪青’梨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雪青’梨叶片愈伤组织为外植体, 经根癌农杆菌介导将CaMV35S启动子调控下的Cry1Ac基因导入‘雪青’梨。698块愈伤组织和231个Kanr芽与携带表达载体质粒pBX203的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共培养3 d后, 转入含50 mg·L-1 Kan的筛选培养基培养30 d, 15 d转接1次。结果表明,在MS + 5 mg·L -1 6-BA + 0.1 mg·L-1 IAA筛选培养基中, Kanr芽率为34.24% , 在1/2MS + 2 mg·L-1 IBA+ 0.5 mg·L-1 6-BA + 500 mg·L-1AC筛选培养基中, 15.58% Kanr芽生根。共获得再生植株32株, 经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 其中4株的基因组已成功导入和整合Cry1Ac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