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86篇 |
免费 | 696篇 |
国内免费 | 16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34篇 |
农学 | 1413篇 |
基础科学 | 315篇 |
2356篇 | |
综合类 | 6162篇 |
农作物 | 1077篇 |
水产渔业 | 692篇 |
畜牧兽医 | 4173篇 |
园艺 | 1322篇 |
植物保护 | 7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49篇 |
2022年 | 483篇 |
2021年 | 642篇 |
2020年 | 584篇 |
2019年 | 703篇 |
2018年 | 463篇 |
2017年 | 694篇 |
2016年 | 860篇 |
2015年 | 790篇 |
2014年 | 877篇 |
2013年 | 1005篇 |
2012年 | 1234篇 |
2011年 | 1334篇 |
2010年 | 1154篇 |
2009年 | 1185篇 |
2008年 | 992篇 |
2007年 | 1096篇 |
2006年 | 923篇 |
2005年 | 651篇 |
2004年 | 526篇 |
2003年 | 412篇 |
2002年 | 319篇 |
2001年 | 259篇 |
2000年 | 252篇 |
1999年 | 230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6年 | 9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西选二号为试材,运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种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筛选出适宜于西选二号植株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诱导和植株生根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MS+0.5 mg·L-16-BA+0.1 mg·L-1NAA作为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可以获得92%的愈伤组织诱导率.MS+3.0 mg·L-16-BA +0.1 mg·L-1NAA可作为芽诱导培养基,其芽分化率为90%.使用芽诱导培养基,附加0.6 mg·L-1GA3作为增殖继代培养基为宜.在1/2MS+1.0 mg·L-1 IBA+0.2 mg·L-1NAA培养基中,芽苗诱导生根效果较佳.小植株炼苗移栽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白细胞介素-2(pIL2),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含猪IL-2基因的重组质粒pGEM-pIL2为模板,PCR扩增IL-2基因。将猪IL-2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GST-pIL2,并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试验测定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以含有猪IL-2基因的重组质粒pGEM-pIL2为模板,PCR扩增出1条约420bp的带。所获重组质粒pGEX-pIL2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含有目的片段,且连接、构建正确。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ku的GST-pIL2,Western-blot证实GST-pIL2能与兔抗猪IL-2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达蛋白经薄层层析扫描分析,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MTT试验证实,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后能极显著促进猪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猪IL-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表达的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旨在探究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NADH氧化酶NOX2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Mb湖北分离株(Mb Hubei-1 strain)nox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获得Mb临洮分离株的nox2基因,在测序及序列优化的基础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nox2,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诱导表达,进而对表达产物rMbNOX2的酶促活性、免疫原性,NOX2在Mb内的分布,rMbNOX2抗血清的补体介导体外杀菌活性和对Mb黏附宿主细胞的抑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b临洮株nox2基因全长1 350 bp,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的Mb nox2基因序列比较,除Mb JF4278株相似性为97.93%外,其余均为99.93%。SDS-PAGE结果显示,优化的nox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rMbNOX2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 ku,且具有良好的酶促活性;ELISA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MbNOX2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Mb NOX2在细胞浆中的分布多于细胞膜;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试验及黏附抑制试验证实,rMbNOX2抗血清具有明显的补体介导杀支原体活性,并可有效抑制Mb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本研究为深入探讨Mb NOX2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以水溶液体系作为对照,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W/O型微乳液体系中水杨酸(SA)和水杨酸甲酯(MS)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性能.结果发现,在水浴时间为20min、pH值为8.20和邻苯三酚加入量适宜的情况下,W/O微乳液体系中SA、MS对·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72.92%、81.47%.微小的pH值变化会引起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显著变化,电解质溶液对其也有明显的影响,但对SA、MS清除·O2-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6.
稻田生态系统氧化亚氮(N_2O)排放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氮(N_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稻田是重要的N_2O排放源,追踪稻田N_2O产生及排放关键过程的微生物调控机制,可以为农田土壤氮素循环研究以及稻田N_2O减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微生物调控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稻田N_2O排放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我们在过去十年的研究中,依托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水稻田淹水-落干和施肥为关键过程,从水稻根际、土层深度、反应底物浓度等方面探明了土壤硝化反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特征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提出了开发稻田土壤微生物资源,提高土壤N_2O消纳能力的可能策略;构建了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氮素损失和N_2O排放的基于化肥一次性深施的减氮控磷施肥技术,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进行了示范推广。本文对上述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综述。结合分子生物技术在土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今后的研究工作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解析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生产力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2)在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构建农田土壤碳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分析平台;3)解析土壤微生物分布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联机制;4)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协同机制以及植物—内生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机制;5)加强对实用技术的研发,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97.
合成一对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ORF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到的郑州分离株(ZZ株)猪圆环病毒PCV-2型的ORF1基因进行了扩增,经测序后,将所测序列与已公布的35株PCV-2ORF1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测毒株间的ORF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3%~100%;进化树分析表明各分离毒株ORF1基因在进化上比较保守。同时对PCV-2OFR1部分功能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预测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的H-2d限制性T细胞表位。[方法]使用多种在线表位预测软件,包括Syfpeithi、IEDB、Net MHC-3.2、IMTECH和BIMAS预测A型口蹄疫病毒VP1上可能有的H-2d限制性T细胞表位,然后用Prot Param软件分析预测出的候选表位。[结果]综合比较5个表位预测软件的预测结果,遴选出10个候选表位;再结合Prot Param软件分析结果,最后共预测出5个表位:其中H-2Kd限制性表位有第27~35、118~126位,H-2Ld限制性表位有第43~51位,H-2Dd限制性表位有第45~53、146~154位。[结论]预测出5条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 H-2d限制性CTL表位,为进一步鉴定口蹄疫病毒CTL表位提供数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实验研究了 Lasota 疫苗2次免疫火鸡后,其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及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免疫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次免疫后,火鸡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和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胸腺、脾脏、法氏囊与盲肠扁桃体的酯酶阳性 T 细胞数明显升高,巨噬细胞程度不同地增加。ND 强毒攻击后,2次免疫火鸡免疫器官、组织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全部免疫火鸡获得免疫保护。对照火鸡则呈现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机能衰竭,全部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000.
Maldonado J Segalés J Martínez-Puig D Calsamiglia M Riera P Domingo M Artigas C 《Veterinary journal (London, England : 1997)》2005,169(3):23-456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recognised abortifacient viruses such as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virus (PRRSV), Aujeszky's disease virus (ADV), porcine parvovirus (PPV) and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 in tissues from aborted fetuses and stillborn neonates in cases of late reproductive failure in swine. A total of 293 specimens (fetuses aborted in the last third of gestation and stillborn piglets) from 100 different cases of late-term abortions and premature farrowing from 15 different Spanish provinces were studied. PRRSV was detected in 9/100 cases by RT-PCR. Only 1/100 cases analysed (corresponding to a late-term aborted fetus with a negative PRRSV RT-PCR result) was positive for PCV2 by PCR. Neither ADV (monitored by viral isolation plus antigen detection) nor PPV (monitored by ELISA antigen capture test) infection was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RSV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ectious agents, if not the most relevant one, associated with fetal infection leading to abortion or premature farrowing in Spain. Moreover, other viral pathogens such as ADV, PPV and PCV2 seem to have a minor impact on reproductive disea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