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田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仪(GC)及气质联用仪(GC-MS)等技术对我国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4种组分,分别为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田间和室内种群各组分的比例(A:B:C:D)分别为47:18:18:17和43:18:23:16,比例及滴度在两种群间未有显著差异;雄蛾田间引诱测定表明,组分A、B显示性信息素活性。几种不同配比的硅橡胶塞诱芯在田间均显示极高的诱蛾活性,以9:1的AB二元诱芯(剂量100μg)最高,其诱蛾量与黑光灯相当,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该诱芯可替代黑光灯用于甜菜夜蛾的种群测报。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田间种群监测显示,1999年浙江省慈溪市的甜菜夜蛾共发生6代,以第4、5代发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22.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育期以及花铃期不同器官的杀虫蛋白含量、校正死亡率和田间受害率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Bt杀虫蛋白含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呈时空动态变化,在时间分布上,各生育期顶尖平展叶表现为:初花期>蕾期、花铃期>苗期>吐絮期;在花铃期,各器官表现为:功能叶、茎尖>小蕾、幼铃>花蕊、花瓣、苞叶、老叶。室内生测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棉株Bt杀虫蛋白含量高度一致;田间表现与Bt杀虫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除主要受Bt杀虫蛋白影响外,棉铃虫取食选择性,以及残存高龄幼虫为害和棉株各部位营养结构等也影响其抗虫性,造成后期棉铃虫主要为害花、蕾和幼铃,两材料抗虫性表现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3.
李雅珍  王志良 《长江蔬菜》2012,10(10):65-66
通过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虫螨腈、24%甲氧虫酰肼和20%氰氟虫腙进行防治花菜甜菜夜蛾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药后7d6个处理4种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均在85%以上,药后10d各药剂的防效开始降低.各药剂相比,20%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最佳,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推荐剂量为7.5mL/667m2或10mL/667m2,可与20%氰氟虫腙、10%虫螨腈等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4.
2个甜菜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比较几种已发表夜蛾科昆虫的信息素结合蛋白(PBP)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简并性引物, 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雄虫触角扩增得到2个分别为275 bp和281 bp的cDNA片段SexigPBP1和SexigPBP2,其分别由92个氨基酸残基和9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过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表明这2个序列与已知几种昆虫的PBP氨基酸序列具较高同源性。  相似文献   
25.
牛耳枫提取物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肖婷  杜磊  薛超彬  杨帆  罗万春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0):3720-3725
 【目的】筛选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酚氧化酶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寻找新型害虫控制剂的线索。【方法】以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提取物Deoxycalyciphylline B和Methyl homosecodaphniphyllate为抑制剂,采用酶标仪微量法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及抑制类型。【结果】Deoxycalyciphylline B和Methyl homosecodaphniphyllate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2.439 mmol?L-1和0.879 mmol?L-1,2种化合物均为典型的可逆竞争型抑制剂,抑制常数(Ki)分别为2.051 mmol?L-1和1.269 mmol?L-1。【结论】2种生物碱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可以以这2种化合物或其类似物为模板指导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是寻找新型害虫控制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6.
以甜菜夜蛾二龄幼虫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两种毒株采用生物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对AcNPV两毒株杀虫毒力及杀虫速率的分析表明:以甜菜夜蛾活体增殖的ACNPVA株(LD(50)=131.8PIB/头)比用草地贪夜蛾细胞株(Sf9)增殖的AcNPVB株(LD(50)=1696.8PIB/头)毒力要高10倍,而毒杀速率,也以AcNPVA株(LT(50)=4.46d)比AcNPVB株(LT(50)=6.57d)快1.5倍。  相似文献   
27.
棉钤虫某些生物学特性与滞育诱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诱那导滞育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幼虫历期及性别与蛹滞育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三龄后幼虫历期越长蛹滞育率越高,而雌、雄蛹间滞育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8.
光周期对甜菜蛾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室温 (2 6± 1 )℃、相对湿度 80 % -85 %条件下 ,分别采用 5种不同光周期 (光暗比为 8∶ 1 6、1 0∶ 1 4、1 2∶ 1 2、1 4∶1 0、1 6∶ 8)对甜菜夜蛾各虫态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光暗比 1 2∶ 1 2的光周期 ,各虫态生长发育状况最好 ,幼虫存活率、平均蛹重、蛹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等都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其次为光暗比 1 4∶ 1 0的处理 ;而光暗比 8∶ 1 6的处理各虫态发育状况最差 ;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 ,幼虫发育历期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并列使用”和“复合使用”方式下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诱芯在田间合用时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性诱芯联合使用对各自诱捕效果均有明显的干扰作用,相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受干扰程度较小.甜菜夜蛾单控点处理9月上、中、下旬平均诱蛾量较并列双控点处理分别增加了62.66倍、155.33倍、84.47倍;斜纹夜蛾单控点处理则分别增加了22.40倍、4.05倍、0.36倍,差异极显著;相对复合双控点处理,两单控点的增幅均相对较大.同一监测点上安装两种诱芯,在同一诱捕器中的干扰作用强于分装在不同诱捕器中.  相似文献   
30.
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与监控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世代与年生活史、适生寄主与嗜好程度、暴发频率与为害程度、发生特点与区域分布、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研究总结出外来虫源是造成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该虫的暴发,夏季干旱少雨为暴发创造了气候条件,频繁使用农药导致该虫的抗药性增加,田间管理粗放营造了暴发的环境条件等影响甜菜夜蛾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以搞好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预测预报为前提,狠抓化学防治为重点,利用性诱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为辅助手段,应用“主攻3代,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等本农区甜菜夜蛾监控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