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4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4篇 |
农学 | 41篇 |
基础科学 | 24篇 |
320篇 | |
综合类 | 289篇 |
农作物 | 10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273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3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进而从土壤动物角度解读全球变化对荒漠草原的生态效应。【方法】2014年植物生长季,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自然降雨状态)、减雨(R)、增雨(W)、施氮(N)、减雨施氮(R+N)和增雨施氮(WN)6个处理,观测不同处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33 079.5只/m~2,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4纲10目47科,主要为弹尾纲(Collembola)、蛛形纲(Arachnida)和昆虫纲(Insecta);优势类群为疣虫兆科(Neanoridae)和等节科(Isotomidae),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了研究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增雨、增雨施氮有助于提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减雨、减雨施氮处理减少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且水氮交互作用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影响表现显著,而对类群数无显著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表聚性,各处理下0~10cm土层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10~20cm土层(P0.05)。【结论】在未来降雨增加和氮沉降的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变化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62.
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滩羊牧食特征、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的放牧方式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性、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可为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宁夏面积最大的荒漠草原为对象,在载畜率为0.75只/hm2水平下,设置连续放牧(CG)、二区轮牧(TG)、四区轮牧(FG)、六区轮牧(SG)4个处理。采用跟群全天观察法测定滩羊的牧食习性,利用差额法测定采食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草群和滩羊摄入牧草营养成分,每个轮牧周期结束观测滩羊的体重,统计放牧期间繁殖性能等。【结果】放牧全天,滩羊采食时间占据了主体,比例达64%以上。随轮牧分区增加,滩羊采食、游走站立时间下降(P0.05),反刍卧息时间增加(P0.05);排泄、争斗、瘙痒、啃食异物等其他行为受个体行为影响更大,所占时间比例不到1.4%。草地牧草采食量表现为四区与六区轮牧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连续放牧和二区轮牧,连续放牧采食量最低(P0.05);草地采食率呈现连续轮牧二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的趋势,连续放牧达到39.06%,六区轮牧仅为27.9%;滩羊日采食量在二区、四区、六区轮牧方式下差异不大(P0.05),在连续放牧区最低(P0.05)。滩羊摄入的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磷的含量总体高于草群相应养分含量,而粗纤维和钙低于草群养分含量,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比较接近,说明滩羊具有选食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牧草的能力;随轮牧分区增加,滩羊摄入的牧草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呈上升变化,但滩羊摄入干物质、粗蛋白和磷的总量增加;各处理下滩羊营养摄入量均超出了美国NRC绵羊饲养标准,说明暖季滩羊放牧不需要补饲。放牧期间,滩羊体重和日增重以连续放牧最低(P0.05),二区、四区及六区轮牧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下滩羊产羔率、羔羊平均初生重等繁殖性能接近,说明在适宜载畜率水平下,轮牧方式对滩羊繁殖性能影响不大。【结论】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征和增重产生了影响,相对于连续放牧,随轮牧分区增加,草地牧草采食率、滩羊采食时间和摄入的牧草粗蛋白含量下降,但草地采食量,滩羊日采食量及摄入的干物质、粗蛋白等营养物质总量增加。划区轮牧没有提高滩羊繁殖性能,但更有利于滩羊体重增加。若仅考虑滩羊牧食特征、增重性能以及生产中放牧管理的便利性,二区轮牧方式是宁夏荒漠草原滩羊暖季的最优放牧方式。 相似文献
63.
64.
65.
[目的]评价封育草地土壤的质量.[方法]以北疆山地荒漠草地放牧和围封7年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土壤易氧化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与放牧相比,围封7年土壤易氧化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5~ 50 cm各土层显著升高(P<0.05).0~20 cm、35~ 50 cm土层碳库管理指数> 100.表明草地封育使土壤有机碳活度增大,同时增加了土壤碳的截存,土壤质量有所提升.[结论]围封后,土壤易氧化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土壤微生物碳含量显著升高;土壤表层与下层碳库管理指数高于放牧;荒漠漠地长期封育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状况和土壤碳库质理,增强了土壤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66.
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外萌发法对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发现:该区域土壤中活性种子从总储量上来看较为丰富,其中有12种植物,分属8科,但各植物种的种子数量分配极不均匀,仅有多枝柽柳的种子数量丰富,其它植物种的土壤种子储量相对匮乏,甚至严重匮乏;种子库的生活型组成以多年生草本占优(53.85%),一年生草本植物次之(30.77%);不同群落与地貌类型的种子库间保持着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黄河中游沙漠丘陵区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5年)至2015年共30年间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并为该区域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利用ASI法测定野外采集土样的基本肥力,采用专家经验法和模糊数学法完成丰缺指标体系的确定及评价,与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以判断30年间土壤质量的变化。以ACCESS、ArcGIS软件为研究平台,使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和田间试验法对研究区玉米种植适宜性分布的时间、空间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在30年内各养分指标平均含量均有所提升,其中有机质增加1.91g/kg,有效磷增加2.17mg/kg,速效钾增加11.63mg/kg,碱解氮增加7.16mg/kg,但仍不足以供应玉米生长需求,需因地制宜,着重在河谷川地和风沙滩地发展种植,减少黄土丘陵区域种植分布,均衡施肥,科学灌溉,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8.
荒漠草原植被最显著的特点是植物种类贫乏,几乎全部为旱生种类,且空间异质性强,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密切,小地形的差异势必会造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于2011年9月在宁夏盐池县试验区封育10年的荒漠草原围栏内,采用样线取样法在坡面尺度上调查不同坡位上草地群落的空间分异,分析微地形条件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空间变异性在不同坡向及不同坡位间存在差异;矮小半灌木功能群在空间上的分布斑块化最明显,多年生草本功能群次之,一年生草本功能群在阴坡上的分布斑块化程度较高,在阳坡上其斑块性明显下降;在草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进程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已发展到相对稳定的程度,矮小半灌木处于增长期,一年生草本植物在阴坡的增长大于阳坡。 相似文献
69.
为了评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绿洲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研究区的生态井位观测点采集了19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检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Schoeller图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克里雅河尾闾绿洲的水化学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地... 相似文献
70.
新疆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定性角度评价认为:1.新疆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属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保护区类型具有资源管理保护区的性质。2;它是在全国和新疆草地资源大面积退化的形势下建立的,说明该保护区的建立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3.保护区的自然性受到较大损伤,属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兼备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很大的脆弱 性。4.对荒漠草地而言,生态景观,物种,群落和草地类型均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受法律保护的动植物和狭域分布的群落亦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