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4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1172篇
基础科学   125篇
  886篇
综合类   4835篇
农作物   1165篇
水产渔业   1540篇
畜牧兽医   4150篇
园艺   836篇
植物保护   72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613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648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889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039篇
  2010年   880篇
  2009年   798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843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10~30℃)持续14 d对肉鸡生产性能、糖代谢和禽类解偶联蛋白(av UCP)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88只,随机分到6个人工环境控制舱中,每个舱饲养6笼,每笼8只鸡作为1个重复。预试期7 d,温度22℃,相对湿度60%。28日龄时将各环境控制舱温度分别逐渐(1 h内)调到10、14、18、22、26和30℃,相对湿度60%,温湿度均保持恒定直至试验结束。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30℃组的体重(BW)显著低于14~26℃组(P<0.05);22~30℃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随温度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10~30℃组平均日增重(ADG)随温度升高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22℃时最高;料重比(F/G)随温度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2℃时最低;平均日饮水量(ADWC)在10℃组最低。2)试验第14天,26℃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18℃组(P<0.05);肝糖原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2℃组肌糖原水平显著低于10、26和30℃组(P<0.05)。3)试验第14天,18、22℃组av UC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从生产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考虑,28~42日龄AA肉鸡的适宜养殖温度为22~26℃。  相似文献   
102.
大豆抗原蛋白对幼龄动物致敏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抗原蛋白对幼龄动物的致敏作用及不易灭活性使其成为大豆及其制品在动物养殖中有效利用的主要瓶颈。本文从主要抗原蛋白的特性、致敏机制、对幼龄动物的影响、降低抗原蛋白的方法及有待进一步探索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高效利用大豆及其制品,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04.
为构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蛋白表面展示系统,本研究通过序列分析,确定猪链球菌的LPxTG蛋白及其信号肽(SP)和胞壁锚定基序(CWA),通过PCR扩增Peno-SP、GFP、CWA的DNA片段并融合,构建强启动子Peno控制表达编码SP-GFP-CWA融合蛋白的DNA片段,将该重组DNA片段连接pSET2载体,获得蛋白表面展示质粒,转化猪链球菌,构建得到以GFP为报告蛋白的猪链球菌蛋白表面展示系统。结果显示,利用猪链球菌的10个LPxTG蛋白及其SP和CWA序列,构建了10个含有Peno-SP-GFP-CWA融合片段的重组pSET2表面蛋白展示质粒pSsPSD1至pSsPSD10,分别转化猪链球菌05ZYH33,PCR鉴定显示其中7个转化猪链球菌。采用western blot初步检测其展示蛋白,结果显示,7个转化阳性菌株均能有效表达GFP蛋白,以成熟GFP条带为指标,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外源GFP表面展示水平,分别命名为SsPSD1、SsPSD2、SsPSD4、SsPSD7-SsPSD10,其中SsPSD1、SsPSD4、SsPSD8和SsPSD9表面展示水平相对较好,在猪链球菌表面展示外源蛋白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本研究首次尝试建立猪链球菌蛋白表面展示系统,为猪链球菌表面递呈外源蛋白或抗原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5.
A total of 3,240 female Taisheng pigeons at 40 wk age were fed 9 diets containing 3 ME levels (2,630, 2,770, and 2,940 kcal/kg) and 3 CP levels (14.0, 15.0, and 16.0%) in a factorial arrangement. These diets were f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 and CP on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Female pigeons were housed under the same managerial conditions and randomly assigned into 9 treatments (6 replicates of 60 birds each). Two female–female paired pigeons housed in one cage were under a 16L:8D lighting cycle. Feed in pellet form and water were provided for ad libitum consumption. The study lasted 12 wk. As dietary ME level increased from 2,630 to 2,940 kcal/kg, BW, egg production, and apparent DM, crude fat (CF), and phosphorus (i.e., P) digestibilities increased (P < 0.05), feed intake decreased (P < 0.05), and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P < 0.05).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dietary protein from 14 to 16%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P < 0.05) BW, shell percentage, length of the major axis, and DM digestibility. Therefore, dietary ME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aisheng laying pigeons than did dietary protein.  相似文献   
106.
In this study,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 gene was cloned from yak spleen by RT-PCR,and it wa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for amplification.The sequence and protein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using related bioinformatics tools.The length of the coding region was 2 472 bp,which encoded 823 amino acids.Its molecule mass was 92.13 ku,and PI was 5.09.It displayed as a hydrophilic protein,whose secondary structure was mainly composed of random coil and α-helix.It had 69 phosphorylation sites and 4 N-glycosylation sites.Phylogenetic tree displayed that Maiwa yak,Bos grunniens,Bos mutus and Bos taurus gathered into one cluster.Maiwa yak HIF-1α gene was successfully cloned in this study,it provided a viabl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F-1α.  相似文献   
107.
以干酪乳杆菌为传递载体,以开发食品级安全的减蛋综合征病毒疫苗为目标,构建了一个温度敏感型自杀型质粒系统p ORZP-UKD。将该质粒电转化到干酪乳杆菌L.casei中,经过2次升温处理和5-氟尿嘧啶抗性筛选,挑选阳性克隆,采用PCR和SDS-PAGE方法进行鉴定。KnobS基因整合到干酪乳酸杆菌基因组内,并实现融合蛋白KnobS的分泌表达。表明得到了一株具有无任何选择性标记、携带有KnobS表达盒元件的基因组整合的重组干酪乳酸杆菌KnobSΔupp L.casei,且整合的外源基因能够随着细菌的复制而进行表达,为减蛋综合征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KnobS疫苗的进一步研制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青贮与花生秧配比对奶牛瘤胃中花生秧降解特性的影响。选择4头体重、生理状态、生产性能相近,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含有玉米青贮与花生秧不同配比的全混合日粮(TMR),3种TMR中玉米青贮与花生秧的干物质(DM)配比分别为3.9∶1.0(A组)、1.2∶1.0(B组)、0.4∶1.0(C组)。试验分3期进行,依次进行A、B、C组试验。每期预试15 d,采样期4 d;共57 d。采用尼龙袋瘤胃降解技术测定花生秧在奶牛瘤胃中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并求得目标养分的动态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1)花生秧的DM在瘤胃中有效降解率为56.49%~59.62%,CP为40.45%~47.36%,NDF为33.26%~35.20%,ADF为36.31%~37.45%。2)B组DM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C组(P0.05),极显著高于A组(P0.01);B、C组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A组(P0.05)。3)B、C组的NDF快速降解部分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3种TMR对花生秧粗NDF和ADF有效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花生秧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本试验条件下,玉米青贮与花生秧DM配比为1.2∶1.0时,可有效提高花生秧DM和CP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109.
阐述了冰淇淋混合料液老化过程的条件控制及混合料在老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经过老化过程,混合料液的黏度显著增加,有助于凝冻过程中的搅打起泡,使冰淇淋产品的质构更加细腻,抗融性和贮藏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0.
人工抗凋亡蛋白PTD-Bcl-x L能保护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异常凋亡,为了获得高纯度Bcl-x L与PTD(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s)的融合蛋白,首先采用TRIzol法提取SD大鼠肝脏总RNA,将RNA反转录为c DNA,设计引物以c DNA为模板,PCR扩增Bcl-x L基因,构建p UM19-T-Bcl-x L质粒,并对质粒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其次设计包含PTD序列的Bcl-x L引物,以测序正确的p UM19-T-Bcl-x L质粒为模板,PCR扩增PTD-Bcl-x L序列,将扩增序列克隆入p ET28a载体,构建PTD-Bcl-x L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 ET28a-PTD-Bcl-x L,并对p ET28a-PTD-Bcl-x L载体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将p ET28a-PTD-Bcl-x L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的浓度和诱导时间进行了优化;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的可溶性情况,在变性条件下用Ni-NTA琼脂纯化融合蛋白;最后用SDS-PAGE、Western Blot及质谱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双酶切p UM19-T-Bcl-x L质粒出现约774 bp大小条带,p UM19-T-Bcl-x L质粒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序列一致,表明成功构建p UM19-T-Bcl-x L质粒;双酶切p ET28a-PTD-Bcl-x L质粒出现约744 bp大小条带,p ET28a-PTD-Bcl-x L质粒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表明成功构建了p ET28a-PTD-Bcl-x L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下p ET28a-Bcl-x L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出36 k Da大小蛋白,最优IPTG诱导浓度为0.1 mmol/L,最佳IPTG诱导时间为6 h;SDS-PAGE电泳显示融合蛋白主要出现在菌液超声后的沉淀里,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Ni-NTA琼脂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和质谱鉴定证明IPTG诱导表达蛋白和纯化的融合蛋白为PTD-Bcl-x L蛋白。纯化得到了PTD-Bc L-x L融合蛋白,推进了PTD-Bcl-x L蛋白在猪、牛等家畜精液冷冻保存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