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361篇
农学   235篇
基础科学   188篇
  523篇
综合类   1395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re predicted to be the two leading causes of DALYs in the year 2030. Private-life stress fosters both kinds of diseases. Scientific findings already show that forest exposure has stress-reducing effects. Particularly in Japan, people have practiced forest bathing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The German population also has a strong connection to its forests, and forest law allows forest access, regardless of ownership structure. Hence, the question arises of whether forest exposure could be used in Germany as a kind of stress-coping strategy.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success of such a strategy in Germany would requir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takeholders that are active in both the health and the forestry sectors. Therefore, it seems necessary to gain insight into German forest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concerning forest-related health benefits. For this reason, in this pilot study, guideline interviews with professionals of both sectors and with professionals standing in between these professions were conducted, recorded and transcribed. On the one hand, each professional’s presumptions regarding the health-fostering effects of forests were investigated, derived from their subjective certainty that forest exposure has health-fostering effects. In addition, a thought experiment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level of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motivate people to be physically active in forests. For analysis, Mayring’s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and a frequency analysis (MaxQDA) were applied. Findings show that most of the interviewed professionals presume forests to have health-fostering effects. Furthermore, something derived from the statemen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thought experiment was that most professionals seem to b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other sector. Hence, it might be conceivable that forest exposure may be part of a German stress-coping strategy.  相似文献   
62.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农业耕作措施坡地水土流失特征。试验设计的坡地坡度分别为5°和15°,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 mm·h-1;耕作措施分别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以相同坡度的平整坡地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各耕作措施坡地产流量显著增大1.51倍以上,最大增加幅度为等高耕作坡地的2.28倍。而坡地产沙量在降雨强度较小时增加不显著,当降雨强度增大到120 mm·h-1时,坡地产沙量显著增大;(2)与平整坡地相比,等高耕作在3个降雨强度下都具有明显的减流效益,减流量均大于15%,而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却不明显;(3)在5°坡地上,等高耕作和人工掏挖在3个降雨强度的减沙效益均大于25%,而人工锄耕减沙效益不明显;在坡度为15°、降雨强度为60 mm·h-1和90 mm·h-1时,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减沙效益与降雨强度关系无明显规律,在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3个耕作措施都不能有效降低坡地产沙量。可见,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具有降低坡地产流量的作用,而对于坡地产沙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在大坡度和大降雨强度下,不仅不能降低坡地产沙,反而加剧坡地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63.
64.
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农民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战略联盟和资源依赖理论,利用8省12县614家农民合作社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比例为14.5%,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概率较低。加入联合社受农民合作社的无形资产状况、人力资源和外部环境特征等因素影响,其中无形资产和外部环境对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有显著影响,掌握销售渠道和品牌等资源、被评为示范社和规模小的农民合作社倾向于组建联合社。加入联合社具有示范效应,一个地区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比例越高,农民合作社选择加入联合社的概率就越大。理事长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促进联合社健康发展,政府应顺应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趋势,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大联合社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联合社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5.
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正在和即将发生变化,只有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有效引导农户生计行为,破除乡村建设行动的各种阻力。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CFPS四期追踪数据,运用转移概率矩阵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验证稳健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存在差异,无论何种生计策略的农户,人力资本在5种资本中都最大。短期内多数农户选择维持原有生计策略,动态调整过程较慢,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务工型生计策略。社会资本对农户趋务工型策略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健康对生计策略变动具有正向影响。与东部地区农户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型生计策略。因此,应加大农村产业多样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户策略转变速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户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扩大对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66.
为进一步探究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受偿意愿、受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碳交易视角,利用2023年3—4月对河北省7市694户养猪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二元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此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88.76%的养猪户愿意接受补偿,其受偿水平在25.03~31.50元/t;2)养猪户年龄、养殖场地面积以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生态效益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养猪户受偿意愿;风险偏好、场地面积、养殖规模、养殖信息获取渠道、粪污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显著影响其受偿水平;3)规模异质性视角下,粪污资源化利用生态效益显著正向影响不同规模养猪户受偿意愿。自动化设施配置数量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效益显著影响不同规模养猪户受偿水平,但其影响方向存在显著差异。为使养殖户更好参与资源化利用,应加强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正面效果的宣传,将宏观政策规范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碳交易补偿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我国是猪肉生产及消费的大国,近年来,猪肉价格波动呈现频率加快、幅度增大的趋势。猪肉价格波动不仅增加农户收益的风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民众的生活。正确识别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并对猪肉价格波动进行科学预测,有助于确保市场健康平稳运行。【方法】运用多维关联规则定量分析生猪养殖加工产业链、替代品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突发性事件和国际市场环境等5方面共16种因素与猪肉价格波动的关联和影响程度,将挖掘得到的高相关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变量,运用支持向量回归机构造提前多步的猪肉价格波动预测模型。【结果】与猪肉价格波动关联程度最高的前3位因素是生猪疫病、生猪价格和仔猪价格,置信度分别为1.00、0.93和0.82;对猪肉价格影响程度最大的前3位因素是生猪疫病、猪肉产量和出栏猪肉量,提升度分别为1.84、1.67和1.67。相较于基准预测模型,将12个高相关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均方根误差减少29.1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减少16.00%。【结论】使用多维关联规则进行变量筛选,不仅能减少模型的变量个数,还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鉴于生猪疫病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关键影响作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  相似文献   
68.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地下渗滤在处理分散污水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地下渗滤对COD和TP的去除率较高,但较低的脱氮率有待加强。笔者通过详细介绍地下渗滤系统氧化还原电位、碳源、运行工况、外部环境等影响脱氮因素,系统地总结了地下渗滤强化脱氮的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排序,多种强化措施和作用联合应用,提升微生物功效等方法强化氮的去除率,旨在丰富系统除氮的理论内涵,拓展地下渗滤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9.
李瑞鸿  洪林  罗文兵 《农业工程》2010,(12):102-106
:为了揭示农田面源污染的机理及其成因,该文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的典型试验田作为试验对象,在田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水稻和玉米2种作物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农田排水磷素流失的影响因子及其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强度、作物类型、农业耕作管理方式(包括灌溉施肥方式等)是农田磷素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和地形地势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田磷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70.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将影响农机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支持程度、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农民人均耕地及农机总动力等5个方面。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这5个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的相对强弱程度。结果表明,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强弱的次序为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农民人均耕地、农机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支持程度。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该重视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机化专门知识,通过政策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