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2篇
  71篇
综合类   348篇
农作物   186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tHOS10基因对植物冷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控制ABA合成来改变植物的脱水胁迫耐性。本文利用PCR方法从Columbia生态型的拟南芥基因组中扩增出冷调节基因AtHOS10,并插入克隆载体。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长3453bp,与目前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将pUC-AtHOS10和pBI-HEM进行酶切重组构建表达载体pBI-AtHOS10,然后将表达载体转化导入农杆菌中,为侵染烟草作准备。  相似文献   
52.
青稞HbTsi1的克隆及其序列特征与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DREB类基因在青稞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通过RT-PCR技术从抗旱品种‘喜马拉雅10号’中克隆其中的一个基因全长cDNA,并利用Real Time PCR方法研究其在干旱胁迫、复水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从抗旱材料中克隆一个1 237bp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HbTsi1(登录号:KJ69939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开放阅读框长为837bp,编码278个氨基酸序列,由HbTsi1的ORF推测所编码的蛋白,预测分子质量为30.33ku,等电点(pI)为6.11。Prosite Scan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AP2/ERF domain profile家族特征基序、1个Bipartite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profile、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6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5个N-豆蔻酰化位点、2个cAMP和cGMP依赖性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2个氮糖基化位点。TMHMM预测该蛋白不含跨膜转移功能区。Signal IP3.0预测该蛋白没有信号肽,不属于分泌蛋白。PSORT亚细胞定位预测该基因所编码蛋白位于细胞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分析结果表明,HbTsi1蛋白与短芒大麦的DREB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HbTsi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及复水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发现HbTsi1在土壤绝对含水量为33.4%时表达量最高,随着土壤绝对含水量的下降而下调表达;当达到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绝对含水量时又开始上调表达;进行干旱胁迫后(15.5%)基因表达量下降;复水后8h时恢复至最高表达水平。说明,HbTsi1基因可能是青稞抗旱节水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53.
Trxf1是硫氧还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组成硫氧还蛋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氧化逆境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通过RT-PCR方法从加工番茄叶片中克隆Trxf1基因的编码区,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Trxf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经PCR、RT-PCR分析表明,植物表达载体已成功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加工番茄Trxf1基因在其根、茎、叶、花等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兔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株ompA基因表达与蛋白免疫原性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AE004439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出兔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l 062 bp碱基,插入到pGEX-6p-1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载体pGEX-dompA,转入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出多杀性巴氏杆菌成熟重组外膜蛋白ompA.[结果]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重组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A分子量在63 ku,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与兔抗多杀性巴氏杆菌高免血清呈现免疫反应,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结论]获得的重组蛋白为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昆虫抗真菌肽Thanatin-CAD双价基因的合成、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促进昆虫抗菌肽基因在转基因抗病育种和生物工程制药的应用,通过设计嵌合引物结合分段PCR的方法将抗真菌肽Thanatin基因与Cecropin AD基因(CAD基因)融合拼接为Thanatin-CAD双价基因,采用T-A克隆法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进行测序,结果证实与预期设计的完全一致;然后再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1d中,用IPTG诱导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菌株,对表达产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初步结果显示Thanatin-CAD双价基因的融合表达产物对受试细菌无抑菌活性,但对部分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6.
根据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参照伊氏锥虫HGPR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PCR扩增伊氏锥虫HGPRT基因cDNA。低熔点琼脂糖回收:PCR产物,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中,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分析,获得重组中间质粒pGEM/HGPRT。重组中间质粒pGEM/HGPRT经Nco I和Sal I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HGPRT,以非融合形式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BV220构建表达质粒pBV/HGPRT,转化大肠杆菌DH5a,42℃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层扫描分析,表达产物HGPRT的分子量约为23kD,与理论推算值相符,表达率占总菌体蛋白的19%,经间接ELISA检测,表达产物能被伊氏锥虫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57.
猪瘟病毒E2蛋白在酵母中分泌表达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因素很多,除了基因序列本身的内在特性外,表达条件对外源基因的表达量的高低也有着极显著的影响。本文对猪瘟病毒E2基因在毕赤酵母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诱导型、不同的pH、不同的诱导剂量等方面表达量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后72~96h,重组E2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与单纯甲醇诱导相比,甘油/甲醇诱导后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在pH7.5和pH8.0表达E2蛋白是比较合适的。甲醇浓度在3%左右时E2蛋白的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58.
生长素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其所具有的极性运输特性,主要通过运输载体进行调控。本研究从花生未成熟种子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可能的生长素输入载体AUX/LAX类基因,命名为PNAUX1,通过RT-PCR对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该基因在花生各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同时,将PCR扩增获得的目的片段与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连接,构建了正义和反义载体转化DR5∷GUS拟南芥,并获得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59.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AhLPAT。该基因cDNA全长1 629 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5 531 bp,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剪接方式符合GT-AG剪接规则。根据编码区预测AhLPAT编码一条38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43.2 kD,等电点为9.42。AhLPAT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酰基转移酶保守功能结构域以及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相似的保守区域。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物种LPAT蛋白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AhLPAT与旱金莲、油菜、海甘蓝、蓖麻和拟南芥的LPAT蛋白氨基酸相似性依次为90%、89%、89%、88%和8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hLPAT与拟南芥AtLPAT2亲缘关系较近,且同属于内质网型LPAT蛋白。RT-PCR分析表明,AhLPAT基因在花生根、茎、叶、花、果针和种子中均有表达,在花生开花后50~60 d,果针和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且AhLPAT的表达量与花生种子含油量积累速率变化一致,二者显著相关(r=0.63,P<0.05)。推测AhLPAT基因在花生种子油脂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软化是影响采后果实贮运、货架寿命和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尽可能改善果实贮藏品质、延长贮运时间,研究者们从生理水平、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等多方面对果实软化机理进行了试验探讨。综述了近年来果实软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期对果实贮运保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